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圣地
2016-06-23张卉月
张卉月
摘 要: 现代生活热闹浮华、充满诱惑。每天生活在躁热的环境中的人们,一旦放缓对物质的欲望与追求,便觉察到自己是多么的空洞虚浮。于是,人们开始寻找能让心灵真正归于宁静与喜悦的精神财富,答案往往都是“读书”。
关键词:读书 语文教师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264-01
近一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发现,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也就是说,当读书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第一习惯的时候,它也会成为学生的兴致和爱好。学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仅仅学会读书是不够的,让学生爱好阅读,才是最主要的目的。不想让社会上出现更多厌恶读书,没有阅读习惯的年轻人,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师,或者更确切的说,语文教师至关重要。
教师读书当然不仅是为了学生,因为无论职业各异,人人都需要读书。通过读书才能提升自己的世界观,并且通过传授学生体现出其价值,做为教师无疑是最庆幸的。因为我们有时间、有空间利用读书进行自我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人们把教师比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只不过工程师的灵魂也是需要不断塑造。所以我认为,教师更像是天边绚丽的晚霞,在美化了天空的同时,也将自己独特的美丽呈现出来;当晚霞消散,天空会更深邃迷人。
“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才能提高人类的文化基奠,才能使人类文化知识得到延续和发展”。所以,只要耐心、细致地博览群书,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思考,你就会发现原来书籍就是生活的名师。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能。每每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时,细心想来原来书本已经早以告诉我们答案,原来事情真像是这样或那样的,解决起来也得心应手了许多。
读经典名著可以提升审美、塑造健康人格;读小说可以了解社会动向,掌握世间百态;读散文诗歌可以陶冶情操;读理论可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对于教师而言,少了这几样工具实是憾事。
读小说,如金庸作品。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们依然能从金庸的小说中读出丰富的文化元素,比如中国哲学、儒家思想、道家文化深入了解其内容和语言艺术;又比如一些传统元素,中国传统思想,中国人文理念,中国功夫的传承更是显而易见;再比如中医理论……这些元素极大的丰富了金庸小说内涵,为其烙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更成为其武侠小说情节描述的源泉,对于读者来说就更加感到新奇和丰富了精神世界。我们感叹查良镛先生想象力的丰富,把诸多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如此迷人新奇的小说。
读散文,如余秋雨作品。历史总能在他的笔下被转述的熠熠生辉,深刻的见解,独到的感悟,厚重的文笔好如一坛烈酒,醉过方知酒浓。拜读完他的文章之后,总有长时间的沉默,是思考,是震撼,还是捶胸顿足的悲伤,还是历史变迁的无奈,还是……一篇篇,有名胜的由来,有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当然还有作者的思想,情愁……这是我们坐在余秋雨的航船上,任凭自己和他的所思所想一起融汇在海上……
读理论,如苏霍姆林斯基杰作。每位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都一定感悟很深。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无数成功的教育家都这样说。但如何去爱呢?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满心忐忑,面对只比自己小6、7岁的高中生,我付出的努力,施予学生的爱经常被看成是不被人待见的唠叨和让人敬而远之的大道理,我一直思考以什么方式的爱才能让他们接受?凭着几个月的经验总结,我深知与“90后”高中生打交道,不能盲目出击,一定要先策略再行动。而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的“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便被我拟定为新一轮行动指南。对于刚步入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这无疑是最难把握的,但一旦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平复与调整,在一次作业中,我有了惊喜的发现,心中暗喜:或许这就是我要寻找的突破口!那是每周一次的素材积累作业,虽然叫它“周记”但我从没要求学生写日记,不是不想要求,而是不敢奢望“90后”的孩子们会把真实心里写在日记本里向老师表达吗?直到有一天,批改周记本的时候,一张草纸滑落,摆正一看,才明白那是学生给我的“小纸条”,我高兴极了,虽然只是寥寥几笔对学习和读书烦恼,却让我反复看了好多遍,因为那张皱皱巴巴小纸条上面是他对老师的信任,也是对老师的期待!期待着老师给他点启迪和鼓励。我想,对于有些厌学的学生,讲道理恐怕是微小的举动,不如先让他放松心态,宣泄和释放这种厌倦情绪,但方法不能太极端。所以,唯有把注意力有效转移,才能使他重新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我推荐给他几本书,先是几部时下流行的休闲读本,建议他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且总结一下读后感想。一周后,我从他的周记上面看到了许多读书心得,他开始转变自己的学习状态。我又进一步推荐他阅读《不抱怨的世界》,希望他释放自己,如我所愿,他真的变了,变得自信、开朗。从那以后,我就很期待每次周记批改,因为在周记本里写真实感想的人越来越多了!每次看到同学们的倾诉,我就会思考,有什么书可以帮他他走出迷茫?寻找的过程很累,但我心里是满足的、安心的,满足是因为他们已经把老师当做倾诉心声的朋友;安心是因为在这些情感表达里,我能最早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在课下帮助他们,让学生尽量喜欢上读书,喜欢上语文。这让我的教学也不再“无处下手”,也没那么枯燥无味了。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想,无论是哪种境界,都需要汲取古人的文化精华,指导自己的人生!当你遇到困难与不解时,就仔细地品味一下这三句话的内涵,对调整自己的心态会有极大的帮助!尤其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更应该正视自己人生之路 因为“开卷有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切莫书到用时方恨少。坚持上下求索,才能找到“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