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2016-06-25潘秀红万生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6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解决对策

潘秀红+万生新

摘要:当前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本人、学风建设、社会人才储备等。学习动力缺乏的表现,有教育体制、家庭教育、社会因素以及学生本人等4个主要方面的原因。文章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高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习动力缺乏;原因分析;解决对策

大学时代本来是一个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学有所成的重要人生阶段,学习动力缺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本人的人格锻造和学业的顺利完成,还影响到学风建设、毕业生就业质量,更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优秀人才的储备。所以,分析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以及研究解决对策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在学风教风严谨和科研氛围浓厚的名牌大学和一流的重点本科院校里表现不明显,在普通二本、三本和高职院校表现比较突出,本文讨论的重点是普通高校。

一、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表现

在当前一些普通高校中,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学习动力严重缺乏。表现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一是上课随意迟到旷课,频繁请假,课堂上听不进去,经常打瞌睡、玩手机;课后无所事事,不认真复习、完成作业,经常不上自习,而沉迷于闲转、睡觉、上网或谈恋爱。第二种是上课反应迟钝,学习被动,缺少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难题的的愿望。第三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个人消费或社会兼职,而在自己的学业上投入不足,仅满足于及格,能毕业取得学位就行。

以上种种表现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人学习成绩和就业质量,还给学风建设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干扰到周围学生的学习和进取,使院系、班级学风涣散。

二、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意志力、自制力、理想与信念的形成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受家庭、学校、社会、周围人的影响,以及个体自觉、自悟的现实表现。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体制根源

虽说都宣传推行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要让位。应试教育强化个人利益和荣誉至上,诱发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目标追求的短视性,无形中淡化了个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顾明远教授曾指出:“当前高等教育的误区就在于功利主义太强,人文精神不足。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从职业的需要出发,就是从学科体系出发,很少考虑青年的全面成长。”对于许多普通高校来说,考虑最多的生存和发展,入口(招生)和出口(就业)问题。

一方面,争相增开专业、扩大规模,而忽视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等办学条件,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文素质培养,教学质量不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制度宽松,学校对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等惩处力度不大,学生缺乏不及格、无法毕业的压力,成为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家庭教育的缺位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家庭根源

改革开放给我国城乡带来巨大的经济发展和观念改变,许多家庭在改革中获益受惠。尤其是在农村,赚钱渠道拓宽,为了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大量的青壮年父母能出远门的常年在外务工,平时只给子女打几个长途电话;不能出远门的也通过养殖、种植、做生意等途径在家庭附近忙着挣钱,留给关心子女成长和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少。

在南方一些商业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途径拓宽,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人们的观念已开始发生改变,父母逐渐认识到上大学并非是成才的唯一出路,对孩子上大学的期望也远不如以往高。个别家长一整年都不会太关心孩子上学情况和成绩好坏,仅靠相对宽松的大学来管理,任其自由成才。家庭教育的低层次和父母监督的缺失,成了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重要家庭根源。

(三)自身理想信念的不坚定是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内因

研究表明,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刻内因。首先,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学生从小长期被加压,紧绷的弦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彻底放松了,心理上的放松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其次,一部分学生因没考取理想的学校、专业,情绪低落,意识消沉,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再次,受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大学学习氛围等因素影响,大学生没有自豪感反而滋生自卑感,对前途迷茫,缺乏进取心和奋斗目标,自暴自弃,从而失去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性。

三、解决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应对策略

(一)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从纵向来看,我国素质教育虽说实行了几十年,但实际上收效甚微,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对比,差距仍然很大。从横向来看,许多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毅力、勇气、独立见解、广泛爱好和爱国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在大学阶段严格要求,学生则鼓足干劲、全力以赴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完善自我;而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恰恰相反,学生一路高压、重负,不少学生过早产生了厌学、畏学情绪,把考上大学之日视为解脱之时,既缺乏学习的愿望和热情,又缺乏创新能力和社会担当。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下大力气狠抓素质教育,重点落实中小学减负工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学校和成绩排名;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则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完善、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督促大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为社会输送各类合格人才。在这方面顾明远教授等人在其专题研究报告中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当然关键还在于如何落实。

(二)高校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大学生学习和就业信心

普通高校受生源质量、投入经费、师资配备、建校基础等条件限制,教学条件薄弱,学生综合能力不强。毕业生在就业时与名校相比,“出身低微”就注定了劣势。因此高校应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切合学生实际开设专业课程,立足现实,打造特色。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拓宽实践和就业渠道,为学生就业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并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到大学生4年求学之中,增强学生学习和就业信心。

高校还应加强教学管理,通过制度保障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如建立课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制定严格的考试纪律,加强考场的监督管理;健全试卷质量分析评价体系,以高水平的考试,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只有严进严出才能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确保高学历的同时有高素质。

(三)家庭理应担当起教育的重要责任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人把教育成败甚至学生能否就业归因于高校,这显然不够恰当。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无法与拥有人口少、教育资源丰富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因此一定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家长要担负起关心子女教育、关爱子女身心健康的重担,家庭负起应有的监管责任,连同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和全社会一起共同抓教育。

一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从小开始的,因此家庭的潜移默化教育非常重要。在无法改变所处教育现状的情况下,家长应帮助孩子调整心态,适应周边的学习环境。优秀的家长不应仅扮演给孩子学习提供经济保障的角色,而应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认真履行应尽的监管义务,经常沟通、及时疏导,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不应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一旦学生在学业上有问题或发生极端安稳事件时唯学校是问。

(四)大学生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因决定外因,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虽说有应试教育、高校管理、家庭教育、社会就业等原因,但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宽松的大学体制助长了大学生懈惰性和享受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因。经济条件的改善为大学生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不应成为滋长其惰性的温床。因此,解决学习动力缺乏的一个重要途径还须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我国大学生自上学起就一直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思想品德课、政治理论课也从没有间断过,按说在社会责任、精神境界、个人修养等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为何仍有相当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放松自己、松散懈怠、不能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呢?这个问题值得整个社会进一步深思和研究。

总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精力最好、接受能力最强、最能给今后开展工作积累知识和能力的关键阶段,应从多渠道着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和激情,这不仅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更是值得持续关注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2]黄益萍,曾接贤.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解决对策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