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生成基点与价值取向

2016-06-24陈殿林田慧萍

桂海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习近平

陈殿林+田慧萍

摘 要: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这一思想以应然与实然两个维度为生成基点,就应然层面而言,它是习近平基于对“三种意识”的深度剖析,对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的内在把握和对“三个自信”的情感凝结;就实然层面而言,它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情势的全新认知,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力量支撑。同时,也蕴含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生成基点;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6)03-0023-05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而且必须要回答的理论课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围绕着这一课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2012年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国内外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于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主要是以应然与实然两个维度为基点而生成和展开的,同时也内含着某种特定的价值取向,体现出其缜密的内在逻辑。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生成基点的应然维度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生成,从应然层面的维度而言,主要包括习近平对“三种意识”的深度剖析、对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的内在把握和对“三个自信”的情感凝结。这三个模块组合成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基石。

(一)对“三种意识”的深度剖析

近年来为推进工作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层面提出了不同内涵的“三种意识”。今年初基于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共中央又提出了“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的新要求。本文所指的“三种意识”是基于“四个全面”战略凸显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问题意识和担当意识。“使命”从时间层面的视角而言是影射未来的;从空间层面的视角而言是一种倾向,一种目标。使命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层面、理论层面的概念,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执政党是否是先进性政党、为人民服务政党的隐性判断标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又可以区分为内部和外部使命。内部使命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其执政地位,确保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国家的前列和人民的前列;外部使命就是“三大使命”,距今已经完成了前两项,且将其变为现实,即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第三个历史使命的完成也近在咫尺。时间之短暂,任务之艰巨,而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一历史使命,切实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担保。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问题就是连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又或者说问题是对实践的反映,而理论就是对问题的“消化—吸收”“分析—综合”的过程。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就是以问题意识为中介,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来源上看,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不是无凭无据、空想得来的,而是在紧密结合国内外情势发展状况,充分吸收政党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以本国国情为内在依据,以问题意识为逻辑起点,从现实中来回归到现实中去的基础上得来的;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内容上看,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的现实解读,进而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提供了“指明灯”。

担当意识是责任意识的另类解答。马克斯·韦伯指出:“有三种前提性的素质,对政治家是决定性的:激情、责任感和恰如其分的判断力。”[2]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大家庭,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的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家之长,它要承担加强自身建设的责任;承担人民幸福安康的责任;承担社会安定和谐的责任;承担国家稳定发展的责任;承担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相处的责任。而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中的“全面”二字力度之强,深度之长,广度之宽恰是对我们党性质、宗旨的深度阐释和完美回应,是对担当意识的理性回答。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快速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将担当意识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与民族命运、百姓安康结合起来、与国际社会结合起来,进而演化为一种公仆意识,回归到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性。

(二)对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的内在把握

“三大规律”是指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与实践是并生并存、相互依赖的统一体,理论是实践的生成物,同时又是实践的助推器。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就是这三大规律随着时空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创新的结晶。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就是一种和目的性、合规律性的。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3]413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从表象上看是为了攻坚党内滋生的“亚健康”疾病,是在“打老虎”“灭苍蝇”,解决党内现存问题、突出问题;而从实质上看是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加快党内的新陈代谢,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保证党的政治生态优良化、绿色化。由此可以看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进一步升华。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现代化的阐释和应用,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当今中国的践行过程。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模式和道路,判断一个国家的模式和道路是否先进、是否正确必须要以本国国情、以广大人民群众为评判标准,毕竟“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目前,中国模式的话语被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所使用。正如马丁·哈特等人指出:“中国后改革时代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进步主义者视中国为一种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经验表明,在现存世界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一种可行的、可资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4]尽管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了“新常态”的轨道中,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存在着诸多“短板”现象。只有以中国共产党为前进导航、为“灯塔”指引,才能更加坚定的沿着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稳步而又快速行走。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高度概括和现实浓缩。

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时间不断前行的过程,同时又是由相对劣势向相对优势行进的这么一个过程。人类社会无疑是处在发展的系统之中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现实生活的理论指导。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又可划分为两个部分:从时间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直在进行,从未停止过;从空间上看,是为解决“病症”、完善自身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发展二字的完美演绎,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是深度认识、合理利用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理论成果。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以问题意识为切入点,直击社会现实,总结党建经验,力保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可以说,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引领、推动着中国的发展。然而,全面从严治党并不意味着束缚住党的自我发展,相反,而是确保党在更加优良的政治生态中得到更加健康、更加倍增的发展,同时党的肌体健康又内含着国家政治生态的绿色化。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符合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规律,同时又凝聚着整个社会主体的力量。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缔造者,同时又是历史的推动者,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先锋力量,是凝聚着整个社会力量的主体保证。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规律。

