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实践与思考
——以孙中山行馆旧址保护性修缮项目为例

2016-06-24施柳英

住宅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保护性孙中山历史

施柳英

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实践与思考
——以孙中山行馆旧址保护性修缮项目为例

施柳英

0 引言

每一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成长的过程,城市中每个时期建造的各类代表性建筑、街区记录了特定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及社会状况。上海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六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自1843年11月开埠以来,从一个小渔村演进为现代大都市的漫长进程中,历经百余年,伴随着西方政治、宗教、经济、文化影响,并结合中国特点所形成的各类历史建筑,奠定了今天上海中心城区的基本空间格局和风貌,使得上海具有区别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其他城市的独特景观,也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清晰的文化脉络,展示出上海独具民族魅力的城市文化底蕴和精神风采。

一栋建筑能否成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不仅取决于其建成年代,更取决于其是否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著名人物有关,取决于其是否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及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等。每一栋历史建筑背后都蕴藏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她如一位长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在历经岁月洗礼后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筑更是时代的缩影与历史的年鉴。

上海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对于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曾付出过巨大的代价,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快速建设阶段后开始理性地思考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了。随之抢救了大量的历史建筑,一批又一批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名录,相关管理部门积极投入,及时制定、修正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条例,为保护性修缮设计、施工带来规范性指导。在孙中山行馆旧址保护性修缮项目中充分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保存其原形制、原结构,采用原材料、原工艺手法对其修旧如故。

1 真实原则与外立面保护性修缮

“真实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威尼斯宪章》中,真实性包括了历史建筑的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质,利用与作用,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有关“真实性”详实信息的获得和利用,需要充分了解其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层面的价值。

孙中山行馆旧址位于淮海中路650弄3号(原宝昌路408号),约建造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殖民式建筑风格。2007年5月21日由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卢湾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颁布为上海市卢湾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类别三类。该建筑平面呈对称布置,南立面2~3层为连续平弧形券柱廊,底层为连续半圆券柱廊,并配以三横段砖石叠加腰线,纵向在东、西、中设有三道装饰砖立柱。其形式保留了很多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特征,整个建筑主立面极富韵律感,显得既庄重又不呆板。其余三个外立面的门窗洞口砖饰套、砖石腰饰线及石膏浮雕件,设计手法生动丰富,建筑符号、建筑元素充满变化,总体效果十分大气、和谐交融、典雅高贵(图1)。虽然历经百年的自然侵蚀以及人为损坏,仍不难看出当年高超的营造法式及先辈工匠们精巧绝伦的手工艺制作。

后因几经易主,外立面破坏比较严重,原本敞开的外廊被封堵,东南两开间外廊柱可能改建时坍塌,未按原样复原只作简易重建;原始砖缝为圆凸石灰缝,由于长期受风化侵蚀,大部分已成凹缝,不恰当的修理及随意开设门窗洞等因素造成了整体墙面的极大损坏。最近一次大修把真清水墙改成了整体涂料加油漆勾缝的假清水墙,底层的砖腰线、砖踢脚线条大部分被凿平或被水泥粉刷所覆盖。北立面中间原本精美的灰雕细部多处风化,残缺不全。

由于该建筑原始建造图纸缺失,且无相关维修、改造记录,为确保房屋结构安全,切实保护好文物建筑,在外立面保护修缮过程中确保其真实性,通过历史照片、查阅相关资料,对外立面各部位进行如下修缮。

1.1 外墙面保护性修缮

(1)专业清洗墙面涂料,划分出原始砖砌体风化、破损严重的砖块区域,凿除以往修补的水泥粉刷面,瓷砖铺贴面,假清水修补面等,用定制红砖、老青砖,按原墙体的砖缝皮数封堵随意开设的门窗洞,按原样打磨各类线脚进行调换更新;用掏砌、剔砌的方法更换个体损坏严重的砖块。

(2)对整体损坏严重的墙体,如被铺贴瓷砖的墙面、被水泥粉刷覆盖的砌体,局部区域作整体打凿半砖处理,用定制砖或原始旧砖重新对缝砌筑。

1.2 各层腰线、勒脚线、拱券及装饰立柱修缮

(1)选用保存完整、平直的砖石饰线作为修复样板,选用定制尺寸的砖块,严格按选定的样板进行复制,用掏砌或剔砌的方法,进行调换、砌筑;对存在严重凹陷上凸情况的腰线段,作局部的段落拆除、重新砌筑。

(2)按西南角拱券、科林斯柱式原样,采用同材料同工艺恢复东南角二三层的拱券立柱;依据已发现的底层立柱的砖顶线、砖腰线、砖踢脚线原样,采用定制砖块打磨复制,用掏砌、剔砌的方式加以调换。

