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青花 刹那芳华
——青花分水的留白和水墨韵味

2016-06-27刘艺刘艺陶瓷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

陶瓷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分水留白青花

刘艺(刘艺陶瓷工作室 景德镇市 333000)



水墨青花 刹那芳华
——青花分水的留白和水墨韵味

刘艺
(刘艺陶瓷工作室 景德镇市 333000)

[摘要]

[关键词] 青花 分水 留白 水墨

身为瓷厂子弟,我初中开始随父亲学画,大学也选择了当地的美术系深造,最幸运的是得遇良师黄卖九,在他的指点下从白描、写生入手,学习青花分水。

与青花的缘分,有些像徐志摩诗中所写:“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是一见钟情和奋不顾身。这些年我孤注一掷研习永不凋谢的青花之蓝,致力于在留白和水墨刹那韵味中呈现恒定之美。

一、留白

自古以来,景德镇瓷器就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陶瓷绘画的方法大同小异,是活的东西,会随着每位创作者的悟性改变。

当一件瓷器摆在面前,首先感受到它的“白”,敛着一种奇异的光、一种诱引的光芒,冥冥然弥散开去,漫过脚跟、沁上心头,令人忘却自己,或者说引导人把自己置放到笔端的游走……如我尊崇的王步先生,认为青花钴蓝料的一色能分出很多深浅和色阶,最接近中国水墨之美。正是,白泥烈火,然后青出于蓝。

而青花追求的就是留白,闻青知雅,体现出温润如玉、清蓝透彻的韵味。

我用分水方法经营的“留白”,不仅是保留瓷质本身之美,也是“气”,是随着画中所绘,形成的一种动势。我不想画得太满太实,因为追求构图的灵动,用留白创造遨游遐想的空间。就像我们在齐白石先生的虾画,能感受到虾的游动、水的清澈;在徐悲鸿的马画中,能感受到骏马的奔腾悦动,体味风的速度,因为喜欢林语堂先生所说的:“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川端康成也曾经叹息:“这世界太拥塞了。”所以,我的青花留白要有吞吐、开合,舒卷开合,舒放开来,游刃有余;气盈六合,卷合起来,可藏于密处,这样画面才可“呼吸”,才如生命一般,赋予青花活力。

青花分水也是有情感和个性的。留白之美,隐喻了天地自然,是画面四周和内在形成的时间顺序和延伸,是对空间的凝视。它是青花分水的一种布局与智慧,也是一种处事智慧、人生态度、生活方式。

二、水法

往大了说,经营留白也是把瓷板当作写意国画来画,在服从料性、服从工艺的基础上,钴蓝料力透坯身、料分五色、一气呵成,线条要细致酣畅,情趣盎然、形神兼备。

唐代李白听来自四川的僧人浚弹琴,用“客心洗流水”来形容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而且还包含有知音之喻。青花分水的感受也可以是这样的。

流水在中国文人的古典前尘中不是浮云,而是守智与明道的依凭。为什么古人爱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能往复自如,能随形盈缩,能柔勇并蓄,流水如行云,“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正可以从中看到人生的境界和人心的感性。要在绘画中真正表达流水的空明和实有却非易事。

在画史上,笔法、墨法早已提出过。至于用水,古代画家虽然在论画法时,曾提到过,但没有把用水提到“法”的高度来论述。近代唯有黄宾虹在论画时,提到了“水法”。黄宾虹画山水画,用水有独到功夫和技巧。他认为“水墨神活”很要紧。用笔要用水,用墨要用水。墨和水的关系,就像笔和墨的关系一样,是十分亲密的。水在生宣纸上的变化是极丰富的,渗化开来的水迹不但宽窄不同,水渍毛边的样子也完全不同的。水墨的变化更是气象万千,很难用语言表达的。总之,没有水就不成其水墨画。

我们观赏黄宾虹的画,他擅长“水法”,主要有这样三个作用,即“润含春雨、接气生韵、统一画面”;石涛论作画有“三胜”、“一变于水、二运于墨、三受于象”、“水不变不醒”;齐白石自称“白石用水五十年,未能得其妙”;《刘海粟论类辑辍要》中说:“水的用处极多,要善于变化。首先它可以调节虚实关系,在山水画中的山山之间、山树之间、树树之间以及烟霞雾霭之间,不宜画太满、太实、太清楚,要留下一些供人想象的空白,有了水,各部之间气脉才能联成一体,那些含糊的地方,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奇幻更迭;笔墨有尽,妙境无穷;苍茫迷离,难以名状。可见对水的应用不能马马虎虎。”青花分水的料分五色:即头浓、二浓、正淡浓、正淡、影淡,也与水的寡淡有关,它们在料碗里是一样的颜色,所以操作难度比国画更高,这也是青花入门易、精通难的原因。

青花料韵的问题是一池笔者与观者共洽的春 水,倒影于其中是养心与证道的高贵斑影。有时候青花甚至能分水至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有时料色迷离,韵致遥深;有时清爽无尘,韵致清峻,确有思远情高之念。在这里的青花料韵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因迹而生、因象而存。

三、游艺

前面所说的留白和水墨,归根结底还是在画个人经验和修养。

我之名“艺”,恰与论语中的“游于艺”巧合。“游”从水,从流,蕴含“同在同行”的意思,述说着一种如水的在场,让自身与所有的事物聚拢,并保持在一起。

中国传统说“艺”,体系庞杂,但今天已然将“艺”从技术、技能的观念中净化出来,并回溯历史,与书画音律一一相应。实际上应该也是在提醒我,中国绘画精神讲究的体悟。也就是顺应天地的真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漫游于无穷无尽的寰宇中,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我说的“游于艺”,更像是用中国人独特的视觉心灵的方式,取风流变化的姿致、抓形迹韵味的殊妙,演化出一种浪漫的格调,静中寓动、气象万千。青花分水与写意国画亲近,同样讲究体悟,强调物我互证,从生命出发,重在创造世界,而非模仿世界。当代商业文化的氛围中,流水与墨韵都很容易被嚣浮的繁丽所侵蚀,唯一可以抗衡的是画者的人品与观者的赏会。真是学无止境!

The charm of blank arrangement and water ink in blue and white water diversion

青花分水也是有情感和个性的。留白之美,隐喻了天地自然,是画面四周和内在形成的时间顺序和延伸,是对空间的凝视。它是青花分水的一种布局与智慧,也是一种处事智慧、人生态度、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分水留白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基于闲置分水指标的黄河分水方案调整研究
青花
漫话康熙民窑青花瓷
分水剑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态民生品牌”——访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施建华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