APP下载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2016-06-27秦彪

2016年19期
关键词:区位商长三角专业化

秦彪

摘要: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显著的地位。2000年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制造业专业化水平经历了一个此起彼伏的过程。通过采用区位商这一工具,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制造业2000年至2013年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进行了测度,描述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的变动趋势。通过对三省一市制造业区位商的研究,发现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简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制造业;专业化;区位商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都非常发达,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地理角度看,长三角包括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的开放政策及政府观念、职能的及时转变,走在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并通过技术外溢、产业转移等手段持续带动内陆地区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变。

2001年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成本,承接了大量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长三角地区也利用各种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占据了全国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份额。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对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冲击,促使部分生产成本较高的沿海地区制造业开始进行产业转移,进而导致不同地区的专业化程度此消彼长。

一、研究方法

地区专业化的测算方法有很多种,在此选择了易于理解的区位商测算方法。使用区位商进行地区间专业化程度的测量,具有数据获取简便、计算简单、结果直观等优点。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又称专业化率,其原理是:就全国而言,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应该能满足全国人口的需求,而每个地区必须有和全过类似的结构才能满足地区人口的需求。若是一个地区某一行业所占比例低于全国的平均比例,则需从地区外输入产品或服务:反之则可以为外地提供消费或服务。①

式(1)中,LQij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Lij为i地区j产业的就业人数,Li是i地区全部就业人数;Lj为全国j产业的总就业人数;L表示全国总就业人数。在本文中,将总区域限制为长三角,各地区制造业的区位商即为该地区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占该地区所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占长三角地区所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之比。

一般认为,LQ越大,表示该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当LQ>1时,表示该地区i产业j部门专业化水平超过全国水平,j部门产品除用于消费外,还可以对外输出,属于专业化部门。当LQ=1时,表示该地区i产业专业化程度与全国相当;当LQ<1,表示该地区i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j部门产品需要从外部调入。

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水平趋势研究

(一)数据来源

计算数据来自于2001年至2014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期间为2000年至2013年,选取从业人员期末数量和制造业的单位从业人员数量为计算指标。部分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

(二)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大体上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增长趋势

从2000年到2003年,长三角总就业人口从2200多万逐渐下降到1700万左右。而后开始了平稳的上升,2012年到2013年,总就业人口增加较为明显。

2000和2001年,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人口稳定在700万人左右,但在2002年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而后开始缓慢上升,2013年已将近1300万。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01-2002年制造业人口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上海市制造业从业人口下降明显,从270万下降到130万,减少了50%以上。

在促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上升的力量中,仍以江苏省和浙江省最为显著。浙江省制造业从业人口自2003年就开始了明显的增长。2003年,浙江省制造业从人人员数量只有去去110万,到2008年已经增长了近2倍,将近320万,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4%,其后一直维持在300余万的水平。相较而言,江苏省制造业从业人口增长较为温和,2003年制造业人口约为220万,2012年约为360万,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4%。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制造业从业人口在2013年增长迅猛,从360万增长到了570余万,一年内增加了200万的制造业从业人口。上海市和安徽省制造业从业人员由于地理规模和区域以及产业结构的限制,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维持在相对低的水平。上海市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从2003年的约130万增长到2013年的210万,安徽省同期则从80万增长到了约140万。

三、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测度

根据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从业人员数据的处理,得出2000年-2013年各年各省(市)的区位商值。从2000-2013年的区位商数据中,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呈现以下特点:

(一)海和江苏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更高,且基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2000年至2013年间,上海制造业区位商平均值市1.05,高于区域整体水平。在数据所涉及的13年中,上海仅有4年的制造业专业化水平稍稍低于区域整体水平,而且这4年集中的分布在了2006至2010年这段时间。这段时期,上海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加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外迁,同时发展新经济业态,加快发展金融业、服务业、创意产业等,使上海制造业的区位商低于整体水平。

进入21世纪后的大部分时期,制造业都是上海的专业化部门。2000-2004年间,传统制造业还在上海经济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区位商在1.1上下浮动。而在2011年之后,上海制造业的区位商又回升到了1以上,这可能与上海发展高端制造业有关。