(三)对“三个自信”的情感凝结

“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根植于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始终,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烈的信念支撑。“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于“路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泥泞路”“平坦路”“高速路”等。在每一“路段”习近平都保持着无比坚定地信心,他指出:“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6]然而,在中国道路的每一“路段”中由于前行速度相异、方向把握不同注定了必须要有一个“掌舵者”,中国共产党自然而然的被选作冲锋陷阵的勇士。因此,道路自信是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生成的信念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有规律、有规则的完整的系统,其内涵有其时间上的长度、空间上的深度、内容上的新度,集系统性、历史性、时代性、创新性于一身,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正如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7]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在紧密结合当前中国国情、着眼当前中国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适应当前中国发展的这么一种思想,展现出了高度的理论自信。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生成的,体现出鲜明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历史与时代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道路在制度上的体现。每个国家国情的不同决定着其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对此,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8]中国制度带有明显的中国印记,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更不同于传统封建式的制度,而是采取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独创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呈现出明显优越性的符合我国发展的制度。因此,我国全体人民都要有坚定的制度自信。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生成基点的实然维度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生成,从实然层面的维度而言,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伟大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是对国内外情势的全新认知,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力量支撑。

(一)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伟大的光荣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内在自觉完成的目标意识。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完成过程即中国共产党“目标-路径”内在逻辑的形成、实现过程。我党自身的历史使命是强化其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较为长期的历史使命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赖我党内部绿色化的政治生态,依赖现实需要的满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诸环节和部分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短板”现象,阻碍着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种凝聚最广大人民利益与情感认同的“最大公约数”,而要解决这些矛盾、攻坚这些问题,自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必须要用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信赖的依据。

(二)对国内外情势的全新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9]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情势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生成的现实依据。从世情的层面来看,世界这个“大棋盘”呈现出一片祥和的迹象,和平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但是,“大棋盘”内部的布局却“波涛汹涌”,局部仍动荡不安。从国情的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各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我国GDP位居世界第二,法制建设备受瞩目,民主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等;与此同时,我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屡见不鲜,如经济发展不均、分配不公、公民法治意识不高、环保意识不强等。从党情的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加强自身的建设,党的建设整体上是比较科学、完善的,但是,随着时空的推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内部各领域也存在着诸多“短板”,党的建设各方面、各层次在取得某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思想理论这一“总开关”建设的有效度不高;组织这一“篱笆”建设的强度不够;作风这一形象建设的力度不全;制度这一“高压线”建设的执行度不大;反腐倡廉这一“门面”建设的彻底度不足。因此,我国要想在这种境地中得到平稳而健康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力量支撑

战略布局如同棋盘上的走向布局,是指向某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实现中国梦这个大的战略目标而做出的重要的战略部署,是按照“整体—部分”“目标—路径”这么一个逻辑体系形成的,事关中国的发展路径、发展目标;事关中国的前进动力、实践创新;事关中国的公平公正、法制保障;事关中国的道路指南、力量支撑。要想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大棋盘继续向前发展,注定要有统筹谋划者、道路引领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3]413中国共产党是经过历史磨练出来的党、是人民群众自觉选择的党,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规范自身、完善自身的重要思想。

三、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价值取向

每一种思想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功能和目标,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自然也不例外。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二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是对执政党建设、发展认同的两个方面,政治认同侧重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执政方针、方式、方法的认同;情感认同侧重于对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认同;又可划分为内部认同和外部认同。保持党内政治生态绿色化、优良化是赢得内外部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政治认同既是把社会成员团结和组织起来的重要凝聚力量,又是激励和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奋斗与前进的重要思想基础,同时还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和理想归宿。”[10]当前,国内外、党内外形势骤变,发展与矛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和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并不同步。攻坚眼前的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目标。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既内涵着对党员自身的高标准、高要求,其根本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为此,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前进,达到我们共同追求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政策、方针等归根到底都是影射广大人民群众,“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11]。

“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1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安危看做自身的“生命线”。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注意方法科学性的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究方法。要用群众乐意接受、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化解矛盾。”其次,政策、方针、行动的出发点都是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展开的,这是因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13]再次,党的各项工作都要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践证明,集中教育活动必须打开大门、依靠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和评判,才能做到不虚不空不偏”[11]。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这一“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根基之所在,是中国共产党所有思想、行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14]4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一个曾有过辉煌历史的民族。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这只被世界称为“沉睡的狮子”逐渐失去了其曾经有过的“光环”,直至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使得“沉睡的狮子”在慢慢觉醒。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种种思想和做出的种种决策都在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另一重要价值取向。

中国梦的实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中国力量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这么一个理想,一个目标。而人民群众是凝聚中国力量、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主体,是中国梦的推动者、践行者、实现者。因此,“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4]5。这一理念的提出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初衷是相吻合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践行的主体是全体党员,造福的主体则是广大人民群众。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以“严以律己”的精神重塑当前的党员队伍,净化目前的政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党未来的走向铺平了道路,是历史性、时代性、战略性的高度统一,是集现实任务与未来目标于一体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国梦的实现是其重要价值取向,而践行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其终极价值取向仍是获得广大人民群众认同,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2]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丁·哈特,等.解读中国模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8]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10]包心鉴.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N].光明日报,2014-04-09.

[1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10-09.

[1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2014-01-20)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1/20/c_119051500.htm.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8.

[14]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J].党建,2013(4).

责任编辑 何成学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