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驻村干部怎样较快进入工作角色

2016-06-23何群芬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何群芬

摘 要: 近几年来,为扎实开展同步小康村工作,县直各机关单位极力推荐年轻力壮有文化的干部到帮扶村安营扎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每个偏僻的小山村感受到党的温暖,早日实现小康。本文主要对驻村干部如何较快进入工作角色进行分析,期望能对驻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关键词:同步小康 驻村干部 工作角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356-02

即将入村时大家都有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发展村级经济,干出一翻成绩的雄心壮志,成为名副其实的“助村干部”,可是刚进村走马上任,大多数驻村干部都感到现实的工作与想象中差得甚远,与老百姓“话不投机,容不成一体”,工作不好开展。

做农村工作,要想较快进入角色得找到一个合适群众的“偏方”。

一、学会和群众说话是前提

驻村干部在与群众打交道时,第一道关口就是用语言去沟通交流,之后才会进入实质性程序性的工作业务的处理和问题矛盾的调处。因此,能否会和群众说话不仅是驻村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体现,更是驻村干部搞好一切群众工作的前提,那么,驻村干部怎么学会和“群众说话”呢?

1.对群众说亲切话

现实工作中,驻村干部在与群众交往时,最主要的方式是借助于语言,亲切暖心的语言表达对于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寒人心的斥责,往往将本可以有效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倒逼为死结,让大家陷入尴尬的境地……

亲切话让人都感到温暖、亲近、振奋,驻村干部会说亲切话就能让群众产生亲情味、亲切感,拉近干群的距离。作为驻村干部服务群众是工作永恒的主题,这就要求在与群众相处交流时,要时刻做到言语亲切。

首先,思想上真正融入群众。驻村干部在与群众交流时千万别把自己当成高人一等的“官”,从心理和思想上要承认自己是一名群众的领头人,言语间要注意“官位”的体现,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别让群众产生隔阂,但是有些干部却忽略了这点,给老百姓留下了望而生畏的印象。曾经有个驻村干部在第一次与群众见面自我介绍时这样说:我是某某,是县直某某单位委派到你们这里的驻村干部,以后在工作中,你们有什么想法和要求请跟我说……

短短的几句话“你们”这个词就出现几次,言语间把自己与群众隔开了,好象自己位高一等,群众都是使唤的对象,那种居高临下、生硬简单的话语群众不喜欢,只会让群众对你产生了反感。驻村干部在与群众交流时,要把自己融入群众中,说话时情感贴近群众,用亲切的语言与老百姓交谈,多用“我们”少用“你们”,字里行间里充满着一种亲切的“人情味”、“人性味”, 要用平等谦和的姿态与群众话冷暖、培养适合群众口味的“共同语言”, 群众听着感到亲切、自然、温暖,就跟你没有距离,愿意和你交朋友,才能与你坦诚相告,才能把你当成自已人来往。

其次,多与群众拉家常。与群众拉家常,能温暖民心,这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也有大作用,因此,驻村干部要经常深入群众家中,多与群众拉拉家常,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握好群众最不满意、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拉家常面对面地与群众交谈,可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更真实、更丰富的社会现实,有助于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同时,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有利于换位思考,从群众的立场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对群众说“土”话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素质教育还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做农村工作,就得与群众沟通,沟通是一个心与心交换的过程,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就学会说“土”话,所谓的“土”话就是说话通俗易懂,言语间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语言通俗、朴实、纯真、简明、易懂。

驻村干部在跟群众了解情况,向群众宣传政策,帮群众化解情绪,都需要交流。面对群众,会不会说话,善不善交流,结果完全不一样。有位年青的驻村干部在村支书的陪同下到村子里向群众宣传政策时,村民问驻村干部什么是“同步小康村”,这位年青驻村干部侃侃而谈,村民听得云里雾里的,出现冷场,不能互动,无法产生共鸣,听不到群众的真正声音,为解除尴尬场面,陪同的村支书这样解释:“我们贫困山区村村通好路,出门坐车方便,大家吃好、穿好、住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穷人大伙帮,富了顾大家,病有所医,老有所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村民立马就明白了。与群众交流语言不需华丽的词语,更不需长篇大论,只需简明、易懂即可,就象这位村支书那样把官方语言转化成“土”话,三言两语群众就明白了。

驻村干部要学会说土话,把话说得通俗易懂,让群众一听就明白,不仅能拉近和群众的距离,还能消除和群众之间的交流障碍。其实,会说“土 ”话并不难,关键是你对群众有多了解和熟悉,人熟悉了、了解了,语言懂了,话语就会入乡随俗了。

3.对群众说真实话

以前,领导干部到基层走访是一种“走秀”,与群众说话时总是“机关味”、“假大空”,被群众戏称为“老话多、空话多、套话多、假话多”,让群众对政府失去了信。随着驻村干部的出现,许多老百姓都在以质疑的心态来观望,可见,“假大空”的话伤了老百姓,损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