江苏省的制造业始终是专业化部门。从数据来看,2000至2013年,江苏省制造业区位商的平均值达到了1.15,而且标准差只有0.032。反映出江苏省制造业在经济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也与江苏省制造业大省的地位一致。江苏省南部地区,如苏州市,利用苏州工业园区的政策条件等优势,不仅承接了上海的部分制造业的转移,也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劳动力供给方面,随着制造业公司的不断集聚,形成了吸引电子技术工人的强大磁场,大批外地年轻打工者来到苏州工业园区,使得制造业从业人口非常充裕。可以预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江苏省会一如既往的发展制造业,其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区位商会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二)浙江省制造业专业化程度和长三角地区总体水平保持一致

2000-2003年,浙江省的制造业比重并不高,这一时期浙江省的制造业区位商均低于0.9。2004年后,受惠于出口导向型的战略和国际市场的强劲需求,浙江制造业快速发展。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制造型企业生产了大量的日用产品。除了供应国内需求外,还有大量的产品出口,有些产品如打火机、领带等,浙江的厂商甚至占据了国际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疲软影响,外需减少;同时危机迫使制造业难以承受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开始向东南亚和我国内陆地区转移,浙江省的制造业区位商已经跌破了1。另外,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浙江省从事网络经济的人不断增多,如选择开设淘宝店。这也从制造业转移了一部分劳动力。

(三)安徽省制造业专业化程度显著低于长三角整体水平

相较于上海、江苏和浙江,安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结构也不如沿海的二省一市。从2000年到2013年,安徽省制造业区位商经历了一个明显的U型发展。本世纪初,因为沿海的江苏、浙江凭借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条件,制造业迅速发展。制造业基础薄弱的安徽省难以与其形成有效的竞争,而且制造业从业人员受到更高水平工资的吸引,不断流出到江苏、上海等地。这使得安徽省制造业区位商在2008年之前始终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甚至在2008年、2009年一度下降到0.5附近。2008年后,随着沿海二省一市制造业向外部的转移,同时安徽省也承接了一部分的转移,安徽省的制造业区位商也开始逐渐上升,2013年已达到了0.66。

可以预测,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安徽省利用本省劳动力充裕及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会越来越多的承接转移而来的制造业。

四、对策建议

(一)上海市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龙头城市,上海应当进行合理的城市定位,加强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建设,同时注重创新,加强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上海在不断淘汰中低端制造业的同时,应鼓励支持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市内如航天工业、大飞机项目的发展。同时,要一如既往的发展商业、金融、高科技、文化创意等产业,集聚全世界最尖端的服务和技术,建成全球城市,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高辐射功能。

(二)江苏省和浙江省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作为全国制造业最发达的省份,江苏省和浙江省代表了我国产品在世界上的形象和竞争力。因此,两省应当设法保持制造业的优势。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促使从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转移到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制造,改善我国产品在世界上的形象升级,产生于来越多的中国创造。

(三)安徽省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相对来说缺少优势的安徽省,因产业向内陆转移而得到了珍贵的产业发展机遇。对此,安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完善当地的法律和制度,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必备的便利条件。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使引入的制造业企业能最大程度的产生效益,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必须对易产生污染的产业或企业进行严格管控,建立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的条例和规定,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污染环境,走旧的工业化的老路。(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注解:

① 王伟.基于制造业区位商分析的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问演变实证与解释[J].城市规划学刊,2010(1).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09-25.

[2]姚建莉.合肥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长三角确立三大副中心 拟打造大交通联动发展格局[N].21世纪经济报道(数字版),2014-12-4.

[3]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66.

[4]王伟.基于制造业区位商分析的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问演变实证与解释[J].城市规划学刊,2010(1)

[5]王香花,张伟婷,苏彩平.基于区位熵与集中度的山西省林业产业集群测度[J].林业经济,2015(10).

[6]姚瑶,钱学敏.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层次和空间差异研究[J].城市经济,2009(2).

[7]张程,张贤.基于制造业转移的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0(5).

[8]马军,吴梦宸,鲍宗客.长三角制造业专业化与产业转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5).

[9]沈玉芳,王能洲,马仁锋,张婧,刘曙华.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1(4).

猜你喜欢

区位商长三角专业化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