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浅析

2016-06-23沈茜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农村

沈茜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是农村留守儿童中更为脆弱的特殊群体,他们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均在6周岁以下,有相当多的儿童在婴儿期父母就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农村交于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长期的缺失、祖父母亲戚朋友教育的缺陷以及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等不利因素,使得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处境和生存状态更加艰难,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留守学前儿童的利益迫切需要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促进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363-01

幼儿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教育质量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密切相关,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脑科学、心理学等众多的研究成果提示了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注这些留守儿童不仅要关注他们的九年义务教育,更要从他们人生的第一步——学前教育开始关注,其呈现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一是亲子教育陷入困境。亲子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营造良好的亲子教育氛围,更有利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然而,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长年在外,平日与子女沟通极少,导致相互的关系疏远。亲子教育逐渐从孩子的成长中淡出, 功能几乎丧失,这种缺乏沟通和亲情的爱,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多不利影响。二是单亲教育力不从心。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务负担较重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变化,对孩子的照顾及教育都缺乏耐心。部分单亲监护人甚至不与孩子沟通,根本不会体谅孩子的内心真是想法,稍有不满意,便实行“呵斥教育”制。三是隔代教育难以胜任。所谓隔代教育就是祖辈对学前儿童过度溺爱,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却缺乏道德和精神上的正确指引。也有部分隔代监护人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要求严格,一旦犯错非打即骂,这样很容易引起留儿童的逆反或报复心理。四是亲人教育如同虚设。作为代管人,考虑到与留守学前儿童并不是亲子关系,拿在教育问题上往往存在着“不敢管”与“不愿管”的心理。对他们而言,孩子安全是首位的,至于留守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及心理需求却极少被关注。五是监护人文化水平低,幼儿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家中的年青人外出打工,家中的老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落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当那些城里的孩子在学弹琴、跳舞、绘画等一些特长时,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仍是局限于学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甚至于有些儿童在入园前没有看过图画书,不会讲故事、做游戏,在入园后虽然有教师的辅导,但学习效果却不好,家族教育的缺失,让这些留守儿童普遍素质不高。

二、农村学前教育问题

1.农村幼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经费短缺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幼儿工资低,本来就很少的幼儿教育经费又流失到待遇好的省市幼儿园。基础设施的薄弱,不能有效的为农村幼儿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至于大型的玩具,户外游戏,保育设施更是一片空白。

2.农村幼儿教育不规范。由于缺少幼儿教育相关健全的法律规范,致使农村幼儿教育的民办幼儿园的形式出现,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存在只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的情况,农民对此意见很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我国还没有形成一部用于专门提高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法律上的"真空"使得农村幼儿教育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农村留守孩子的学前教育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是农村幼儿教育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这样的状况使得资金及人员调配得不到法律法规的支撑。

3.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贫困。由于农村幼儿教育得不到相关的重视,即使有所谓的公办幼儿园似乎也都是挂靠到小学的学前班,有年龄大的老师教他们接受所谓的学前教育。毕业的学生不愿意下到农村来任教,导致很多的民办幼儿园老师资源的匮乏。他们只有聘请那些初中都没毕业的小女孩在那里任教。感觉只要看着孩子不出安全事故就行了。农村幼儿园的老师学历普遍偏低。很多地方的幼儿老师多是聘请的临时民办教师,他们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出进修的机会微乎其微,教育观念的落后,教育方法的老化,教育知识的陈旧。她们把年幼的孩子像小羊一样关在教室里,不停地进行写字,读书,算数学等枯燥的形式教育。幼儿的游戏,教育,人格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更是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4.幼儿教育理念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广大的农村,很多的留守老人感觉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行了,到了七岁上小学就不算晚,他们不懂得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懂得孩子智力的开发。还有他们认为孩子上学就要学会识字学会算数学,只有写字多的幼儿园才是好幼儿园,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偏差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他们认为幼儿老师就是高级保姆,每天只会哄孩子不哭不闹,这样还不如自己在家带着放心省钱呢。在城市对适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前教育理论可谓是深入人心,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必然促进城市学前教育及办学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所以,提高广大农民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就会更快的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社会教育环境不利

一是户籍制度的缺陷。城乡二元体制的出现使城乡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农民仍然徘徊在城市体制之外,由此派生出一系问题,比如教育、住房及社会保险等政策,造成严重的农民工和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虽然教育部门也三令五申要求各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出台政策取消“借读费”“赞助费”等,但实际上收费这道门槛一直存在,许多务工子女不得不远离父母留在农村接受教育,成为留守儿童。二是农村基层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一般来说,农村基层政府部门更注重劳动力的转移给地方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根本上没有重视,更谈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都处于一种真空和自发的状态。三是受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在多元性和不确定性态势的社会背景下,部分大众传媒不负责任的宣传与炒作使得一些庸俗无聊的文化充斥着整个校园,真、善、美与假、恶、丑被有意或无意的模糊,对缺乏正确引导的留守学前儿童而言,他们的价值取向容易发生扭曲变形。

针对以上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问题,感觉应采取一下对策:

1.关爱留守儿童,弥补亲情,适时心理疏导

对于亲情缺失的留守儿童,幼儿老师要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觉到暖暖的亲情。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主动的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对老师产生信任。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等使孩子懂得父母工作的辛苦。同时也要设计一些主题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与合作,学会礼貌与感恩。让孩子不再自卑,不再孤独。要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快乐的成长。

2.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水平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农村幼儿园的各种教育保育等各种基础设施,为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的物资保障。主管部门要把农村幼儿教育管理落到实处,稳定幼儿教育教师情绪,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经费日趋平衡,分层落实,逐层把关,逐步改善办园条件。此外,还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统筹规划,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农村的幼儿教育。

3.鼓励社会力量关心、支持留守学前儿童,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

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氛围。第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政策,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问题实质上是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保护和亲情上的缺失,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需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来保障农民工和留守学前儿童的合法权益。第二,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积极引导作用,加强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公民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第三,整顿校园周边小环境,营造和谐的社会大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使留守学前儿童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