驻村干部不仅是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群众的联络员,更应该是村中的领头人,既是一家人,应说一家话,一家人说话,应坦诚相见。对群众说真话、实话既是行为作风更是一种责任,工作中承诺要办的事要落到实处,做到没有“烂尾”,对办不到的事要把“底儿”交给群众,让群众明白,敢于说实话、说真话,群众才会把你当知心人,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你才能了解到群众的所想所盼所需,所以说,驻村干部在与群众打交道时,必须力求用真情表真言,始终做到有一说一,避免自以为是地说些令群众有上当受骗之感的假话,为党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顺畅的心灵桥。

常言说:话不投机半句多,驻村干部若不会与群众说话驻村工作将无法开展,要想与群众有共同语言,取得群众的认可和信赖,就必须学会与说群众话,事实上,学会说群众话也并不难,常怀为民之心,常思民众之苦,常与群众促膝长谈,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听民意,群众的话自然就听懂了,也自然就会说群众话了。

会和群众说话,老百姓爱听,爱听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产生效果,由此可见语言的力量非同一般。

二、入乡随俗是基本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农村的饮食习惯与住宿方式各不相同,驻村干部要想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第一件事是适应农村的吃住,只有吃得消住得惯,才有精神和精力去工作。

首先要吃得惯“当地饭”。长期以来,村民总是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给驻村干部住,生活上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这样的驻村方式始终与群众有一种距离感。要全方位了解群众生活,最好的方式是带点小菜到群众家轮流吃“百家饭”。在群众家吃饭不能嫌弃群众的粗茶淡饭不安全、不好吃、不卫生,群众能吃的,驻村干部就能吃,能与群众同吃住的干部,才是群众的贴心人。

例如:我们荔波这个多民族的山区小县,不同民族,不同乡镇,民风民情大不想同,就算是同一民族,在不同的乡镇生活习惯和民俗都有所区别。瑶族就是一个特别的民族,因分支不同,分为白裤瑶、长衫瑶、青瑶。我单位对接的帮扶村是瑶山乡菇类村,菇类村是一类贫困村,这个村各方面的条件的确困难,但瑶族同胞待人却有一颗热情心,对待宾朋最高的礼节是同喝一碗酒、同吃一块肉、手抓饭菜,你喂我,我喂你,邀肩搭背,边吃边喝边谈心,如你是驻村干部,你就必须能接受瑶族同胞这种礼节,他们才会把你学好成“伙计”——真心朋友。如你不能融入这种场面,瑶胞们都要认为你是个高高在上,嫌弃他们,视你为陌生人,更不可能成为“伙计”了。

要让群众接受自己,自己先得接受群众,只有入乡要随俗,吃得消住得惯,你才能有机会敲开驻村工作这扇大门。

其次要做得了“农家活”。要想驻村工作开展好,就要秉承求真务实的作风,把自己当成一个农民,走进田间地头山间,亲手拿起生产工具,和群众一起做做农家活,让鞋上沾沾土,身上出出汗,少点儿 “官僚气”,多点儿“土味”,才能真正地融入群众,成为群众的一员。

三、勤是保障

自古到今,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不“勤”字当头,诸葛亮“躬尽瘁,死而后”成为为官者勤政的典范。从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绿,从新时期的好干部孔繁森,到为民书记郑培民、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人民的好村官沈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美德——勤。

在农村有这么一句彦语,勤不富也饱,懒不死也饿,这说明勤能让老百姓有所收获,勤是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方式。勤能让人钦佩,勤能让人信服,驻村干部要抓好三勤就能打开工作的局面。

1.勤动脑

驻村干部必须站在是有利于全村形势发展的高度,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动与农村干部共同谋划,思考应该给群众提供什么信息、作出什么部署;思考群众他们缺少什么服务、目前有什么要求,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等等,总之,作为一名村官,切不可惰性缠身,否则就会误事、误民。千万不可做得过且过的撞钟僧。

2.勤学好问

农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也是一个汲取养分的广袤热土。作为驻村干部,应该自觉摒弃“莅临指导”、“下派督导”等高姿态,抓住贴合农村、贴近民心的历练机遇,主动向农村干部学习,向老党员学,向广大群众学习。以勤学好问的低姿态,学习基层群众勤劳勇敢、质朴善良的品格;以崇敬恭谦的低姿态,学习老党员忠贞不渝、赤胆报国的热诚;以切磋请教的低姿态,学习农村干部果敢泼辣、行动迅捷的作风。

3.勤跑腿

驻村干部要勤于下跑上跑。下跑是指到群众中调查走访,要认真倾听,详细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认真研究,能解决的及时解决,未能解决的跟群众说明。上跑是指勤向上一级相关部门反映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困难,争取得到在项目、资金、政策、技术指导的支持和扶持,为民排忧解难。

勤是一种务实作风的体现,勤是干好工作的保障,勤还是一种美德,它能让驻村干部立威信,能增强驻村干部的号召力!

驻村工作给驻村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战,只要你用心去研究农村的人和事,就能探索出新的工作思路,为驻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