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历史课堂乘上音乐的翅膀飞翔

2016-06-23李霞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飞翔音乐

李霞

摘 要: 众所周知:音乐是视听艺术,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也是人们寄托或表达情感的“艺术语言”。它能够传递给人们美感和幸福,要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的传达情感,也以其特有的方式,来启迪人们的智慧、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

关键词:历史课堂 音乐 飞翔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192-01

传统的历史课堂总给人以枯燥乏味,死气沉沉之感,学生的学生积极主动性很难调动,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毫无兴趣。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历史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已经明确指出初中历史课程的标准:改革后的历史课堂更应该有益于教师转变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教师也要把重点放在学生上,逐渐探索肠燥型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吗,逐渐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欢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然后在进一步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合理的引用音乐元素,尝试着把音乐引入课堂,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一、音乐有助于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青年学生是情感极其丰富的群体,一旦其激情迸发,那么,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极大的学习热情,把音乐歌曲适度引入历史教学活动就能起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在讲宋词时,我们运用了王菲《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歌词本身和歌手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当音乐声缓缓响起时,透过优美的旋律,学生专注地聆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美文,在无言中默默地感受到了宋词凄、婉、哀、绝之美,在百转千回之际,学生的心弦慢慢拨动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声无哀乐情所映”歌曲适度运用,可以引导学生以通俗的视角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音乐有助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要有所创新,除了要敢于冲破习惯性思维、敢于质疑外,最重要的是善于从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要么是诗歌、故事,要么是音乐、美术……我便就是从音乐入手,让历史课堂融入音乐,以此来改变教学模式。

首先,感受合唱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运用音乐的形式来导入新课,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唱需要通过强弱分明的力度,缓急交错的节奏,抑扬起伏的旋律,悦耳丰满的和声,动感的艺术形象,使学生们的大脑在感知、记忆、创造等一系列运动转化过程中,促进智力和兴趣的发展。在教学中,我经常用合唱来进行组织教学。比如讲“巴黎公社”这一节时,合唱一首《国际歌》;当学习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则让学生合唱《我的祖国》,从而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歌曲法”,不仅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享受音乐美感,升华教学主题。教学中引入音乐。例如讲红军长征时候,播放《四渡赤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一曲高亢激昂的女高音就能将学生带回艰难跋涉的长征岁月时期,同时也对蒋介石实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够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受到了革命传统的教育。在讲到“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引入课题后,便播放《松花江上》,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可以唱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生活,并且也能够唱出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行为的愤懑。学生们那种既悲痛又愤恨的表情溢于言表,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至此,教材内容也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再次,接受音乐形式,圆满教学任务。课堂小结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教师在课堂结尾时播放与本节课主题有关的歌曲,既对本节课内容做了总结,更是课堂教学的升华,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音乐有助于历史课实施情感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能够通过优美的音效来兴奋神经,调节情绪,达到积极乐观向上的一种精神。它以独特而丰富的表现力,给人们一种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表达的综合美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激动,思想上发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情感教学作用,是历史教育的主要功能,更是新课标始终贯穿的基本要求。

历史资料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而且抽象,教师采用单一得讲述方法,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实施情感教学的落脚点为创设“问题情境,升华学生感情。心理学曾指出,人的感情包括情绪、情感、情操三个层次。而促使情感实现发展成“升华“的好途径就是在情感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

在《抗日战争》这一节课种,可以引用电影小兵张嘎,先是播放主题曲,而后让学生试着填写歌词。我设置了以下问题情境:(1)歌曲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事情?(2)歌曲中提到了哪些地名、时间?让学生们在听的同时,有一定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余地,学生在思索中求解,消化中求固,在发展思维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和感情上的激发,并逐步得了到升华。

四、音乐有助于扩大信息、提高效率

心理学中明确表明:单用听觉,对于听到的内容,大约3小时后大脑中会保留60%,三天后则会下降到15%;单用视觉,大约3小时后大脑中会保留70%,三天后则会下降到40%;如果同时使用听、视觉,大约3小时后大脑中会保留90%,三天后则会下降到75%。通过上述实验数据证明,同时使用视、听觉能够使学生获得信息长时间且内最大限度地得以保存,而在历史教学中适当的引入音乐歌曲,把人的视听功能与学科教学充份结合,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有助于历史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时候,我们引用了《游击队歌》。

1.这首歌曲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风格,听着这首歌似乎眼前浮现了游击队战士与敌人在深山密林中战斗周旋的身影。

2.在歌曲的处理过程中学生草唱,同时分析、理解歌曲并设疑,让学生把应知的问题重点化,如:游击战士在敌后抗日作战时的艰难性;战士们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歌曲生动地刻画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来激发鼓舞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恩格斯曾经说:“在一切艺术中,只有音乐才能产生与广大群众的合作,同时在表达力量上,音乐也是优胜者。”歌曲的引入活化课堂,起到了积极辅助的效果,音乐容易被学生去接受、理解,容易在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感情浪花的元素。教师只要善于钻研、敢于大胆尝试,妙用音乐素材,定能让,历史课堂乘上音乐的翅膀飞翔,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史、寓教于美的更高享受!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飞翔音乐
飞翔吧,少年!
飞翔(上)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独自前行 迎风飞翔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