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曰”说起(十五)
2016-06-24杨洋
杨洋
《论语》是先秦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向世人昭示的真理都是孔子及其弟子对世界、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的深刻思考之后的总结。其中,不乏一些由孔子首创的观念,一直指引着今天的人们在寻求真理的路上永不停歇。“忠恕之道”可以说就是孔子的发明,它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重要特色。这里我们就来谈一谈可以消除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社会秩序的黄金律条——忠恕之道,希望能在孩子内心种下一颗宽容的种子。
伟大的人物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我们先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起。曼德拉因为种族纷争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囚禁在孤岛上27年。看守曼德拉的3名狱卒找尽各种理由虐待他。但是,当曼德拉出狱后,在总统就职庆典上,当初看押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到场。曼德拉邀请他们站起身,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他的宽容博得了世界的尊重,并把他们介绍给到场的所有人。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曼德拉说:“当我走出监狱大门、迈向自由时,我知道若不能忘记过去的悲痛与怨恨,那么我的心其实仍在狱中,没有真正的自由。”
27年,对于曼德拉来说,他用毕生的经历来践行宽容,孔子也认为宽容是人终生都应具有的品格。一次,他的学生子贡问他:“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的宽容包含对别人过错的原谅(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也包括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wù)施于人。《论语·颜渊》)。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如何让孩子能够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呢?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鼓励孩子记好不记仇。请帮孩子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别人对自己和家人的“好”统统记下来,如该人有冒犯之时,引导孩子翻看对方曾经对自己的好,可助其冰释前嫌,即使没有短兵相接,闲暇之时翻看回味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也都是一次次心灵的涤荡。我们的孩子原谅了别人的冒犯,看似是暂时的吃亏,可是这会使孩子学会宽容,能够正视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如意,这对其成长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其二,征求意见,争取主动。孩子的成长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行为方式。家长总把自己不愿意做或是做不到的事情强加给孩子,时间久了,依赖别人、推脱逃避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正了。家长朋友不如换个思路,让孩子主动完成小任务,如“每周一不玩儿电脑、不看电视”、“吃完饭主动拣碗筷”,等等,而不是“我是大人我可以熬夜看电视,你不行!”或是“去,帮爸妈做家务!”思路的转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朋友试试看。
请家长朋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切莫忽视“宽容”二字,和我们的宝贝分享曼德拉的故事和孔子的至理名言吧,因为宽容是让人受益一生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