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探讨
2016-06-27万代黎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 万代黎(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探讨
■ 万代黎(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也正在逐渐获得深入开拓,并且具有极高的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农村流通产业体系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商品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因此,当前农村市场若想得到更加持续稳定的统筹推进,就要充分重视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组织优化,而且,在“十三五”的决胜阶段我国农村流通产业也迫切需要深入的组织优化。所以,本文主要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组织优化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统筹兼顾的创新发展理念。
关键词: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原则问题措施
引言
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落实中央协调发展理念的决定性战略问题,同时,高效的农村流通产业是推动我国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民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致使当前阶段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依旧比较滞后,与信息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导致我国农村商品的流通成本偏高,给农村消费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急需快速的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以便有效刺激农村消费增长,实现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实现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深入组织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借此推动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步增加。
流通产业组织研究概述
(一)流通的理论内涵丰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流通理论的内容很丰富,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对流通进行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每个商品的变化和循环,在与其他商品循环之间形成的相互交错过程就是商品流通,商品的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同样重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展开的产品权交易活动,同时,流通的过程也是商品价值流动的过程。
当然,不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还是其他经济学者,都普遍认为经济的活动关键点,都在于利用最低的成本来创造最高的经济收益,这当中不仅包含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付出,而且也包含怎样提升商品的价值,因此,商品的生产价值和商品的流通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同时,我国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流通理论时,更要注重我国的发展实践,从而揭示我国流通产业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不断提炼和总结我国流通产业的规律性成果,以此拓宽我国的流通理论内涵。
(二)流通的实际职能众多
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包含着众多不同类型的流通活动,但无论是哪种流通活动类型都是为了实现流通职能的全过程。同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越来越多的流通组织出现,其对消费者的信息掌握量越来越大,因此,要想将流通企业所经营的生产活动推广到更加广阔的领域,就必须同其他企业之间进行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密切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并充分地发挥流通组织的作用。
当下,我国流通产业的主要职能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商流,商流是我国流通产业中的基础职能,是将商品从生产者手中直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二是实物流,实物流是将商品实体的空间位置进行运动,例如商品的运输和配送等活动。三是信息流,所谓信息流是指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中,所产生的一种信息流通的过程。信息流不仅能展现出商品的流通状态,同时也能直接反映出商品的供需关系,是我国流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资金流,资金流是供应链成员间业务活动发生的资金往来,是电子商务三要素中的重要角色。五是辅助职能,前四种职能的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辅助职能给予支撑,比如物流的装卸、包装、加工、储运等都是辅助职能,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同流通产业的融合发展,网络下单、商品竞价、网上谈判、联合采购、线上支付、综合评价、电子通关等更多辅助职能将不断涌现。虽然辅助职能不能直接参与到流通中来,却是商品流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原则
在探索我国农村的产业组织和农村的经济建设时,农村的流通产业应该积极地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以此来满足日益扩大的农村消费市场需求,达到真正促进农村生产流通的目标。然而,我国当前在农村的流通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各类瓶颈问题,不论是服务还是专业化程度都比较低(王彬,2012)。造成农村流通产业严重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现象,更是拉大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服务建设向农村转移支付的共享发展。因此,我国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积极地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进行组织优化和调整。
(一)以市场为基准
在我国的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中,首先应该遵循的优化原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将市场作为主要的基准和动力来进行组织优化,同时将政府的工作政策等作为农村流通产业建设的基本保障。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保障下来积极地完善我国农村的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从而实现推动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目的。
(二)以创新为核心
我国的流通企业要想提升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充分重视组织的结构创新,应该积极地利用企业内部结构优化来促使我国农村流通产业在结构上的整体改革和优化。而且在我国农村流通市场中,流通企业是农村市场竞争的主体,只有企业不断地加强自身服务水平,拓展企业发展规模,创新企业流通业态,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流通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流通产业组织优化。
(三)以转型为突破
我国的农村流通产业长久以来一直被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从技术层次上,还是从人员素质上,其现有水平都较低。然而,创新在我国全社会蔚然成风的今天,我国的流通产业必须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向智能化、专业化的方面发展和转变(章迪平,2010),以便推动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顺利运行。基于此,在我国现代流通市场中,我国流通产业必须要积极从传统的流通组织结构向现代化流通组织结构进行转变,这一转型不仅对流通成本的降低有所裨益,同时还能从全方面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使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进一步得到优化。