图1 南立面修缮前照片

(3)拆除后期增设的阳台封窗及下部矮墙,选用与本建筑建造年代相近,风格相似的铁栏杆与扶手进行仿制安装。

1.3 外门窗套及北立面花饰修缮

(1)清洗砖面涂料,打磨定制砖,先在电脑中按原样进行排版,再用掏砌、剔砌的方法调换破损的窗套,重砌窗盘下的牛腿;门套顶部的石材损坏部分采用接近原青石的石材加以局部修补,损坏的科林斯柱头花饰按毗邻的窗柱头花饰进行复制安装。

(2)手工剥除柱帽、柱脚等部位的水泥粉刷,对剥离水泥粉刷后残存的砖、石线脚的样式尺寸、砌筑方式,进行拍照、测绘,作为修复的重要依据。

(3)北立面花饰因无法拍到整体原貌,局部拍摄后根据原尺寸放样、拼接,再请工艺师到现场用玉石笔在原损坏处,依据残留的痕迹以及此图案的风格、脉络画出原貌,制模复制(图2)。

图2 北立面花饰修缮前后对比照片

2 可逆原则与屋面保护性修缮

可逆原则是意大利“文物修复中心研究所”第一主任Cesare Brandi在1963年提出的。由于我们不能保证今天所采取的任何措施是恰当的,为了让历史建筑更好地传诸于后代,今天我们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应该是可逆的,不妨碍以后采取更加妥当的措施或更好的替代方案。

孙中山行馆屋面原有瓦片大多已风化破损、残缺不全、尺寸不一;油毡防水层严重风化破裂,屋面板大部分开裂、变脆;原木檩条下翘变形较多,保温性极差;檐口平顶原为企口板制作,现缺损变形严重;斜天沟、凡水、横水落、落水管等白铁构件锈蚀严重;屋面的主屋架体系由于当时选料上乘(除部分因屋面漏水而腐烂外),现基本完好。基于可逆原则对屋面及老虎窗进行如下修缮。

(1)对主屋架腐烂部分进行更换,对保留利用的屋架进行刨光、打磨处理;更换尺寸统一刨光的木檩条、屋面板;考虑到节能新增设保温层,加钉保温层间夹椽子,铺设二层防水卷材。

(2)用柳桉木重新制作封檐板,选用美松企口板制作檐口吊顶板,在板隙缝处制作半圆压线;在屋面主要部位均利用原有瓦片,其它部位选用规格、材料、颜色一致的旧瓦片。

(3)由于主墙体顶部需增设的混凝土圈梁在老虎窗底部穿过,故必须拆除原老虎窗,在拆除前做好拍照、编号、测绘工作,重新砌筑,再现原貌。

(4)为满足修缮后的使用功能要求,同时还满足阁楼内的通风采光要求,拆除四处后期加开的小老虎窗,并在屋面的适当位置增设四处尺寸适宜的威卢克斯翻窗。

3 可识别原则与室内装饰保护性修缮

可识别原则正式成文于《威尼斯宪章》第九条:任何一点不可避免的增添部分都必须跟原来的建筑外观明显地区别开来,并且要看得出是当代的东西。历史建筑在它存在过程中产生缺失,也是一种历史的痕迹。

孙中山行馆内根据现场保存的烟道,发现三个楼层共有12个壁炉。现场各部位未发现原壁炉架及任何附件,这为壁炉的修复带来巨大的难度。经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参阅同时期相似风格建筑的壁炉样式及相关部门再三讨论,最后决定参照思南公馆内的壁炉样式,结合本建筑的风格符号,重新设计壁炉架,原位安装修复。

与外立面华丽的砌筑相比,室内总体较为平实、简洁。由于该建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曾先后被用于学校教学楼、陈列馆、居民住宅,底楼的原石膏饰线已荡然无存,墙面木饰线等均被拆除毁尽,许多内门窗的木饰线、木饰套被拆除,损坏严重,仅有两扇豪华移门保留较好。在地坪挖掘过程中,发现一处仅存的原建筑地坪,已被后使用者用渣土掩埋,破坏严重,后通过仔细挖掘、清洗,挑选保存较为完整的砖块制作样板,并根据样板式样选择质地、颜色相近的地坪砖进行复制。石膏线条的修复则先对室内小段保存较好的石膏线条进行拍摄、测绘、存档,再进行原物的取样封存工作,以便翻模复制。

室内楼梯由于改为学校后,人流量大增,致使损坏情况极为严重:楼梯基梁倾斜腐烂,踏步板磨损严重,扶梯柱头被锯,木饰线缺损等。修缮中选用美松木调换底层梯段、已腐烂的扶梯基梁;选用美松木调换上部各层开裂变形的梯梁及三角木,重新拆排调换休息平台的木格栅,铺设双层企口板;尽最大可能保留原楼梯木柱、木扶手、木栏杆,缺损处作局部修补。

4 最小干预原则与设备、环境保护性修缮

最小干预原则主要是为了减缓文物的衰败和破坏,只有在非做不可的时候才允许做,并且是最低限度上的干预,最大限度保存历史建筑原存部分。

在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中设备是不可忽视的,也是相当关键的一部分。不仅在形式上要符合审美观,更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做到对建筑本身的最小干预。孙中山行馆原始外立面被肆意穿行的电线、零乱的空调外机、不协调的晾衣架以及随意设立的雨水管、污水管弄得满目疮痍(图3)。

