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
2016-06-24王明玥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
王明玥(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小学音乐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
王明玥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小学作为基础教育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教师的创新能力对课堂教学艺术创新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创编能力和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具体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让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创新,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创编;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景下,音乐的创新与科技创新同样成为整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在音乐教育中起到什么样的功效,也将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的问题。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更应该具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音乐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应当具备教学能力之一,培养音乐教师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如何树立音乐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一、音乐创编能力
教师的音乐创编能力成为开展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音乐创编能力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换言之,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与创新教学特点相适应的音乐创编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音乐创编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创编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创编活动。教师的音乐创编主要体现在:对单旋律歌曲改编、二部合唱改编、课堂打击乐器的编配上。
(一)单旋律歌曲的创编
从小学音乐教材中不难发现,低年级大部分歌曲都是单声部旋律线条,音乐思维都反映在横向的旋律上,音乐效果单一。此时,音乐教师需要思考,如何从歌曲中的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要素入手,加上歌曲歌词特点的把握,来对单旋律歌曲进行创编,突出音乐创编的创新性。例如,教师对节奏音型的选择可从×到××到××××之间进行改编转换;对于紧张或舒缓的音乐效果,可适当的增加×. ×或×××相对比较有特点的节奏音型来体现歌曲中的欢乐活泼、紧张不安等不同的音乐情绪。教师可以进行二拍与三拍之间改编和转换,律动特点相近的二拍与四拍或三拍与六拍的改编,将节拍进行重组,来体现新的歌曲旋律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与情境。教师尽可能的选择保留原有节奏、节拍及旋律风格特点,对于平行的旋律进行同音反复改编,也可以改编旋律的上、下行跳进进行,对歌曲中出现的变化音可进行适当的改编。
(二)二部合唱的改编
从小学音乐教材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开始接触并逐年增加合唱歌曲的比例,需要音乐教师重视低年级学生在单旋律歌曲的演唱中对音准、音高的把握,为二部合唱的学习打基础。由于二部合唱在编排和创新上具有较大难度,教师可以考虑从和声、复调等音乐的形式要素和不同的合唱方式入手,做简易的改编。
二部合唱的改编包括:卡农式、填充式和固定音型式、音程叠加式。教师可以从自由模仿式(类似轮唱)和严格模仿(轮唱)式中进行改编,相互模仿的声部在不同的时间或音区相继进入,或者以两个声部完全一样,在时间上有着先后之分,从而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相互呼应的音乐效果。
这首二声部歌曲《布谷》谱例由高芳艳编配,就是以一拍为时间间隔,运用模仿的手法完成了第一句,之后的二声部在主旋律的基础上以变化模仿的方式加以展开,音乐教师可以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扩展内容。
(三)课堂打击乐器的编配
将打击乐器为节奏朗诵、单旋律歌曲、声势配伴奏或者进行带有节奏型的合奏训练,或带领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来探索自然界或生活中的音声等,都是很好的创新点。体现在演奏方式的创新和自制打击乐器的创新上,教师让学生联想、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师可以从讲、写、念、奏、创作方面培养学生节奏感受能力。如:听鼓声走活动,在观察学生心跳节奏的基础上,教师轻轻地击鼓,让学生听鼓声走,要求学生走自己的,不要碰别人也不要跟着其他人,寻找自己的活动空间。鼓声停止,身体也停下来,鼓声再响起,就继续开始走。教师改变鼓声的大小,敲击的速度,让学生加重脚步声,由走到跑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利用身边的物品动手制作简易的打击乐器。例如:选取教材中《其多列》单旋律歌曲配成多声部的打击乐合奏。第一声部唱主旋律,第二声部由一名同学拿碰铃,第三声部拿蛙筒,第四声部敲击鼓。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
作为音乐艺术来讲,教学艺术在于创新,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逐步建立音乐创造力,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创新能力,以新观点、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方法等;由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提出一些具有新创意的点子。教师的创新往往不在于“什么”,而在于“怎么”;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同;不在于现象;而在于本质。
(一)教学理念新颖性
课堂教学的创新,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前提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入手来进行教学实践。教师为顺应时代的要求,逐渐成为开拓型教师。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关键取决于教师自身在教学中能否不断创新。
(二)教学形式多样性
1.活动性
在研究学生主体性学习上,大胆探讨、努力挖掘,形成特色的教学形式,在唱、奏、舞等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的空间和创设探究的情景来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主体性的创新课堂形式。
2.探究性
在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形象的语言,进行生动描述与形象比喻。探究性的创新形式是一个从设疑、自主、引导探索到答疑的过程。探究性的创新形式可用于低年级的唱游教学活动,进入高年级可适当增加难度。
3.合作性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师生共同合作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对于创造性较强的音乐环节或者有难度的知识点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探讨,共同解决疑难;通过共同演示歌唱、演奏、表演的创造成果,让学生参与课堂。
4.趣味性
在教学中,教师融入游戏的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乐于参与其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可以是模仿性的游戏、创造性的游戏、律动性的游戏、表演性的游戏。
(三)教学方法拓展性
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指根据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和音乐教学内容,教师采用新的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办法。在原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产生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新的音乐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兴趣教学、参与教学、情景教学、直观教学的方法中创新。例如,教师把音乐家的故事、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等内容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教师采用律动参与、节奏参与、讨论参与、游戏参与、绘画参与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随音乐的情境进教室,下课也同样创设一种语言的情境出教室。
三、结语
作为教师要具备教学的自我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同时,教师的创新能力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小学音乐教师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否顺利实施,仍然需要不断思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等.音乐教育新概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2] 廖乃雄.论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3] 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耀华.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中国音乐教育,2007,07.
[5] 陈曼茵.浅谈小学音乐创编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论,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