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2016-06-25关姗姗
关姗姗
一、 填空题。(23分)
1.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5,十位上是6,其余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6个小朋友聚餐,每一位一双筷子,需要( )根筷子。
3.1千克鸡蛋大约有( )个,你的体重大约是( )。
4.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最高位是百位的数是( )位数。
5.文文家到超市有905米,约是( )米。
6.拉抽屉是( )现象。
7.☆☆☆☆☆☆☆☆☆☆☆☆☆,13个☆,每4个一份,分成( )份,还剩( )个。列式为 ( )。
8.□÷6﹦□……□,在这道算式中,余数最大是( );□÷□﹦3……2,除数最小是( ),当商是3时,被除数是( )。
9.○▲□○▲□○▲□○……第20个图形是( )。
10.与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11.在○里填上“>” “<”或“=”。
1570○1470 3×8÷6○8÷4×2 2800克○3千克
12.用12+8=20和20÷5=4列综合算式是( )。
13.35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 )条船。
二、判断题。(5分)
1.路上行进中的小汽车,小汽车运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
2.把42颗糖分成6份,每份一定是7颗。 ( )
3.在减法中,被减数必须大于减数。 ( )
4.1999添上1就是2000。 ( )
5.一个四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可能得一个三位数,也可能得一个四位数。 ( )
三、选择题。(4分)
1.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 )根。
A.1根 B.2根 C.3根
2.口袋里的糖果在10~20之间,平均分给3人剩一颗,平均分给5人也剩一颗,袋里有( )颗糖。
A.12颗 B.15颗 C.16颗
3.从63里面连续减9,减( )次结果是0。
A.7 B.8 C.9
4.有语文、数学、美术三种书,小黑、小丽、小红各拿一本。小黑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红拿的是( )书。
A.数学 B.语文 C.美术
四、计算题。(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72÷9= 6×7= 120+50= 27÷3=
56÷7= 9+57= 54÷6= 82-9=
5900-2000= 1600-700= 6+3÷3= 12-4÷2=
2.笔算。(8分)
38÷9= 53÷7= 47÷5= 30÷6=
3.脱式计算。(12分)
63-40÷8 24÷4×2 72-27 + 35 (72-18)÷9
4.列式计算。(6分)
(1)6个相同加数的和是18,其中一个加数是多少?
(2) 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4,商和余数是多少?
五、操作题。(8分)
1.在方格里画出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4分)
2.我会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4分)
六、解决问题。(28分)
1.饼干原来10元一包,现在优惠促销,3包24元。现在每包多少元?现在每包比原来便宜多少钱?(4分)
2.儿童票每张4元,成人票每张6元,明明和他的爸爸、妈妈、爷爷一起去公园玩,用25元钱买票够吗?(4分)
3.有27箱草莓,马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草莓?(4分)
4.看图回答。(6分)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5.下面的统计表记录的是二年级(3)班和(4)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情况。(10分)
(1)二(3)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 )的人最多。(2分)
(2)二(4)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 )的人最少。(2分)
(3)你在课余时间喜欢( )。(2分)
(4)看了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想给同学们哪些建议?(4分)
试卷说明:
指导思想:
随着课堂标准的不断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做相应的改变。这份试卷从学段的整体去思考,关注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试卷题量大,题目类型比较灵活,试卷难易度适中。此份试卷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混合运算、克和千克、有余数的除法和数学广角。
题型结构:
试卷从题型中体现了明显的层次性,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动手操作、统计、实际应用题层层递进。
第一题:填空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题:判断题。考查学生对图形运动的掌握;对平均分的理解;对减法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题: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对除法与减法之间联系的理解;推理分析能力。第四题:计算题。考查学生的口算准确率和速度;考查学生能列脱式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计算。第五题:操作题。考查学生对平移图形、轴对称图形的掌握情况。第六题:解决问题。以生活中一些实际情景吸引学生,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想让学生从这道题中得到一些学习或生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