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道德问题及其自律的重要性

2016-06-25张玉玲

人间 2016年18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自律

张玉玲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教师道德问题及其自律的重要性

张玉玲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430074)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道德生活的嬗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近年来,教师道德失范行为屡屡在媒体上曝光,使得教师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颇为忧虑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专业性,将个人品德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使教师形成以自律为核心的专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师道德滑坡;师德建设;自律

一提起教师这个职业,我们总会想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之类高大上的称谓。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天底下最无私的职业。《礼记》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而且还是世人眼中的道德的楷模。我们常常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比作人梯,因为他们是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代名词。

然而,近年来,教师师德师风失范行为的事件不断地被媒体所披露,令人无比忧心。因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教学人际关系恶化和消极教学氛围的出现,还直接导致教师形象的丑化,使教师丧失了因职业崇高所带来的 “文化威信”和“神圣形象”,进而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

一、教师道德滑坡的现状

近年来,教师道德滑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陈述:

(一)思想上:部分老师常认为自己抱着的是铁饭碗,所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入职之初,有些老师可能怀抱着崇高理想,热心于教育事业,但是后来由于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够,教学能力没有明显进步,上升空间狭窄,职称评定困难重重等主客观因素,导致对自己职业出现消极懈怠的情绪,出现意志消沉、敬业精神不强、得过且过等状况。

(二)学生管理上:部分老师教育理念落后、教法陈旧保守、缺乏教育公正,随意加重学生负担,讥讽、歧视、侮辱差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些老师政治觉悟不够,思想偏激,在学生面前满腹牢骚抱怨、散布损害国家声誉的言论;更令人寒心的是,老师对学生性骚扰乃至发生强奸学生等惨无人道的状况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屡屡发生。

(三)行为作风:在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风潮下,部分老师价值观出现偏颇,私自在校外有偿补课;有些老师以教谋私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利用招生、推荐就业、家访、过年过节等机会索要学生财物,接受学生家长请吃。有些老师师表意识淡薄,语言不规范,举止不文明等。

(四)学术科研上:有些老师为了评职称,应付学校的考评工作,在科研工作中严重违背学术规范,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这些有悖师德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使我们不得不全面审视目前的教师师德状况。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改善教师道德滑坡现状呢?

二、从教师主体性谈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在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在促进相互理解和宽容方面,其作用的重要性从未像今日这样不容置疑”,“他们要为培养一代新人的性格和精神做出贡献”。[1]因此,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的道德建设刻不容缓。笔者认为,进行教师道德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专业性,将个人品德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使教师形成以自律为核心的专业精神尤为重要。

(一) 心存敬畏心。

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从这个职业的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同时意味着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心存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敬畏心,是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角色化存在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道德范导意义的角色化存在。它总是凝聚着教师对自身使命的某种‘敬畏’。敬畏必然表现为道义、良知和职责,事实上,它通过教师角色的耻感来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德自律,体现为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2]这里所说的“敬畏”不是盲目服从权威,或是盲目的崇拜,失去自己的价值判断。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心存敬畏心。当一名教师真正地敬畏这份职业,才会真正地珍视这份职业,尊重他所培养的对象,做有益于学生的事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坚守教育良心。

我们通常所说的“良心”是指个体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内在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任何一份职业都应有职业良心,而教师作为一份教书育人的职业,坚守教育良心显得尤为重要。这教育良心来自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的一言一行,无论好与坏,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一名有教育良心的老师,应加强自律,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维护教育公正,做学生心中的好榜样。

(三)常怀反思心。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师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不断更新的同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常怀反思心,根据自己的教学过程来思考、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改正,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加强自我修养,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教师的道德自律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心存敬畏心,坚守教育良心,常怀反思心。如果教师具备自律为核心的道德精神,教师道德规范将会内化为教师的言行举止中的一部分。这些规范将不再是规范,而是教师自然而然形成的自律精神中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学校和社会也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响应,同时学生和家长也要加强维权意识。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中,只有将教师的自律和他律有效结合,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使师德教育化虚为实,收到实效,才能减少教师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有效缓解教师道德滑坡的现状,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使教师真正享受到从事教师职业的幸福,使家长真正地放心把孩子交到教师手中,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4.

[2]樊浩,等.教育伦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61,142.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67-01

作者简介:张玉玲(1992-),女,汉族,湖北荆门人,教育硕士,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自律
学会自律,让你的人生开挂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的力量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Successful people are self-disciplined
从师德现状看师德培养建设“供给侧改革”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