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2016-06-25王丽丽王锦旺蔡丽红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济圈京津冀河北省

王丽丽+王锦旺+蔡丽红

摘要:河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呈现出规模扩张快,效益初显现;优势未用足,劣势需借力;政府忙推动,企业需给力三个现状特征,存在着政府总体发展规划与产业自发发展的不协调;盲目上项目与特色不明、农味不浓、精品不多;经济效益低、正外部性强、缺少补偿机制三大突出问题。为此,河北省应抓住机遇,采取规划先行,企业对接,协调前行;用足优势,借力补短,打造精品;平衡利益,保障发展,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促进全省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首都经济圈;休闲农业;规划;生态补偿机制;可持续发展;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生态补偿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3-0109-06

休闲农业是在农业逐渐式微、生态环境恶化、休闲需求激增的综合背景下,以农业生产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农家生活方式和农耕民俗文化为资源依托,以满足城镇居民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康体怡情等需求为目的,创新开发农业多功能价值的新型农业。发展休闲农业,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城乡沟通互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与研究动态

(一)发展动态

河北省休闲农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仅提供简单食宿服务的农家乐起步,在政府推动和需求拉动下逐步发展起来,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初步发展阶段(1994—2000年),在农家乐的基础上增加了民俗游和观光游。以秦皇岛市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为代表。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6年),呈现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采摘体验为一体的多元化特征,如邢台临城的蓝天生态观光园等。三是规范化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河北省人民政府、农业厅、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用以指导休闲农业的规范化发展。如2007年的《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2008年的《关于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2014年省农业厅与旅游局共同启动了对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的评选工作,2015年河北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着力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村和示范片。”在这些政策和文件的指导下,河北省休闲农业呈现出注重质量双升与区域融合发展的态势。

(二)研究动态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休闲农业已成为河北省实现经济绿色崛起的重点产业,并将在京津冀农业与旅游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以往对河北省休闲农业的研究文献也可以发现研究视角的这一变化趋势,即由局部地区到全省区域再到京津冀区域。首先,从局部地区研究来看,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其观光休闲农业极具开发潜力,可划分为主城区周边、东部平原、中部丘陵和西部山区4个圈层以及市区周边、平山、苍岩山周边等8个重点旅游区,可从政府、研究者、经营管理者和农民4条路径进行培育[1]。而保定市在对接京津休闲农业中具有显著的区位、客源、农业基础与人文资源优势,应重点从发展环境、规划、基础设施、市场等方面进行对接[2]。其次,从全省区域研究来看,河北省休闲农业面临京津休闲农业在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方面的竞争性抑制与区域性屏障,问题主要集中在观念、体制、监督调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3],同时面临着产业素质整体偏低、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和游客需求不断增长的挑战。应从加强规划引领、突出乡土特色、打造品牌、加强规范化管理与政策支持等方面加以提升[4]。再次,越来越多的学者站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对河北省休闲农业进行分析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河北省休闲农业面临经济、硬件系统和软环境三方面的制约[5],存在着三地间区域发展不平衡、京津对河北的联动动力不足、行政区划对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利影响等问题,应通过政府主导,打破行政区划的障碍,构建休闲农业总体规划和品牌形象[6],由务虚走向务实,推动京津冀区域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走向实质性发展。在借鉴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选取环首都经济圈作为研究背景,以期对河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研究提供新视角、新参考。

二、环首都经济圈对河北省休闲农业的意义

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开端于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区”概念,历经2004年从务虚走向务实的“廊坊共识”,十一五时期区域规划的酝酿,直到2011年3月被明确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环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和编制工作终被提上议事日程。而其最终得以实质性推进的标志是2014年2月26日,为了适应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而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这一战略使得环首都经济圈的定位更清晰,目标更明确,视野更高远,外延更宽广。从长远来看,环首都经济圈所涵盖的区域范围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北京城区为核心及与其接壤的河北省14个县(市),第二层次是环首都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经济圈,第三层次是环首都高铁一小时通达经济圈,第四层次是京津冀整个区域[7]。环首都经济圈具有无可比拟的要素吸引与经济辐射的作用,其所带来的人才、信息、科技等高级要素的流动与富集,以及京津冀三地在交通、生态环保和产业转移等方面一体化的重点布局,必将成为我国最有活力的经济中心,为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创造新条件、开辟新环境。

