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视角下的警犬山林地搜捕技术
2016-06-27刘嘉义
方 伟 刘嘉义 陈 涛
科技视角下的警犬山林地搜捕技术
方 伟 刘嘉义 陈 涛
一、 山林地对警犬搜捕行动的影响
受山林地地形、地貌及植被的影响,就警犬搜捕而言,于犯罪嫌疑人的利处大于公安机关的搜捕。
(一)山林地便于犯罪嫌疑人逃窜而不利于搜捕
山林地面积大,植被、杂草、树木丛生,警方的搜捕与犯罪嫌疑人的逃跑仿佛迷宫内的追逐,尤其是那些本来就居住在此地的犯罪嫌疑人,凭借对于地形地貌的熟悉可以快速逃窜;而搜捕人员则不同,不便于观察、行进速度相对慢,容易迷失方向,搜捕目标容易丢失,搜索难度大。某地曾发生一起看守所在押人员越狱案,经群众反映确认该人逃往附近的一座山里,带犬民警携犬在山里追捕了5天5夜,行程100多公里,跨越4个行政县,才将越狱者抓获。该案有利地证明了山林地环境对警方搜捕的不利而对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有利。
(二)山林地便于犯罪嫌疑人藏身而不利于搜捕
山林地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杂草丛生,林高叶茂,极利于犯罪嫌疑人藏身,而不利于警方的搜捕,可以说山林地于犯罪嫌疑人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自身的隐蔽、伪装。借天然之利,犯罪嫌疑人的隐藏、伪装相对容易,犯罪嫌疑人可选择诸如洞穴、窝棚、水沟、植被等处栖身、藏身。
(三)山林地便于犯罪嫌疑人生存而不利于搜捕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在逃亡山林地中隐匿之前都可能会为自己的逃跑做精心准备,携带食物、水等,并在此基础上与搜捕人员进行迂回。在粮水补给不足的情况下,山林地中的自然作物、野生动物等有满足犯罪嫌疑人饥饿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野外生存能力强的犯罪嫌疑人。如2015年某地发生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杀人后逃往深山中,其在山中生活了9个月之久,后因下雪才不得不从山上下来被抓获,而当时警方携犬在山里搜捕半个月无果。
二、 警犬山林地搜捕技术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应用
在山林地环境中使用警犬技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捕,最大的劣势在于搜捕目标的未知,过多地依赖于警犬的嗅觉作业来判断犯罪嫌疑人的逃跑方向、栖身之地,难以实现搜捕行动的“快、精、准”,为提高警犬在山林地环境中的搜捕效益,应与现代科技侦查手段充分结合。
(一)警犬搜捕技术应与直升机技术相结合
自1993年武汉市公安局引进国内首架警用直升机后,各地公安机关也先后将直升机技术应用于公安工作。2005年5月,公安部将警用直升机正式确定为“国家航空器”,警用直升机的装备工作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警察执法过程中使用直升机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具有很强的机动性;降低追捕危险,增强执法威慑力;快速反应、提高执法效率”。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警用直升机的使用效益进行了评估,数据显示:空中警力监视范围通常是地面警力的15倍,街道巡逻速度通常是地面警力的10倍,一架警用直升机的作用等同于30辆警车和100名警察。就警犬搜捕而言,单纯的地面搜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如果与直升机技术相结合,在直升机上挂载高清探头、红外(热成像)光电观测设备等,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影像实时传送至指挥中心,通过信息研判,指挥地面搜捕人员,毫无疑问地会提高搜索的准确度和速度。
警犬山林地搜捕
(二)警犬搜捕技术应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与警用直升机相比,无人机技术具有费用低、执法效率高、使用灵活、适用多地形的特点,因此世界各国警方也将关注的视角转至无人机。无人机技术逐步走进警方视野,并在公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直升机技术一样,在无人机上挂载现代科技设备,通过信息实时传输技术,获取情报,毫无疑问地会加快警犬搜捕的速度,提高搜捕的准确度。如2014年在新疆西部边境发生的暴恐事件中,警方抓获恐怖分子5人,击毙1人,但仍有2人隐蔽在玉米地、沙棘林、野外泵房等建筑物内并继续作案,公安机关一直无法准确掌握犯罪嫌疑人行踪。为将犯罪分子尽快抓捕,警方决定使用无人机进行夜间热感成像航查,并在一处沙棘林成功获取嫌疑目标,犯罪分子被成功抓获。又如2014年7月长春市农安县发生一起犯罪嫌疑人杀害多人的恶性案件,警方怀疑犯罪嫌疑人逃至山区和沼泽交杂地区,警方使用3架无人机仅用2小时就实现了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网格式排查工作,确认犯罪嫌疑人不在此区域,避免了侦查资源的浪费。
