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财政扶贫资金效率的措施
2016-06-24何君
何君
摘要:扶贫作为我国帮助贫困地区与贫困户摆脱贫困、发展生产、开发经济的一项社会工作,主要目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走出贫困,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我国的扶贫工作中,存在着财政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财政扶贫资金效率进行研究,并提出部分合理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财政扶贫 资金 效率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方面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亟需解决,包括项目申报、资金到位之后调整较大、脱离项目建设实际和资金浪费等。因此,我国扶贫办和财政等部门需要加大扶贫资金管理力度,做好扶贫资金的分配工作,提高扶贫资金利用率,更好的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提供服务,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一、坚持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原则
在我国扶贫工作中,需建立以扶贫效果为导向的财政资金分配激励机制,以构建绩效考核为前提,全面完善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方式,提升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各级扶贫办应将财政扶贫资金进行两方面的分配:其一是深入调查各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确保扶贫资金按照扶贫对象的贫困程度与规模进行合理分配,突出扶贫资金分配的公平性,真正将扶贫资金用到最需要的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扶贫对象对资金的迫切需求;其二,按照绩效考核进行优劣分配,实行奖惩制度,对于扶贫工作开展良好的地区多补,差的不补或少补,解决扶贫资金分配奖惩机制不完善和平均化问题,鼓励扶贫对象积极开展自救工作,将扶贫资金作为发展的助力。同时,扶贫资金应用于扶持有吃苦耐劳精神、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帮助他们努力发展生产和开拓创想项目,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而不是只将扶贫资金发放到贫困户的手中,暂时帮助其摆脱生活窘境,让贫困户在一时摆脱“穷人”帽子后,又迈入“懒人”的行列,并使贫困户对扶贫资金产生依赖心理,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争取扶贫资金。所以,扶贫办需要对扶贫对象进行严格识别和筛选,做好贫困户信息的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扶贫资金真正落入到又发展意愿和潜力的贫困户手中。
二、做好扶贫资金的分类指导
为了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率,财政部门需要做好扶贫资金的分类指导工作,采取精细化扶贫的措施,切实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扶贫资金精细化管理指的是:根据扶贫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分类措施,保证扶贫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扶贫办需要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了解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和可发放的扶贫资金数额等,并将调研信息进行统计整理,以此为基础,县、乡各级扶贫部门针对各类扶贫对象制定不同的计划,提供不同的服务,努力提升扶贫资使用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扶贫办需要明确对象,将扶贫和低保两项基本工作有效衔接,坚持“以低保确保生存,以扶贫促进发展”的原则,将在贫困线以下,并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作为扶贫对象,实施扶贫对象分辨、分类帮扶与动态监督等各项康制度,从而实现精细化扶贫。
三、激发扶贫主体参与热情
由于扶贫主体多为贫困地区群众,长期的贫困生活使其对生活的热情大大消退,所以为了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率,扶贫办需要充分激发扶贫主体的参与热情,树立起积极面对生活的信心。在贫困工作实践中,扶贫办需充分发挥贫困农民的主体作用,强化其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脱贫的主人和主力。为此,扶贫办应转变理念,在传统的扶贫工作中,一直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在片区协作、整区推进、产业扶贫和解困帮扶等多个阶段,尽管贫困群众有所参与,但是在项目规划、选择、制定和资金使用方法,均由政府部门和扶贫办进行操作安排,而扶贫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导致其对扶贫工作缺乏配合度和积极性。所以,各级扶贫办应充分突出扶贫对对象的主体地位,不能包办代替,在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项目的选择和扶贫计划的制定等方面,需要让扶贫对象充分参与其中,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例如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扶贫办可以帮助扶贫对象考察扶贫项目的可行性,树立其正确的资金使用观念,从而真正体现出扶贫资金的价值,发挥出扶贫资金最大的效用,进而激发扶贫对象积极参与脱贫的热情。
四、强化扶贫地区规划引导
要想真正解决扶贫问题,实现小康社会,提高扶贫资金利用率,扶贫办需要注重扶贫地区的规划引导,提升该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资金的使用价值,真正实现脱贫致富。扶贫办可联合其他部门研究当地的特色产业,选择竞争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利用贫困地区的现有资源和产业,走特色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真正让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为地区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比如,将扶贫资金主要运用在农业、旅游、特色小吃、民俗文化等,不断提升当地的自我经济发展能力,摆脱对扶贫资金的过度依赖,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扶贫办应将资金用在壮大农副产品的加工行业上,延伸产业链,优化农副产业结构,多发展优质农产品与无公害绿色食品,或者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与国家制定的相关扶贫政策与经济政策主动配合,选择合理的产业发展方向。
总之,扶贫作为我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脱贫的重要国策,资金又是保障各个工程建设与项目实施的关键,国家各个部门应保证资金的有效应用,坚持正确的扶贫资金使用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政策与措施,做好扶贫资金的分类指导工作,注重对扶贫地区的规划引导,全面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贤菊.我国农村扶贫立法制度的职能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6,05:50-51
[2]罗庆.我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使用和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段万兵.县级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4,0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