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2016-06-24戴月
戴月
语文味教学法运用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吸纳以往说明文教学中的精髓,注重基础,重视积累,却又独树一帜、彰显个性、讲求创意。
一、理清思路,梳理结构,把握说明对象
语文味教学法教说明文,其文章层面在于解决重点问题,概括起来即理清思路、说明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程老师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教学问题:(一)建碑意图和作者写作意图;(二)文章顺序和线索;(三)浮雕内容:1.为什么纪念碑上只有中国近代史的事件,而没有中国古代的英雄或事件呢?2.为什么碑上没有具体的英雄的名字?为什么没有以个人来雕刻?3.为什么选取八件事作为代表?这是在解决一些重点问题,对应来看,“建碑意图和作者写作意图”旨在为学生理顺本文的写作思路;“文章顺序和线索”,则是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有关“浮雕内容”的三个问题则是分析本文说明的对象。
二、探究语言的情境化
说明文的语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非就是通过朗读、品析代表性词语和重点句子,逐步发现并归纳其语言的特点,总结出来无外乎: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平实性。这便是眼中只有语言的工具性,是工具理性信奉者的思维定式。
实际上,不少说明文,语言极其富有文学性,值得回味和研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例如《恐龙无处不在》《苏州园林》;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例如《落日的幻觉》《桥之美》。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在语文味教学法中,语言层面是唯一可以贯穿于其他三个层面的元素,它是语文味教学法中最活跃的元素,文章、文学、文化层面都可成为它的载体。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教学中,程少堂提出 “为什么碑文是从现代走向历史的?换句话说,毛主席为什么这样写?为何不从1840年那时起”等问题,都是在结合文本具体的语言例子,也就是语境的情况下对文章语言在细腻含义上的考察。
实际上,语文味教学法中的语言环节不是孤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语言。
三、视野牵引,唤醒体验,以情冶情
在说明文教学中,在文化视野牵引之下,同样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达到以情冶情的效果。
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从物质文化层面提出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于蕴含在文本中的文化现象的思考:1.文章为什么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什么选取八件事情作为代表呢?不选九件十件?选二十件不更好?——引出数字“三”、数字“八”的文化内涵。2.汉白玉的特殊意义——引出“玉”的文化内涵。这里的文化选点体现了教师的文化视野,这也是语文味教学法的内核所在。
在这样的视野牵引下对文本进行重组,在渗透生命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解读,打造出新的教学主题,这是语文味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是语文味教学的灵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在文本主题基础上熔铸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打造出新的教学主题——呼唤英雄、追求不朽。这就是个性化的解读,融入了教学主体独有的生命体验,与个人的生活、阅读、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针对中学生实际,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意在浸润人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教师所采用的“意理阐发”手法,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熏陶、感染,汲取能量,锤炼个人品味与气质,以情冶情的境界也随之出现。
语文味教学法的文章、文学、文化元素不断吸收语言元素并转化、扩大流动过程,语言是语文味教学法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 曾维平
E-mail:253654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