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饭店
2016-06-24胡展奋
胡展奋
说来你难以相信,古巴的改革进程如何可以从一家中国饭店的兴衰看出端倪。这家饭店在哈瓦那,有一个很北京的名字:天坛饭店。
说实话,海外的“中国饭店”不是没有领教过,但品尝之下都觉得走味,抱着“无牛马耕田”的心态,我们去“天坛”一试,没想真被震到了。
尝了葱姜龙虾和虾籽乌参后,我要求一见主厨,主厨长得清瘦,大家叫他罗书贵,外号“御厨”,江西抚州人,厨艺是在上海学成的,我说你的菜烧得确实不错,但恕我直言,阁下何以能称“御厨”呢?
小罗其实很腼腆,他说这个问题最好让老板回答,于是老板出场了,上海人陶锦荣,1942年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和陈逸飞、严友人、方世聪都是同届或前后届的同学,1994年来古巴开饭店时极其困难。因为中国饭店(私企)的存在和古巴宪法有冲突,当时法律规定,外国私人投资的企业若无“正当理由”则不应被保护,然而经济困境又必须重新解读这条法规,苏东事件以后,苏联人的全面撤离导致古巴的经济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但也正是这样的危险把古巴领导人逼向改革、逼上“活路”,1993年是改革初元,古巴经济马上活了,因为最初所谓的“改革”,就是容许海外的古巴人给家里人寄钱,容许个人持有美元,这里需要说明,因为历年的偷渡,在美国入居的古巴人已经有100多万,这对总人口才1200万的古巴来说是个惊人的数字,古巴的海外个人汇款因此而直线上升至每年10亿美元,尝到甜头的古巴1995年开始允许外企投资,但争议仍然激烈,那就是“外企须持正当理由”,那么什么才算“正当”?“天坛饭店”的存在究竟正当不正当?
陶锦荣相信胃部的需求最正当。只要菜烧得好,什么理由都得让位于胃壁,于是特地从上海觅来小罗,小罗果然了得,一日德国驻古巴使馆人员造访天坛饭店,点了一只“面拖蟹”与“八宝辣酱”,小罗聪明人,瞥了他一眼,知道德国人普遍口味重,便来了个“重味浓油赤酱”,趁热上桌,吃得那德国人嗷嗷叫,翌日就把大使拖了过来,德国大使吃了居然在各国使馆人员的聚会上声称:我走遍各地,除了大陆外,只有天坛饭店的菜才是正宗的中国菜,你们在哈瓦那要尝中国菜,建议各位去天坛饭店。
这个广告做得有点大了,不但招惹了广大西方游客,还招惹了中国驻古巴大使,品尝之后,直接对陶锦荣说,这个小罗师傅我就跟你说定了,今后国家领导人来古巴,我是要来借用的,因为随从的厨师对当地食材完全不了解,比如你这个烩龙虾,是用加勒比刺龙虾做的,价廉物美,而我们的厨师只熟悉澳龙,此地哪来澳龙?这个虾籽大乌参,用的是加勒比海参,同样价廉物美,我们的厨师也只熟悉梅花参,中方一旦要组织答谢宴,临时哪里发得了那么多的梅花参呢?
由于多次组织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答谢宴,小罗就此被戏封“御厨”,天坛饭店也被西方游客自发地列为“必到”的哈瓦那景点,曾被法律困扰多年的“天坛饭店合法性”问题也再次被古巴政府讨论,讨论的结果是,既然开放旅游救活了古巴,那饭店尤其是特色饭店更为旅游所不可缺,应该允其从长期的“试营业”转为正式营业。这是第一家转正的中国私企,古巴的私企从此就蓬蓬勃勃发展,爰至2001年,古巴已经有了392家合资企业,如今已达几千家,大街上常听古巴人唠叨的是:“改革开放是我们自己内在的需要,和美国的压力不压力没有关系”,这是古巴人的共识,尤其是看到社会的巨变之后。
常听邻里老太嘀咕一种来自“旧社会”的说法,管住男人,首先得管住他的胃,没想到中国菜通过吞咽运动对古巴胃的影响也会这么大。
(彭伟平荐自《新民周刊》)
责编: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