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社会主义及其当代启示

2016-06-25刘菲

人间 2016年18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刘菲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民主社会主义及其当代启示

刘菲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00)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在我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由于民主社会主义既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又打着民主的旗号很容易迷惑人。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民主社会主义的渊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分析民主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本质,引导人们正确的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真正面目,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被民主社会主义宣传的各种思想所蛊惑。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渊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是从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的。19世纪中期,西欧国家的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社会主义民主党最先在法国出现,这些国家的民主革命运动获得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支持,他们自称为社会民主党人或社会民主主义者,他们基本上拿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这个名称是不确切的,不再把自己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而是共产主义者。19世纪末,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诞生,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主张阶级调和,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通过“民主改革和经济改良的手段来实现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列宁同修正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联合各国工人政党回复马克思恩格斯倡导的、以工人阶级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为党的名称,并建立共产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民主社会主义受到沉重的打击。20世纪50年代社会党国际在法兰克福召开成立大会,民主社会主义被正式确定为国际社会党人的理论观点体系的总称,社会民主主义也就演变为民主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以后,民主社会主义又更名为社会民主主义,但两者在实质上两者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的。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的蔓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并不是偶然的。列宁曾经指出:“机会主义不是偶然现象,不是个别人的罪孽、过错和叛变,而是整个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1]因此我们必须把民主社会主思潮放在整个国际大环境来思考。东欧剧变以后许多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资本主义实现了它的和平演变,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了大多数,坚持资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已寥寥无几。于是我们国家的许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前途、对马克思主义还能不能站的住产生了疑问,而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西欧国家在战后获得了飞快的发展,经济繁荣,于是有人就把目光投向社会民主党,宣称“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想要走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

可以说,民主社会主义是得到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的,他们在向发展中国家建立跨国公司的过程中,也在努力的向他们宣传民主社会主义,企图通过向他们展示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成果来实现,它是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现和平演变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应该认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不被其迷惑。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特征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趋同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流和借鉴不断地加深,未来的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别会越来越模糊。这种观点只是简单的重复了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两种社会制度“趋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把不同质的问题混在一起了。一是,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经济上的互通有无,同社会制度的融合混为一谈,把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间密切的经济往来,错认为他们在政治上也融合在一起。二是,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运行机制的某些相同之处,当作社会基本制度趋同了。质,是事物的规定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特征,基本社会制度体现了一种社会制度的性质,属于质的层次,基本社会制度是适合本国的基本国情的,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不尽相同,而运行机制是根据基本社会制度的需要来设定的一种运行形式,属于现象的层次,在这方面不同社会制度往往会有相同之处,因此我们应该分清本质的基本社会制度和现象的运行机制。

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实行多党制,认为只有在一党制的国家里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民主权利的实行不在乎执政党的多少,而是看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是否真正把人民的权利放在第一位,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议会民主和多党制对人民来说都没有多大意义。我国是人人民主专政的国家,它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广大的人民实行民主,第二层是对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因此我们绝不能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如果听任社会主分子所谓的“民主”,就会造成亡国亡党,颠覆社会制度的悲剧,人民的民主权利也会付之一炬。苏东剧变就是在没有抵挡住所谓的民主的情况下酿成的悲剧。制度问题,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应该旗帜鲜明的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当中,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

民主社会主义倡导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就业形势、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化,出现许多新的利益团体和利益阶层,我们在面对这些变化时,能不能继续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面对各种外来思想的入侵是否依然不动摇,答案是肯定的,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了多样性,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发展确实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多样和谐”就忽视了“一元主导”的作用。列宁曾说过“多样性不但不会破坏在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问题上统一,反而会保证这种统一。”[3]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妥善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而不是把两者对立起来,用一个否定另一个。

民主社会主义反对公有制。《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的提出:所有制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非常重要,他是社会革命的基本问题。因为,在整个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决定了产品的分配关系。因此只要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无论他做何种改变,他就还是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社会,而西欧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这主张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是在此基础生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这表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本质上是一种资本主义思潮。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分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种经济制度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的,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就可以证明,因此民主社会主义的这种主张在我国是行不通的。

最后民主社会主义者还主张反对阶级斗争学说;反对通过革命取得政权;反对党的工人阶级性质、最终奋斗目标和政治核心作用;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抽象的人道主义等。

三、民主社会主义的当代启示

民主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面对这种社会思潮在我国的蔓延,我们首先是应当确保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执政党应该只用一种声音说话,而不能今天说这明天又换了一套说法,这样就会造成民众迷惑,政治立场不坚定,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应当是主流意识形态。苏东剧变的教训表明,放弃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实行多元化,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组织涣散,最终会导致亡党亡国。

其次要保持党的先进性,除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外,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反对“全民党”的思想,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全民党”是不存在的,我们不能重复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放弃工人阶级先锋队;必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不能把党变成松散的党,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时应注意两种倾向:一是,忽视党内的民主;而是,否定必要的集中;最后还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人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在面对变化多端的多极世界所必须坚持的。

再次,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尽管现在看来资本主义的经济要发达很多,但并不能说明它在制度上是比社会主义优越,例如2008年的经济危机,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额优越性,也说明在某种程度上比资本主义更能经受住挑战。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应该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我国现在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全部公有制,消灭私有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无产阶级就必须组建自己的政党,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就不能放弃阶级斗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的形势会有所不同。在现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但是,受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影响,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会激化,因此还不能忽视。

最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不动摇。首先我们要认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其次,我们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时代的要求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坚持这一道路最本质的就是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东欧国家的和平演变就是在放弃这一思想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的,戈尔巴乔夫放弃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所以导致了无法收拾的局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种思潮不断地涌进来,在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文化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弄不清本质的人很容易被迷惑,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定自己的信念,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9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47页

[3]《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9,第209页

中图分类号:A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68-02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