应当说明的是,警方在使用直升机或无人机技术支撑地面警犬搜捕队伍时,因飞机所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会对载人航空器的飞行安全构成威胁,故应避免威胁空中航道安全事件的发生。因直升机或无人机操控技术具有相对难度,当搜索区域人群密集时,一旦坠落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故应避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警犬搜捕技术应与手机定位技术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早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随身物品。而从侦查角度看,手机定位技术这一技术侦查手段也早已成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警犬山林地搜捕过程中如果搜捕对象随身携带着手机,使用手机定位技术可以为地面搜捕队伍提供犯罪嫌疑人的大致方位,甚至可以实施定点抓捕。如2011年5月,贵州毕节地区多发盗窃电缆犯罪案件,犯罪分子为3~4人,剪断电缆后驾车逃跑,遇有公安机关堵截时强行驾车逃跑,气焰十分嚣张。在这种情形下,公安机关决定使用警犬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抓捕前,公安机关技术侦查部门获悉犯罪分子近日到毕节地区赫章县实施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遂安排警力在案件高发地区进行守候,等待抓捕时机。18日凌晨4时许,犯罪分子实施盗窃后随即驾车逃跑。而在其逃跑方向、路线上正是警方设伏之处。犯罪分子驾车经过预伏点时坐在车上的一名犯罪嫌疑人感觉情况不妙,在车辆没有停止的情况下迅速跳车逃跑。在黑暗中,带犬民警见有人逃跑遂携犬实施追击,犯罪嫌疑人见有犬追便逃往路边的庄稼地,带犬民警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口头警告。两次警告无效后,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深入庄稼地后不利于抓捕,带犬民警遂令犬“袭”,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控制住。与此同时,其他抓捕民警也将车上还未回过神的另3名犯罪嫌疑人有效控制住。此次抓捕行动成功之处便在于情报信息的准确,避免了警力的浪费。
需要注意的是,受手机自身硬件设施及基站密度的影响,有时手机定位技术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带犬民警携犬在山林地搜捕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否则易出现劳而无果的情况。如某地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杀人后逃往深山之中。经工作,技侦部门划定了一个范围,带犬民警在大山中搜捕了一段时间无果,事后证明犯罪嫌疑人所在位置与技侦部门划定的包围圈相隔不足1公里。
(四)警犬搜捕技术应与视频技术相结合
在警犬搜捕中,视频侦查技术可以为搜捕提供犯罪嫌疑人的逃跑方向、区域,甚至直指犯罪嫌疑人所在位置。如2014年10月6日15时许,沈阳市发生一起杀人案,林某某在家中被杀害。经查,其妻子金某某自2014年10月3日后去向不明。经工作,金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为确定犯罪嫌疑人金某某的逃跑行踪,公安机关充分利用现代侦查技术手段——视频侦查。带犬民警利用了视频侦查“圈踪拓展、连线追踪”的特点为警犬使用服务。尽管侦查员穷尽一切办法对案发地附近的视频进行分析研究,但并未能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却通过视频分析知道了犯罪嫌疑人的行踪,确定了其逃跑方向。在案发20多天后、现场已不具备警犬追踪的前提下,带犬民警充分利用视频侦查信息,在犯罪嫌疑人视频消失区域内坚定搜索信心,既节约了侦查资源,又最终发现了犯罪嫌疑人。
三、结语
随着侦查手段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地为侦查破案服务,公安机关的破案进程也随之加快。作为侦查手段之一的警犬技术的使用主体——带犬民警,应充分意识到现代科技手段的优势,充分利用其他侦查手段弥补警犬技术自身的不足,充分将警犬搜捕技术与其他现代侦查技术相结合,实现侦查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充分实现警犬搜捕技术使用的效益最大化。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警犬搜捕技术也要借用多种现代侦查技术手段,使警犬搜捕技术功能达到最大化。
(作者单位: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110034)
(摄影:吴金凤)
(编辑:颜 勤)
*2015年度公安部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警犬搜捕技术在林地环境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5JSYJA05)阶段性研究成果;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公安院校隐性课程开发与警察意识培养之研究》(项目编号:JG15DB42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