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视角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2016-06-24吕庆旭
吕庆旭
摘要:近年来产业聚集区获得了相当快速的发展,为推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文中主要从财政视角就产业聚集区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其在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财政 产业聚集区 发展
产业集聚区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相同产业或资本要素很接近的产业)的企业根据专业化分工的纵向关系以及竞争和合作的横向关系,在某一特定的地域内高度集中,进而形成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群体。下面,我结合全市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实际情况,对省市财政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有关政策进行梳理,就财政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一、省、市财政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现状
(一)省财政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相关政策
1、制定财力返还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省财政对产业集聚区实施“核定基数、超收全返、一定三年”的财政激励政策,2012年又明确此项激励政策延长至2015年。
2、支持投融资平台载体发展,优化金融环境
近年来河南省财政共筹措产业集聚区发展专项引导资金30亿元,支持县(市)区产业集聚区投融资体系建设,为产业集聚区企业融资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3、设置财政奖励资金,激励快速发展
有关重大项目凡是布局在产业集聚区中的,可以作为省市年度重点项目,优先得到河南省政府设立的企业自主创新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等专项资金的重点扶持。
(二)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财税政策,全力支持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
结合平顶山实际,我市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两个政策文件(平政[2010]19号和[2010]20号文)。
一是制定和落实支持产业聚集区发展的财政政策,鼓励和引导不同类型企业向产业聚集区聚集和发展。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为落实省财政对产业集聚区实施“核定基数、超收全返、一定三年”的财政激励政策。
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010年以来共争取上级投融资平台建设资金5200万元,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补助资金2400万元,产业集聚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和产业集聚区奖励资金2062万元。
二、财政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增量返还”财政激励政策对产业集聚区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1、增量返还增加很快,政策的激励功能明显增强
譬如2011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税收增量达到68.3亿元,比2010年的税收增量36.8亿元增长85.7%,增加量为31.5亿元。
2、资金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增强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011年全省每个城市新区平均享受的返还量为2158万元、产业集聚区平均享受返还量为570万元。
3、加大了政策对企业入驻的引力,显著增强了集聚效应
税收返还能使县(市)区腾出很多财力在较大程度上用于积极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大量优秀企业进驻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2012年 我省“两区”企业比去年全年增长43.8%,达到了22000多户。
(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部分产业集聚区由于自身起点低、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弱,使财政激励政策没有充分发挥到对产业集聚发展应有的促进作用,综合我市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情况,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规划选址方面。有依托县城或者说紧靠县城选址的,如郏县的产业集聚区、叶县产业集聚区都是如此;有撇开市区或县城新选址建设的,如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 二是在规划范围方面。有包括原产业园区企业的,如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也有不包括原产业园区企业的,如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等。 三是在入区企业项目方面。多数产业集聚区以市区的中央、省属企业、民营企业和各县(市、区)的民营企业为多,市外企业进驻集聚区的相对较少。
在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集聚区与当地城市发展脱节问题。任何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当地城市的支持,同样,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成果也应该反馈给所在城市。但是目前产业集聚区和所在地区的城市发展存在脱节问题,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关系体,导致不利于财税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二是资金缺口问题。由于产业集聚区大多数企业处于筹建发展阶段,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实力不足,企业资金缺口较大,多数企业缺乏流动资金,成为制约集聚区内企业发展的瓶颈。三是各产业集聚区财税优惠政策不统一。对产业集聚区财税优惠政策的不统一主要体现在财税奖补政策上,上限是企业投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税收和土地收益形成地方财力部分。各地出台的财税奖补政策围统这一上限各显所能,形成在资源配置上的浪费和同质竞争,不利于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和长远发展。
四﹑对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财税政策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支持,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通过财政支持、加大融资力度、放宽融资限制等多种方式,使集聚区企业的发展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做大做强。
(二)支持加快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
要大力支持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功能设置,增强集聚区的承载力和凝聚力,促进产业集聚区和城市的共同发展。
(三)要坚持以重大项目支撑集聚区建设
要支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重点支持引进有以下特点的大项目,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附加值大,三是成长性快,四是带动力强。
(四)要支持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要认真落实省、市赋予各类产业集聚区的各种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加快健全集聚区配套服务的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谢燕娜,朱连奇,杨迅周,贾晶.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地理,2013,(11):175-181
[2]杨迅周,谢燕娜.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06):97-1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