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2016-06-23潘万春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苗族

潘万春

摘 要: 立足于黔东南地区,以凯里市三棵树镇季刀传统村落为例,探讨凯里在新常态下实施“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农业生态化、信息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也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关键词:苗族 传统村落 保护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362-01

2014年12月,凯里市季刀苗寨被列入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这也是自2012年公布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以来凯里市唯一的一个入选村落。而随着凯里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季刀苗寨传统村落现状

1.地理位置:季刀苗寨,是凯里市与雷山县交界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凯里市东郊25公里处,地跨巴拉河两岸,东、北接平乐村,西邻高坡村,南界雷山县,是八个巴拉河乡村旅游点之一。

“季刀”,苗语为JidDobVANGLEb,苗语音译为深潭,因村脚巴拉河中有深潭而得名,全寨苗族聚居。季刀分上下两寨,下寨前临河,后依山,巴拉河由南向北,后转东,绕村脚而过,村后一片古木风景树,寨前一片水田加河流。往西南1公里处的巴拉河右岸为季刀上寨,山寨沿山谷两旁居住,呈三角形状,村后依山,古木参天,寨前临巴拉河,风景秀丽,隔河为炉榕公路。村域面积14.9233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60亩,人口4481人。

2.历史沿革:季刀在何时建寨由于没有汉文献资料记载而无考,根据季刀老人的回忆,其家族是从今江西南昌迁徙而来,老人的始祖定居季刀苗寨已有11代,按20年一代推算有220多年,按25年一代推算有275多年。

3.传统建筑

1)村寨民居建筑古朴,吊脚楼木房瓦顶为多,错落整齐,坐东朝西,块状聚落,木结构房屋比例占总比例的95%,核心区比例达到97%。是个典型的苗族村落。

2)“百年粮仓”,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建筑规模800平方米,粮仓座西南面东北,为2层悬山顶木建筑,一层堆放杂物,二层用于存放粮食。长29.5米,高5米,进深3.2米,现为凯里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土布制作技艺是苗族人类早期手工业文明的重要成果,它全面、原始地再现了人类早期手工纺织业的发展过程。迄今寄居于斯的苗族女性,按照苗族民间传统,自幼必须从上辈女性的言传身教中承袭传统的种、纺、织、绣、染等手工技艺,并于婚前自制好自己的嫁衣。至今,这些工艺及制品在当地仍被视为衡量女性是否灵巧、能干的重要标志。

二、季刀苗寨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整的管理规划。目前尚无制定有整体保护发展规划,因多家部门管理,文物只管文物这一块,文化只管文化这一块,旅游只管旅游这一块。导致村落无完整的资料,也不利于保护和发展规划的实施。

2.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现代元素的普及,导致村落保护的差异性问题出现。“百年粮仓”旁堆放的杂物,紧邻的小卖部,损坏后随意钉上的几块木板;小辈们随父母出外打工,在外上学,说苗语的渐少,唱古歌的渐少,封闭的“美人靠”;这些村落文化传承及再利用都较困难。

3.发展受限问题。季刀苗寨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村民保护的主动性不强,往往寄希望于政府或部门拨款,加之村民多在外打工的多,村落缺乏人气,除了传统节日,身在其中看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感受不到传统村落特有的农耕文化的特点。

三、季刀苗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1.要科学规划,制定相关保护和发展法规。我国大规模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是2012年才开始的,起步较晚,还没有相关的法规、条款颁布,不能很好地约束和指导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这也是导致传统村落入选后,地方规划迟迟未出的原因之一。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是共进的,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新常态下必须在保护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谋求保护。季刀苗寨交通便利、离市区近,村落生产、生活环境正在改变,而传统村落的核心在于人与村落的一体性,保护与发展并进就显得较为艰难。因此,应加快相关法规的建立,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科学规划。即要考虑到村落存在的地域性特色,又要考虑到国家的统一要求及地方特色的内容,做到因地制宜。

2.要整体保护与充分利用。一是保护措施不是孤立地保存每一项遗存而是把它们放在文化体系、历史链条中去认识它的价值,对分散在文化线路中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1]。传统村落不能只重视单个文物的保护价值和意义,而因注重村落整体环境,人与村落整体和谐才是传统村落真正要表达给世人的。所以,人们参与其中的体验也是弘扬的关键,包括村民、外来人员、政府部门等。挖掘村落的非物质文化,培养传承人要从青少年抓起,让他们懂得自身文化的重要性和担负的责任,维持文化的延续。二是利用价值判断来选择保护发展的对象,朱良文在《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传承》中,将民居价值划定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建筑创作价值[2],但这不仅是民居的价值也可将其延伸到各种保护对象上,对其做出准确的价值评估,传统建筑是历史的印记,采用的是静态的方式来留存。传统民居、民俗文化、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是可以继承并加以利用的,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3]。像“百年粮仓”的留存及使用、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风俗等,这些是应该继承的,它们是传统村落区别于城镇最根本的东西,也是民族文明的根源所在。

3.要引导村落产业科学发展

目前,季刀苗寨主要靠观光游为主,且季刀交通位置便利,多是过路客,少有留宿,这就导致服务、餐饮业较难发展。如何吸引游客,带动村民保护和发展的积极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准确定位,把握好开发的度,引导村落要把保护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发展;同时,村落内部要主动,根据传统的族规民约,自主更新、自主发展,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传统村落本身就是最大的遗产”[4],是文化之根,是民族之本,它的保护发展迫在眉睫。传统村落重在人与村落、周边环境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和传统的生活方式,留住村落传统建筑和民族特色文化才能使历史真实的保持和延续。而传承和维护农耕文明、留住原住居民、提升村落人居环境才能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做到自觉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刘学,黄明.云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体系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9.

[2]朱良文.传统民居价值与传承[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3-86.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4]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传统村落,2013(1):7-8.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苗族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苗族民歌
56个民族56枝花 苗族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