(一)有利于提升河北省休闲农业的要素层次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复合型产业,起点是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间连接着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生产销售环节,最终与第三产业的旅游服务相结合,贯通三产的特性决定了发展休闲农业所需生产要素的复杂多样化。河北省休闲农业在较低层次的要素资源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优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形地貌等,但在人才、科技、资本、信息、制度、创新等高级生产要素方面与京津相比却处于明显的劣势。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推进必将带来生产要素的大流动、大融合,能有效地弥补河北省休闲农业在高级要素资源方面的不足,通过取长补短全面提升河北省休闲农业的要素层次。

(二)有利于解决河北省休闲农业的交通困境

交通对于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再好的园区,再美的风景,路况差、道路不通或者停车不便,都会严重影响顾客的到访率、感受度和满意度,这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扼喉的硬条件。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交通网络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然而,这里也是交通资源最不均衡的地区之一。有关数据显示,河北省的高速公路密度仅为北京的1/2、天津的1/3。在三地接壤处各种因为“断头路”“一公里壁垒”而形成的交通断崖十分普遍[8]。交通一体化是实现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对解决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交通困境极为有利。

(三)有利于扩大河北省休闲农业的客源市场

市场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都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人口、购买力和购买动机是构成市场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有人才有消费,有钱才有购买力,有需要才有购买动机。目前,河北省休闲农业的主要客源主要来自本省内部各园区周边城镇的市民,数量有限,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都处于低位状态。根据京津冀三地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底京津冀人口总数过亿,其中作为休闲农业目标顾客的城镇人口数量近七千万。京津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为43 910元、31 506元和24 141元,均超过了国际惯例认为的3 000美元达到休闲层次的收入标准。京津冀私家轿车拥有量分别为316.5万辆、129.14万辆和515.7万辆,非常适合休闲农业的自驾游。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将打破京津冀三地之间的行政区划界线,尤其是交通一体化之后,更是向京津市民打开了走进河北、了解河北的大门,为河北省休闲农业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高收入、高消费、高压力的京津市民将为河北省休闲农业市场带来勃勃生机。

(四)有利于提高河北省休闲农业的竞合能力

就京津冀三地休闲农业的总体竞争力而言,北京居首,天津其次,河北最后。河北省休闲农业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高级生产要素方面与京津远不在一个层级,在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需求强度、挑剔程度等市场需求条件方面,在休闲农业企业战略、经营管理、市场定位、同业竞争方面,以及在交通、物流、服务等休闲农业相关产业的辅助支持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劣势。但随着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持续推进,必将形成三地之间资源整合与区域融合发展态势,三地休闲农业之间的关系将由原来纯粹的竞争转变为竞合,即在竞争基础上进行多元合作,突出互异的主题与特色,形成区域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多赢。因此,环首都经济圈对于提高河北省休闲农业的竞合能力提供了绝佳的学习实践与创新提升的平台。最近京东五地(河北省兴隆县、遵化市、三河市,北京平谷区,天津蓟县)整合旅游资源,达成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合作意向,在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上起笔破题,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河北省休闲农业的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

河北省休闲农业在经历了上述初步、快速和规范化三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在数量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所存在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亟需对现状特征、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审视和理性分析。通过资料搜集、文献分析与实地考察,归纳出河北省休闲农业的三个现状特征和三大问题。

(一)现状特征

1. 规模扩张快,效益初显现。据河北省休闲农业协会的初步统计,截至2013年底,河北省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乡镇近300个,村落有1 400余个。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企业总数达到2 200多家,其中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0余家。2010—2014年由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评选的国家级示范县7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达16个。2014年在河北省农业厅和旅游局共同启动的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评选工作中,评出省级示范县6个,省级示范点12家。此外,2014年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休闲农业协会开展的省级星级休闲农业园和星级休闲农业采摘园评选中,共有56家园区被命名。这些数字有力地证明了近几年河北省休闲农业产业规模扩张速度之快。与此同时,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效益也初步显现出来。经济效益方面,仅以休闲农业示范县和星级企业统计,2014年接待游客总数超过5 000万人次。年接待10万人次以上的达59家,其中年接待50万人次以上的15家,年接待100万人次以上的有7家。2013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达65亿元,分别占全省旅游接待和收入总量的36%和11.7%;休闲农业带动就业人数达26万人,占全省旅游就业人数的13%。据全省71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 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9]。社会效益方面,为广大城镇居民提供了众多的休闲场所,放松了心情,提升了幸福指数;为农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增加了收入,提升了素质,成为富裕而有尊严的新农民。环境效益方面,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让村民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促进了农村交通与村容村貌的极大改善。