秉着最小干预原则对雨水管按现存的铸铁方管,制模复制。外墙面除了次立面必要的雨水方管外,不敷设任何管线。空调采用VRV系统,将所有外机集中摆放在北立面的“凹”字形地面上。

伴随着建筑一起经历这么多年风霜雨雪的还有庭院内的花草树木,修缮过程中对有一定价值的树木都作了保留,以树建园,历史建筑不能是孤立的建筑,有了相宜的环境映衬才能体现出保护修缮的完整性(图4)。

5 全面原则与保护性修缮后的思考

全面原则主要起源于欧洲建筑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意大利的建筑保护和修复理论,是价值完整性的体现。历史建筑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保护修缮工作不仅要保护建筑物本体,还要尊重它身上的历史叠加,以及超出物质形态的精神价值。

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都是显而易见的,但精神价值相对较抽象,在修缮完毕的历史建筑中如何体现值得我们思考。作为一名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设计人员,对于孙中山行馆旧址建筑本身的保护性修缮无疑是成功的,无论从材料、工艺,还是修缮完成后修旧如旧的效果上,都达到了历史建筑的修缮要求。那么,对于这幢建筑的精神价值该如何体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代表联合会致电孙中山,请他回国组织临时政府。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国外归来抵达上海,“沪都督府,先期在宝昌路408号预备住宅一所”作为孙中山行馆。孙中山从1911年12月25日至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共在行馆内住了7天。虽然只短短7天,但本建筑却成了见证酝酿筹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政府的见证地,对近代政局产生过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要不是因为有孙中山在此曾居住过,要不是在孙中山居住期间发生了那么多重要的事件,接见了那么多重要的人物,该建筑不会有今天如此高的历史价值,那么对于修缮完毕后是不是人们就只能在网页上来欣赏这幢建筑?由于接手的业主是一家投资公司,因业主要求周围砌上了高高的封闭式围墙,出入的大门也是密不透风,只允许公司内部人员出入,别说那些千里迢迢过来的游客,就是上海人想再次近距离目睹这幢建筑的风采,追寻一下孙中山先生的足迹,恐怕也只能扫兴而归了。当然这需要历史建筑的产权人、管理部门、租赁方一起来考虑这个问题,能否在不影响正常办公之外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辟一块空间来展示历史建筑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让历史建筑真正拥有诉说历史的机会。建筑文化遗产是炎黄子孙共同的遗产,每一段历史也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去追忆的,历史上的每一个伟人更是值得每个中国人共同去缅怀的,而不是只挂个牌子。

另一点值得思考的是修缮过程中帮我们实现想法、恢复原貌的这些传统手工艺匠人。每次当我行走于各工地间,看到工地上的各种工匠多数已年过半百,特别是如今新材料、新工艺、装配式建筑理念充斥着整个建筑市场,而历史建筑修缮需要的那些精益求精的匠人更是难觅,如斩假石,水磨石,不规则肌理抹灰外墙,还有各种木作上的榫卯搭接等,工人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一定的审美观才能做出艺术效果。虽然在大学中历史建筑保护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这也是一个社会急需的学科,但如今不要说大学生毕业择业,就是很多小城市的年轻人又有几个选择在工地做工匠?这和我们国家不完善的分配体制有关,应尽早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每一个用心劳作的匠人都是应该受人尊重的!

6 结语

如今,一方面,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是我们极缺具有专业知识和才能的专门人才,不论是历史保护建筑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管理部门,每一个涉足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人都需要一种匠人精神,需要一份执着的信念,需要一份坚守、一份责任,这样才能为后人留下越来越多的优秀历史建筑,让后人通过历史建筑来了解一个人,一座城,一个时代,一段历史!

The Practice and Refl ection on the Protective Reno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Set the Protective Renovation Project of Sunzhongshan’s Living Site as an example

Shi Liuying

当前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对建筑本体的修缮,更需要结合国际上主流的历史建筑保护和干预原则。本文通过对孙中山行馆保护性修缮案例的分析,来思考在历史建筑多方面的价值中,如何体现其精神价值,以及修缮实施过程中关于一些传统手工艺匠人培养的思考。

真实原则;可逆原则;可识别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全面原则;精神价值

Since the outstand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is an arduous and long-term task, what we have to do is not only to renovate the buildings, but also makes a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ainstream historical building protec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principles to renovate.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various values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how to exhibit its spiritual valu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ase of the protective renovation on Sunzhongshan's Living Site. It also makes the readers to think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some traditional craftsmen in the operation of renovation.

the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the principle of reversibility, the principle of identification,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intervention, the principle of completeness, the spiritual values

2016-07-08)

施柳英,同济大学毕业,上海美达建筑设计事务所所长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保护性孙中山历史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新历史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