(四)以人才为动力
在我国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全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当今社会中,商贸流通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动力之一,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是影响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标志。因此,农村流通产业要想得到进一步优化,必须要积极利用其现代物流知识和物流技术,来培养适应我国流通产业需求的高端人才,以人才作为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动力,通过农村流通产业人才的持续积淀,使我国农村商贸流通得到有效提升。
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目标
我国当前的农村流通组织呈现出集中化的特点,其组织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国农村流通组织优化的目标主要在于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来提升农村流通产业的整体效率。
首先,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始终面临着市场集中度低和企业规模小等条件的限制,农村的流通产业根本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杨青松,2011)。过去,我国农村流通主要通过供销合作社来进行,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将近40年,农村居民在商品的需求种类及商品的多级层次上都产生了明显的需求变化,因此,农村传统的流通组织结构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和优化,所以,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应该主动侧重于鼓励和支持农村企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将构建现代化的农村流通产业作为主要发展目标。
其次,在我国农村商品的流通形式上,应重视各类不同流通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型流通方式,使现代化的集约型流通模式能够真正地应用到农村流通产业组织当中。因为,我国农村商品的流通方式始终处于较落后的状态,传统流通模式仍然普遍采用,所以,面对当前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既要建立起自身的物流服务体系,同时又要积极利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形成农村区域环境内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物流配送体系,为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流通目标奠定基础。
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现存的问题
(一)流通产业市场主体不平衡
我国农村流通产业市场主体的不平衡、不可持续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的生产终端组织水平低下。我国的农村地区商品生产主要来自于农户自产和企业生产两个来源,其中,在农户自产方面,其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衔接缺失,导致很多农户生产的商品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消费环境。此外,我国政府在此方面的扶持力度也略有欠缺,因为,我国地方有些政府单位并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到商品流通、社会发展和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导致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现状。另外,我国农村消费品的商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很多地区仍然存在着经营方式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农村市场消费额较低,并成为了假冒产品的主要倾销地(黎元生,2011)。所以,这种在农村市场上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
(二)第三方物流发展明显缺失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我国商务部也出台了多个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因此,要想实现我国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就必然要提升农村商品的流通性,必然要在农村商贸流通产业中厚植第三方物流,甚至第四方物流、第五方物流。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流通产业中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一直处于明显缺失的状态,其生产与销售之间衔接有着较大距离,极其难以实现我国农村商贸产品的高速流通。所以,应该在我国的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中提升第三方物流的比重,这将有效地提升农村市场运行的效率,同时减少农村商品的流通成本(杨慧,2012)。而如果不重视第三方物流在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中的发展,不但会严重影响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风险隐患。
(三)地方政府的职能亟待提升
我国各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基础服务和基本保障是提升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效率的唯一前提。然而,我国各地方政府职能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农村现有的体制机制下,农村地区商品尤其是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建设都是由政府投资组建的,同时委托工商单位进行相应的管理,这种体制机制势必会给市场的管理和政府的财政造成负担。而且,在地方政府的干预过程中,欠缺相应的信息服务,农村市场的商品信息主要停留在整体汇总方面,信息的发布缺少整合与分析,导致无法针对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王新利,2011),所以,我国农村各地方政府的职能亟待提升。
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措施
(一)积极发展村镇连锁经营的组织模式
我国农村流通产业落后的现状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流通的集中化程度低和规模效益小(张坤,2015)。因此,我国农村地方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农村与城镇进行连锁经营的组织模式,从而提升广大农村流通产业组织的效率。同时我国连锁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主要是由商品流通规模来决定的,所以,在积极发展村镇连锁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应将发展重点放在村镇连锁经营的流通规模上。基于此,我国农村地区的政府部门应给予村镇连锁经营企业更多的政策倾斜,使其在农村的分店数量上能有所快速上升,而且,还应指导当地的连锁经营企业根据农村本地的实际特点来进行经营运作,使农产品流通能够融入到连锁经营企业自身的流通体系当中。
在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和深入改革开放进程的波澜壮阔中,我国的每个行业都出现了比较先进的领导企业来带领整个行业的不断前行,也就是所谓的“龙头企业”。我国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优势在于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能起到比较明显的带头作用(刘爱军,2014)。但是,在我国的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中,其龙头企业的数量几乎为零,即便有个别规模稍大的企业,也很难起到带头的作用,导致我国农村流通产业难以实现快速发展。因此,面对我国农村龙头流通企业缺失的现状,地方政府单位应积极鼓励农村流通产业的组织优化,扩大流通企业的规模,并提升农村市场的集中度。同时,地方政府要将传统的农村地方流通产业保护主义彻底打破,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并对村镇连锁经营企业开放相应的融资政策,从而为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奠定牢靠的基础保障。当然,村镇连锁经营企业在享受地方政策支持和保障的同时,更应学会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国家政策,在农村现有经济环境下取得突破性发展(郑智彬,2012)。所以,农村的村镇连锁经营企业应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拓展,不仅要积极创新配送体系,同时还要将配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在满足农村市场基本的流通需求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效益,从而化解农村流通产业市场主体不平衡的现状。
