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育的无限可能、困惑与思考

2016-06-23覃香兰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研互联网+家长

覃香兰

“互联网+”是一个新兴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互联网+”给信息时代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如读书方式、消费方式、社交方式、购物习惯等等。也正在改变很多行业,如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在线影院。

教育作为国家百年大计,中小学教育岂能错过了这场“互联网”的变革。《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中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基础教育,“互联网+”时代,如何才能保证学生通过互联网学到所需要的知识而又不会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如何做到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如何在数字化的教学中达到师生良好互动?如何做到学校管理与教育质量的可控性?

一、“互联网+”带来了改变,给中学教育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学校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就中小学教育而言,互联网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1.学校方面

1.1 对于学生而言,互联网是个具有巨大诱惑的精彩世界。一是学生通过互联网能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如今网络无处不在,网上资源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也有文艺、娱乐、体育、时事新闻、法律、生活常识等等,当然还有其他信息。二是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互联网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学生不再是单一在学校,坐在教室里,从课堂上获取知识。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习的渠道更显个性化、多样化。三是学生学习时间空间更广阔。如今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就可以在家里、在车上、在路上,用电脑、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查信息、看新闻、看小说、发微信、刷微博。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来自全球的信息,了解国内外相关大事小情,也可以听到和看到全国各地名校名师的课程。不管你看不看用不用互联网的信息总是无处不在,广阔的“网络天空”任君遨游。

1.2对于教师而言,互联网同样给教师教学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是信息化教学得到普及。当前,学校已经普及的PPT教学,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加大了教学容量。PPT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变成直观、生动和可操作性,增加了学习内容的新颖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传统的黑板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清的教学难点,利用PPT进行教学演示,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网络教学音频视频更是为课堂教学带来听觉与视觉直观感受。二是教研网络化逐步形成。教师可借助网络丰富资源下载课件、思考题、练习题、参考资料、试题以及名师讲课音视频等教学资料。在相关教研论坛中,教师可以通过发贴、阅读相关的帖子或文章,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借助网络提问寻求帮助,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参与各种网络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得到专家的指导与帮助。网络教研不受区域、时间、空间、场地的限制,网络教研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广泛使用,它也必将成为现代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与传统教研互补结合,共同促进教师教研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网络培训进修走到了前台。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借助网络培训平台,教师通过听看专家的讲座,完成相关课程作业,高效完成业务进修任务,提高教师的教学与业务水平。

1.3对于学校管理方而言,网络促进了学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信息传递快捷、方便、及时,学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发布来自各方面信息,如上级的最新指示精神、教学的最新信息、学校的最新要求。教职工只要打开电脑或手机,登录学校邮箱、QQ群、微信,就可以查看学校相关资料、是否有新通知、最新的学校新闻等等。学校还可以通过培训管理平台了解到教师进修学习情况。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了解班级实时信息,了解社会与家长的心声,并通过信息汇总反馈及时做出决策,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

2.家庭与社会方面

2.1互联网拓宽了家长与学校教师的联络方式。家长除了参加家长会,手机联系,书信往来了解学校及学生情况外,还可以通过微信、QQ等网络交流工具及时地、多角度地了解学校发展与变化,从而更容易理解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方式,从而支持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2.2互联网也将会影响到教育评价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公开、快捷、及时,因此学校教学教育管理信息更开放、更透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家长更容易相互了解。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二、“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育的困惑

学校信息化应用已经过去多年, “高分”仍是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所期待的,谁也不敢轻易改变现有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模式。教师上课一言堂、下课前布置课外作业、课后教师批改作业、下次课进行讲评。教师压力还是那样大、学生依然不能轻松学习。 “互联网+教育” 时代的到来,中小学教育面临不少的挑战:

1. “互联网+教育”,如何才能保证学生通过互联网学到所需要的知识而又不会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知识的海洋,同时也混杂有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互联网在传播着正能量信息的同时,也常被一些不良信息混入其中并能迅速传播。学生这一特殊网络的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极易受到不良信息诱惑而迷失方向。现实告诉我们,以上的种种忧虑并不是多余的。我们如何才能放心地让学生在 “网络天空”遨游。

2. “互联网+教育”,如何做到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的创新?虽然利用网络能够获得很多资源,但是网上资源并非各个都能满足教学需求,那么怎样利用手里资源做到教学内容的创新值得思考。同时,如何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激发和培养,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

3. “互联网+教育”,如何在数字化的教学中达到师生良好互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将优质的教学音频视频传至网上,学习者何时看、在何地看、看什么、听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掌控,实现了学习的自我掌控。但随之而来的是,这种学习方式却缺少了课堂上那种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的学习时间与自觉性如何保证?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办?

4.“互联网+教育”,如何完善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保证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的具有可控性?互联网时代,为人们带来的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如今现在的现实与虚拟世界同步共存。中小学教育以前师生交往更多的是在校园里,在课堂上,现在人们还会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相遇与交流。在这个虚拟世界里,QQ、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人们提供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平台,世界变小了,舞台变大了,教师的权威被淡化,学校高效的管理方式也随之受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如何做到可控性。

从以上可以看到互联网+不是简单地相加,“互联网+教育”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学校、教师、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怎样去学会转型、去接受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三、 “互联网+”时代,未来中小学教育的思考

“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的加法更不是减法,“互联网+”时代,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更重要的还有行动。

1.净化网络环境,使之成为青少年获得知识全新放心平台。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整合政府各部门工作力量,实现齐抓共管,净化网络环境。家庭的关心与爱护、学校的教育与引导,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风气。开发更多适合中小学的学习软件,投放或推送更多正能量信息,占领网络阵地。

2.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交流软件,打造学校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创建微信公众号,向家长和社会公开校园管理、各种信息和教育方法、教学信息等情况。通过微信平台与家长、社会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使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更了解、更理解,并大力支持和配合学校工作;教师们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活动图片等发到群里,家长则利用班级QQ群为学校的出谋献策。实现学校与家长有效的互动与交流。

3.完善“数字校园”,打造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做好教学资料的征集与建设,规范教学资源“四库”:教案库、试题库、案例库、习题库,完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二是建设学校智能终端。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的网络,并逐步在教室和校园公共区域设置网络终端设备,向学生开放学校移动网络,为学生利用学校网络自主学习及资料下载提供便利条件。

4.通过政府支持,教育机构、软件研发公司与学校合作同共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学校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由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建立并不断完善网络共享资源。建设“互联网+教育”云端综合服务平台,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可能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手机访问服务器,实现教学、教研、考试、教师培训、学校管理智能化。服务平台主要提供以下服务:一是在线学习与自我练习。建立练习、测验和自我评分等模块,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作业答疑、习题讲解及课外兴趣学习服务;二是网上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对学生教育的相关资源,家长通过上网浏览,学会更多对学生教育的方法。并不定期推送学生教育小提示;三是教育资源超市。与优质的教育资源及产品供应商合作,构建教育教学资源超市,方便其他厂商接入平台,提供有偿的优质资源应用服务;四是考试服务中心。为学校日常考试提供命题、阅卷和大数据分析服务,提高教师阅卷效率,把教师从繁重的改卷工作解放出来。

“互联网+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之一但不是教育全部,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是被取代或颠覆,我们应该在坚守传统的同时积极接受新鲜事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 〔2015〕40号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猜你喜欢

教研互联网+家长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家长请吃药Ⅱ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