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检疫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6-06-24孙正祥周燚鲁红学邓建新马东方

考试周刊 2016年45期
关键词:改革与实践课堂教学

孙正祥++周燚++鲁红学 邓建新 马东方

摘 要: 植物检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者根据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对该门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旨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植物检疫学 课堂教学 改革与实践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逐渐增加,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频率随之加快,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部分农业高校先后开设植物检疫学这门课。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开设的必要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教学内容的选定

1.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深入贯彻执行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植物检疫工作逐渐得到重视,任务日益繁重,对植物检疫工作人员的需求量及业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农产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为有效减少有害生物的入侵,保护当地农产品的安全持续生产,各国通过不断强化植物检疫法律意识,提高检验检疫技术措施,保障进口农产品对本国利益的安全。发达国家常将植物检疫条款作为贸易壁垒来使用,阻碍我国特色农产品的国际交易,例如莱阳鲁花生、山东鸭梨、新疆哈密瓜、陕西大红枣等。我国植物检疫工作对保护我国农林业的安全生产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各港口、机场及车站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执行队伍,以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给我国农林业生产造成重大的危害。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使学生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植物检疫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并灵活运用相关理论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值得长期思考与探索。

2.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定

植物检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地掌握植物检疫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植物检疫相关的法律与法规,熟悉重要危险性检疫有害生物的分布概况、传播特点及检验检疫措施。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当前学科形势变化的特点,围绕国家对出入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修订和检疫工作的需求,选定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植物检疫学的教学内容分为“通论”和“各论”两部分,在“通论”部分,向学生介绍植物检疫的概念定义是什么?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哪些重要特征?与传统植物保护工作性质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植物检疫工作的理论依据有哪些?重点介绍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具体方法措施。在“各论”部分,着重选取一些经典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对外检疫对象和国内检疫对象的病害、虫害和杂草,例如:葡萄霜霉病、大豆晚疫病、棉花黄萎病、香蕉枯萎病、柑橘黄龙病、松材线虫、红火蚁、柑橘实蝇、菟丝子、加拿大一枝黄花等。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院系已向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开设植物检疫学这么课程长达十余年。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课堂“填鸭式”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比较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难长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

1.教材的滞后性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主体,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标准。现代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科研成果如春笋般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材不仅涵盖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还反映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笔者在备课过程中,主要选择南京农业大学许志刚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界课程教材《植物检疫学》(第一版)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蓝本。该本教材的结构安排合理,前面为基础理论知识,后面为各论部分,内容通俗易懂,便于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自学。但是,这本教材从出版到现在将近10年,难以体现近些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

2.教学标本的缺乏性

教学标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素材,让学生直观认识和了解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特征,加深学习印象。丰富的教学标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标本缺乏是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国内尚未发生或小范围内发生,分布是很小的,很难获得真实标本,实验课难以开展。

3.课程考核的方式不灵活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为笔试,而且通常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凭借短期的记忆突击和应付考试,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考核学生对该学科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教学队伍的配备不完整

植物检疫学的教学对师资结构要求较高,需要有跨学科和研究背景的教师队伍,需要对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杂草学和检疫法规均有较深的研究经历。当前该门课程的教学,专门从事植物检疫方向教学的教师较少,大部分是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或微生物学背景的老师承担,知识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1.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植物检疫学课程的理论部分偏多,涉及植物检疫的概念、法律法规及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学生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浓。面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备课时,收集大量案例,将理论知识和案例相结合,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给学生观看柑橘黄龙病的视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学该部分内容。柑橘黄龙病最早是在哪些国家报道?后来是如何传到我国,现在分布在我国哪些省市?柑橘黄龙病在田间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准确识别?柑橘黄龙病在田间的传播有哪些特征?柑橘黄龙病的检验检测方法有哪些?柑橘黄龙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通过视频的播放,引导学生思考,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分布、危害、传播、检验检疫和综合等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再例如:给学生播放水葫芦的视频,让学生思考水葫芦为什么会从国外传到我们国家?为什么水葫芦在我们国家会大量繁殖,泛滥成灾,而在国外并没有成为有害生物?水葫芦的综合防治有哪些措施?通过水葫芦视频的学习,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外来物种引入工作的疏忽,考虑的不周全,导致水葫芦成为我国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对我国生态、经济等造成重大的危害,告诉学生在引进外来物种时,一定要全面分析和论证,注意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生物天敌的不同等因素。

2.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全面吃透教材之外,必须利用其他网络资源,尽可能体现近些年新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用方法,并将重要的资料信息推荐给学生,如《植物检疫》学术期刊、美国农业部官方网、美国动植物检疫局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植保植检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网和国内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官方网站,这些网站能及时向学生传递学科发展的重要信息,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考试以笔试为主,以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题型为主,侧重于学生的记忆性考核,有的学生不上课,凭借死记硬背也能得到较高的分数,此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也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个人能力。笔者在安排考试方式中,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增强考试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注重考查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除此,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部分章节为学生的自学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内容制作PPT课件,并安排时间汇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后,对实验成绩也加强要求,加大实验成绩在总成绩过程中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晓琴,卢杰.《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169-170.

[2]吴国星,高熹,朱家颖,等.《提高植物检疫学实验教学效果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151.

[3]张笑宇,胡俊,周洪友,等.《植物检疫学》教学模式改革体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57-59.

资助项目:201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266)

猜你喜欢

改革与实践课堂教学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农业院校《食品分离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面向区域产业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