(二)稳步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组织模式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物流外包模式已经成为城镇流通产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因此,在未来的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中,第三方物流模式必然成为发展的趋势之一。所以,农村地区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规模与服务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和合作。
基于此,我国农村流通组织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流通企业本身的要求,同时所选择的第三方物流要能够满足企业所需。其次,流通企业应该根据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率、质量等综合服务来衡量和选择第三方物流。最后,流通企业应遵循“趋利避害”的基本原则,在对外包物流中存在的风险和利益进行充分调研后,采取适当措施规避风险因素,以找到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同时,农村流通组织在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过程中,应建立起相应的物流绩效评价标准,这是保证物流外包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物流外包进行工作监管的基本准则。而且,还应该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动态考核机制,适时对外包合作物流企业的总体标准进行更新,督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优势逐步提升。另外,农村流通组织同第三方物流的沟通机制更是必不可少,因为,很多农村流通企业同外包合作关系失败均与沟通机制不健全有关,为此,农村流通企业应正确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建立起与合作方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在双方出现问题或分歧时之后能够尽快达成共识,减少双方的摩擦出现(王涛,2012),从而化解农村流通组织第三方物流明显缺失的现状。
(三)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建设所需资金缺口很大,在这种现实环境下,我国农村地区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以国家为主导、以市场为辅助的发展形式,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资金的财政公共服务。并且,在这种现实环境下,我国农村流通产业应积极融入现代化电子商务技术,强化企业的内部建设,从而提升农村流通产业组织水平的优化。同时,农村地方政府单位应承担起农村流通产业标准化建设的责任,可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国外的优秀案例和物流标准,制定出符合农村需求的专业化标准程序,使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更加深入优化。
现代社会中网络信息技术和科学创新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农村流通产业组织涉及到了更多的协调管理和商务订单,这也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国农村地区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应对,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地方政府首先应该建立起公共信息平台,以此来实现村镇连锁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陈丽芬等,2015)。其次是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订单的处理和仓库的管理等,为实现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一体化奠定基础。最后是积极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销售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及时获取销售信息和管理信息,从而化解地方政府职能亟待提升的现状。
(四)实施我国农村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机制,是决定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关键因素,加快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人才建设,实施流通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是我国未来农村流通产业组织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受到限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的缺失,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农村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必须要重视流通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同时,面对农村流通人才紧缺的局面,提升现代物流人员的基本素质是促进农村流通水平全面提升的基础条件,也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同时,政府部门和流通企业还应加强对现代流通人才的培养力度,与教育机构进行联合培训,使公办资源向农村倾斜,并通过科研讨论等方式来全方位地提升现有物流人员的专业素质(周小龙,2011)。另外,还应与农村流通产业的现状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训结合统一,从综合、全面的视角来提升现有物流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理论能力,从而形成以人才为动力的流通产业组织优化方式。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服务共建向农村的倾斜,我国农村地区的流通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我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流通产业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着市场主体不平衡、第三方物流缺失、政府职能亟待提升等切实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优化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实施我国农村流通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因为,只有在农村流通产业组织得到根本发展后,才能更好地适应农村消费市场需求,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彬.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与流通效率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2
2.章迪平.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4)
3.杨青松.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4.黎元生.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1(1)
5.杨慧.流通渠道的变革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2012(3)
6.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模式及体系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7.张坤.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J].商业经济研究,2015,7(21)
8.刘爱军.基于企业角度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11)
9.郑智彬.福建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现状和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10.王涛.广东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2012(12)
11.陈丽芬,王水平.流通行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与改革[J].商业经济研究,2015(14)
12.周小龙.江西省农村流通现代化管理体系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