2. 优势未用足,劣势需借力。河北省休闲农业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环拥京津的特殊地理位置、种类齐全的地形地貌、五彩斑斓的旅游资源、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丰富多元的民风民俗等。但目前对这些优势资源的挖掘利用方面远未用足,规划设计方面也缺乏创意创新,尤其是把农耕文化、民风民俗与整体规划、项目融合方面做得很不够,仍存在深度开发的巨大潜力。同时,河北省休闲农业在人力、科技、资本等方面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人才短缺,管理团队梯次不合理。河北省休闲农业企业多数是靠农村的能人、合作社、龙头企业或集团公司跨行发展而带动起来的,既懂农业,又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尤其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层管理人员缺口最大。而河北省的优秀人才被近邻京津更大的发展平台、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所吸引而大量流失,与此同时,河北省涉农涉旅的大中专院校屈指可数,而且休闲农业目前在省内高校的专业设置中还处于空白状态,后备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严重不足。现实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直接管理综合素质较低的农民的情况并不少见。人才成为制约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技术方面无论是科研项目的层次、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设备和实验条件,还是科研人员的数量,科技成果的质量水平及其推广应用的能力,与京津相比差距明显。再次,资金方面的实力与“财大气粗”的京津对比更是强弱分明。休闲农业是一个投入高但资金回笼慢的产业,对融资能力要求很高。调研中发现河北省很多休闲农业企业程度不同地面临后续资金的压力问题。

虽然河北省休闲农业存在诸多劣势,但其并非不可转化,只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能变劣为优。如廊坊市永清县新苑阳光农产品产业园,通过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荷兰瑞克斯旺种子公司、荷兰普瑞瓦灌溉公司、软通动力有限公司的合作,采用了包括多茬高密栽培技术、集约化育苗技术、精确灌溉施肥技术、智慧农业云平台等在内的20多项先进科技成果,带动周边3万农户,从业农民平均年收入2.6万元,超出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1.64万元,被评为河北省2014年休闲农业示范点。

3. 政府忙推动,企业需给力。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积极协作、科学谋划,尤其在环首都经济圈第一、二层次的旅游协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和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开通了京津冀旅游直通车和火车专列,着力推进旅游组织、市场、管理与协调的一体化。进入2015年后,中央与河北省委一号文件双双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京津冀于3月15日签署了《推进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把休闲农业确定为重要合作内容;3月25日又召开了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项目协调会,就京津冀旅游标准体系建设情况、道路交界处景区标识牌建设情况、旅游直通车发展情况三项工作进行了调度和部署。这些足以说明河北省政府对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决心之大、步子之快。而作为真正践行主体的企业能否快速跟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政府不仅要做好创造发展环境和平台构建的主导者,还要做好导演,给“主角”导好戏,并给予其适度自由发挥的余地。企业不应怠慢依赖,而要顺势而为,加快理解新政策、把握新趋势、面对新环境、满足新需求的调整步伐,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准确定位,创新发展,提升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

1. 政府总体发展规划与产业自发发展的不协调问题。规划对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科学的总体发展规划能够指导产业的健康永续发展,有助于企业根据资源禀赋与市场条件准确确定发展方向,走出盲目自发发展的误区。但河北省休闲农业的产业素质整体偏低[10],产业自发发展行为严重[11],存在着政府总体发展规划与产业自发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总体发展规划的滞后导致产业的自发发展。如一些起步较早且已初具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在全省总体规划尚未出台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自主开发,在与后续出台的整体规划衔接方面,势必存在着是否要调整、资金的压力、资源的破坏等现实问题。二是规划的不稳定导致产业的自发发展。政府的规划行为受宏观经济发展情况、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旦出现产业大方向的前后不一,就会造成企业无所适从或者干脆置之不理、自我任性发展的局面。三是规划水平造成的不协调。企业自身或聘请的规划团队在休闲农业的认知程度、规划理念、技术水平、对政府总体规划的把握等方面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与政府总体发展规划的协调度。这些不协调会造成企业各自为战、同质化恶性竞争以及政府管理的无序无力等不利影响。

