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职业农民成长路径的 思考
2016-06-27
青年职业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证。但是,目前 我国农民科学素养水平较低,尤其是职业技能缺乏,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农民尤其是青年职业农民的培养。将青年农民培育成青年职业农民是一种长久的战略举措,全面培育一代新型职业农民,亟需宣传引导、技术服务、政策扶持、资金倾斜、土地流转、项目扶持、生产补贴以及农业政策保险等方面的扶持。
多途径多形式,培养青少年亲农爱农情结、从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职业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增强其对农业的兴趣和感情。培养兴趣情感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农作物观赏、园艺习作、农耕活动、特色农艺等农作体验、农具体验、养殖体验等方式,让青少年体验选种、育苗、施肥、灌溉、修剪、除草、收获、加工处理等劳作乐趣,学习相关知识,并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农业类内容,培养其“三农”情感。农业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师带徒等方式引导青年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农、爱农、务农”情结。通过“工学交替”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融入农业,帮助建立学生与农业的感情。
围绕农业生产,建立服务团队,开展全程服务,增强青年从农信心。一是组建技术、金融保险、销售、加工、农机和农村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有针对性地为青年农民提供理论授课、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答疑等专业服务,为创业农民的创业项目提供免费咨询指导和跟踪服务。二是通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农资集中配送体系、粮食烘干仓储、水稻集中规模育秧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对青年农民实行“一对一”包保,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跟踪技术服务指导,为青年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后顾之忧。三是创新金融和保险扶持政策。通过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保险主体,对其经营的作物进行保险,享受农业保险补贴,有效规避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四是通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现场技术讲解指导的形式,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作业技能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提高青年农民种植技术,促进增产增收;农经部门开展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和农村政策培训,通过农村财务管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等专题培训班,普及涉农政策及法规,增强青年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从农者社会福利待遇,增强职业成就感,提升从农吸引力。一是出台促进青年从事农业创业活动的政策支撑体系。政府为在农村创业青年建立创业基金和相应的贴息贷款渠道,坚持对从农青年实施“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为青年农民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二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政府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专项人才资金,用于青年人才的引进。引导涉农高等院校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到农业领域创业。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回乡务农创业,政府应构建完善的扶持体系,搭建好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平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基础上,积极试行在现代农业园区设立创业园、科技孵化基地,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提供支持。对自主创业达到一定规模,已建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青年农民,给予创业政策扶持。 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水平,政府给予适当养老、医疗等缴费补贴;实行返乡务农大学毕业生人事代理管理;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业、创办农业企业,当地政府全额补贴学费;“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期满后,仍然愿意留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政府应参照人才引进标准出台鼓励政策,比如按服务年限分档奖励、租房补贴、项目资金优先安排等。
江苏省泰兴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钱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