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化社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2016-06-27张永谊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张永谊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打造国际化社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张永谊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一座国际化的城市,要有国际化的社区人居环境。良好的环境,既体现在文化的包容上,也体现在环境的宜居上。做好国际化社区建设工作既是拓展城市功能定位,吸引海外人士创业就业、观光旅游的需要,也是提升杭州城市管理与服务的重要途径。
城市国际化,特别是国际化社区的形成,一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城市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聚居于城市社区,形成风格各异的国际化社区;二是随着国家科技经济影响力的加大、开放程度的加深,国际化的企业、高端的产业吸引一大批国际化的人才来创业就业,逐步形成国外人士与原住居民安居乐业、本土文化和国外文化相互交融的新型国际化功能的社区。随着G20峰会、亚运会在杭州举办的契机,特别是杭州经济、社会、旅游事业的发展,必将给杭州带来“国际影响力”,需要我们思考打造宜居的国际化社区问题。
我认为打造国际化社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国际化社区的建设不是要把社区的硬件简单地“仿制”国外建筑,也不是让社区居民都去学英文,更多的还是要看整个城市的文化包容氛围,国际友人能不能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城市中来,长期居住是否适宜,短期旅游是否惬意。国际化社区建设的定位不能局限于建筑标准或者人口结构,内涵上要更加丰富,要通过接轨国际的基层治理理念和方式变革,让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能够在杭州这座城市融洽相处、融合发展。
推动城市国际化,我们需要在交通枢纽、道路系统、主要景区、公共设施及重点单位等设立多语种图文标识,还需要全方位提升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文明礼仪。建设国际化社区,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社区医疗、教育、生活等与国际接轨的配套设施,还需要加强海外人士与社区居民的深层互动,让国际化建设成为居民自愿参与、主动推进的工作,通过汇聚各方力量,不断叠加正能量,放大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增益效应。
舶来与本土的关系。城市国际化是需要融入“舶来文化”元素的,国际化社区成员的多元化决定了其价值需求的多元化,多种文化的融合性是国际化社区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各类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杭州国际化社区融合度,增强社会文化开放性,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既要体现“洋为中用”的“舶来文化”元素,又能展示杭州传统文化特点,在国际化社区中,居民在发扬自己传统文明优势的同时,去学习、借鉴其他文明。
针对国际化社区居民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我们既要借助开放的国际交流大环境,使广大市民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感受异国风情,体验国外文化,学习借鉴好的风土民情;同时,我们又要通过组织国际化社区的交流活动,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加速文化认同,通过活动增进居民间交流、互动,打破本地人与外国人之间的隔阂,让居民能感受到杭州的友好与包容。
当下与长远的关系。国际化社区是一个大概念,应该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类型,它可能是一个居住群体,也可能是一个商业群体、旅游团队,并不是简单的行政社区概念。“国际化社区”不专门为外国人服务,其核心是以和谐开放的国际化视野,让社区居民真正体会到国际化氛围,让具有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能够和谐共处。因此,国际化社区的打造、形成、成熟,需要时间,需要条件,人为地、短期地打造很难完成,我们需要关注当下,更要着眼长远。
借助国际性的大型活动,借助国际化的产业机构,借助优越的旅游资源,有充分开放、包容的思想心态,在交通便捷、信息通达的时代,杭州城市国际化、社区国际化还是大有希望的。首先是以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国友人,以包容的心态吸纳世界多元文化,增强杭州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也是国际化社区打造的基础。从长计议,国际化社区并不是专门为外国人服务的社区,也不一定是高大上的社区,更不是只用英语交流的社区,随着杭州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自然而然地会迎来更多的国际友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通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不断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的新格局。
总之,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具有鲜明国际特征又兼容多元文化的开放社区,既能让杭州的国际化元素加速汇聚和绽放,又能让广大市民享受美好的国际化生活,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