2. 盲目上项目与特色不明、农味不浓、精品不多的问题。在河北省休闲农业点数量激增的背后,存在着盲目上项目与特色不明、农味不浓、精品不多的矛盾。首先,某些区域的领导或经营者急功近利,没有认真分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凭着一股热情,一哄而上,盲目发展[12]。试图把目前所有的休闲农业项目都纳入到自己的园区内,结果是什么都有,唯一没有的就是特色。缺乏创意、功能雷同[13]、特色不明是目前河北省休闲农业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其次,城镇居民之所以喜欢休闲农业,就是想感受其与城市完全不同的土趣农味。农业生产中尊重自然、勤劳付出、耐心等待、收获喜悦的过程体会,农家生活中勤俭节约、就地取材、互帮互助、知足常乐的道理感悟,通俗易懂却饱含深刻哲理的农耕文化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等,正是城里人所好奇并希望能了解和体验的。而在现实中,有些休闲农业园区的设计越来越现代化、城市化,在园区游览就像在逛城市的公园,缺少能勾起乡愁和童年记忆的参与性项目;住宿的房间设计得像星级酒店,房间内的家具物品、服务人员的发型服装完全找不到农味的痕迹,导致农味越来越淡。再次,河北省休闲农业的精品不多。截至2014年底,在149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中河北省占7个,383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中河北省有16个,河北省300多个A级景区中只有约30个是休闲农业点。这说明河北省休闲农业的精品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在打造精品、实施品牌化战略方面亟需加强。

3. 经济效益低、正外部性强、缺少补偿机制的问题。休闲农业具有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效益的共生作用。目前,休闲农业企业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产品销售与农业休闲旅游两方面。2010年,国内休闲农业人均消费水平仅为87元。其中,旅游观光消费32元,是同期全国旅游消费水平535.4元/人次的1/15;人均农产品直销额42元,高于旅游观光消费,说明休闲农业收入来源仍然主要依靠农产品的销售[14]。2012年,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均消费约250元,而河北省人均旅游消费为678.2元,全国人均旅游消费为765.5元。虽然近几年河北省休闲农业的人均消费有所提高,但仍然难以改变其整体消费水平偏低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河北省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处于低位水平。而休闲农业在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方面却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休闲农业解决了农民就地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问题,对于改善农村出现的空心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等社会问题,稳定农村生产生活秩序意义巨大;休闲农业对于农耕文化、民风民俗、古村古镇等宝贵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可谓功在千秋;此外,休闲农业的的绿色有机、生态环保、低碳循环等发展理念无疑对已遭到重创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改善和修复作用。尤其是河北省处于环首都经济圈第一、二圈层的区域,对保护京津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理应得到相应补偿,需通过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改变受益者理直气壮免费享用的现状。

四、环首都经济圈视角下的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一)规划先行,企业对接,协调前行

休闲农业既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产业。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考虑农业产品结构、休闲服务项目、景观环境、文化氛围、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多元耦合与立体叠加,这就要求规划必须先行。首先,要改变目前河北省休闲农业存在的政府总体发展规划与产业自发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就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注重规划的前瞻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站在整个京津冀区域的长远角度,科学规划环首都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明确每个圈层在中长期的发展大方向以及近期的具体目标。环首都经济圈的实质就是绿色,即绿色经济、绿色生态与绿色休闲。借助环首都经济圈的第一、二圈层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圈的交通便利条件,以“环京津自驾游休闲农业区”为中长期发展方向,未来还可以在此规划基础上细分出骑行游、野外宿营等休闲农业区,形成以自驾游为主,骑行与野外宿营等为辅的弹性规划。针对第三、第四圈层,规划为以省会石家庄为核心的“环省会综合游憩休闲农业区”,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基本要素基础上,积极开发“商、养、学、闲、情、奇”六大旅游拓展要素[15],通过十二种要素的不同组合,为顾客提供多种产品组合,满足环省会休闲农业的综合游憩需求。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河北省地形地貌的多样化特点,结合坝上高原、燕山山脉、太行山脉、渤海沿岸、中南平原的资源禀赋,描绘环首都经济圈每个圈层不同的主题色彩。其次,科学的规划要落地,执行很重要。政府一方面要抓好总体发展规划的传达落实,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交通、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并辅以相关政策的支持。休闲农业的管理者要走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总体发展规划与企业的对接与督导,最大化地消除其与产业自发发展的不协调,使企业少走弯路。当然,企业也要主动对接,准确理解总体规划蓝图,提升园区规划水平,与其协调前行。

(二)用足优势,借力补短,打造精品

有了好的规划,结合要素资源,优选项目,打造精品就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了。首先要把家底摸透摸清,找出优势和劣势。一方面,要把优势资源用足用活,尤其是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这是河北省发展休闲农业最重要的宝贵资源。不要把它们只记录在纸上,陈列在展馆里,要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渗透融合在园区的设计里,项目的体验里,更深深地扎根在顾客的记忆里。这种优势一旦形成,就是绝无仅有的特色,就是品牌,就是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客观认知劣势,学会借力,取长补短,变劣为优。人往高处走,资本也有其天然的逐利性,只要种好梧桐树就不愁引不来金凤凰。河北省休闲农业要充分利用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带来的优质要素大流动、大汇集,用好的规划和项目、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与机制、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向全国最大的人才库、金融中心与科技硅谷,要人要钱要技术。其次,打造精品,实施品牌化战略。不仅要形成与京津地区休闲农业的错位发展,还要注意环首都经济圈各圈层之间的差异化定位,打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精品。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把传统农业变身为科技支撑、创意无限、农味十足却又不失时尚与精致的乐活农业。用规划串起一个个亮点,勾勒出一条条精品之路,吸引京津市民的到来。

(三)平衡利益,保障发展,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在国际上被称作“生态服务付费(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PES)”,是有偿使用生态资源的一种新型环境管理模式[16]。生态补偿机制的目的是构建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生态补偿关系,平衡区域协调发展,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适宜的生产生活空间。河北省对生态补偿的研究相对较晚,进入21世纪才刚刚开始,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京津冀之间行政地位的不平等以及河北省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河北省为环京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修复在经济上做出了巨大牺牲。所以河北省政府不仅要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搭台铺路、规划引导,还要争取尽早出台京津对河北省休闲农业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已有的惠农政策基础上,推行“农业补贴+生态补偿”的双补机制,以保障河北省休闲农业的持久发展动力与综合效益的持续发挥。

参考文献:

[1]孙中伟,王杨,韦锐,等.石家庄市观光休闲农业开发的空间分区与培育路径[J].中国农学通报,2011,(29):306-312.

[2]王克柱,赵英杰,文庆.保定市休闲农业对接京津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5):2954-2957.

[3]杨英法,袁彪.关于河北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8):18-20.

[4][10]栗进路.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2012,(8):49-51.

[5]刘秀艳,高国忠.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策[J].城市旅游规划,2014,(11)下半月刊:182-183.

[6]徐虹,梁佳.京津冀区域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对策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6):3-7.

[7]董芳,赵清华.环首都经济圈背景下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人民论坛,2012,(12):226-228.

[8]京津冀三地定位已明确 交通公共服务启动一体化[EB/OL].http://www.focus.cn/news/hs-2015-02-25/6064115.html,2015-02-25.

[9]王元仲.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EB/OL].http://www.365960.com/article.php?act=detail&id=23048,2015-01-27.

[11]林国华,曾玉荣,林卿.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休闲与旅游农业——提升海西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层次的战略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29-132.

[12]阮北平.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机遇与策略[J].农村经济,2010,(10):60-62.

[13]王克柱,刘顺伶.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J].贵州农业科学,2010,(7):234-236.

[14]农业部.中国休闲农业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产品销售[EB/OL].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2012-08-14.

[15]李金早.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EB/OL].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5-01/16/content_34575800.htm,2015-01-16.

[16]刘春腊,刘卫东,陆大道.1987—2012年中国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13,(12):1781-1793.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Abstract: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shows three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fter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preliminary, fast and standardized, in which scale expansion is fast and benefit is just starting to show; advantages have not been fully utilized and the disadvantages need to take advantages from others; government is busy in promoting and the enterprises need to keep up with tightly. Three prominent problems are existed which are the in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s overall development plan and the sponta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blind on the project and characteristics is not clear, agricultural flavor is not strong and the high-quality products is not enough; yet there is low economic benefit, strong positive externalities and lack of compensation mechanism. Hence, the opportunity should be seized and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for instance, proceeding coordinately through planning first and enterprises docking ;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sharing for short and creating high-quality products; balancing interests, safeguarding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Ring Capital Economic Circle; Leisure Agriculture; Plann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merging Industries; Green Industry;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猜你喜欢

经济圈京津冀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