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双轨制系统为学校精细管理增添双翼
2016-06-23李荣
李荣
摘 要: 学校精细化管理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管理的创新是进步的灵魂。由于学校同级学生较多,传统的四大处室直接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学校的超常规发展;并且我省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发现新课程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素质要求明显不同,更加凸显出传统管理模式一锅端的弊病,在此新形势发展下实现学校管理的扁平化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宝,使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以实现管理的优化。
关键词:学校 扁平化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187-01
一、学校扁平化管理的趋势
扁平化管理在教育管理体系中得以发展,一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原以校长、副校长、处室、年级、教师、学生为主的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而在年级分权的管理之下,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年级组织之间相对独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运作;二是新课改教育教学发展变化的需要。传统的管理形式相对粗放,常规管理难以精细落实,难以量身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了分层次、抓实效、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就必须实行扁平化管理;三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管理有效度降低。四是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需求,实行低重心年级管理是缓解学校管理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优质教育的必行举措。
二、学校扁平化管理的核心
扁平化管理其核心是“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的“低重心”管理模式,即实施以“处室监督、年级负责”的双轨制系统的年级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负责制,改“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传统管理模式为“动车模式”,即给每个年级提供动力源,以此来实现学校管理模式的高效运转。尽最大的可能将常规管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年级长、班主任、备课组长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使年级管理层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就会增强年级组的积极性,消除各层次之间的内耗,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各年级自加压力,自找差距,制定三年教学段中各阶段目标,有效引进年级之间的竞争机制,以年级发展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部分学校实践已验证,处室监督、年级负责的常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非常显著,实现了教育、教学的统一,提高了学校整体竞争力。
三、学校扁平化管理的优势
1.以年级为主的扁平化管理使年级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常规管理权,有利于不同年级教育教学任务的统筹安排。各年级长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常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工作起来更符合实际。实施扁平化管理,能优化学校各处室职能,其只负责对各年级部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评估,能够将本职工作开展得有的放矢。学校则通过处室管理和年级管理,做到宏观调控,统筹帷幄。
2.以年级为主的扁平化管理可通过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打团体战。在教学评价中,学校关注个人成绩的同时,更多的重视团体成绩,如重点研究分析学科组之间、班级之间成绩的差距,并督促其提高成绩,缩小差距。使学校形成众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小团体”,在团结协作中形成良性竞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年级的团体作用,变个人激励为整体激励,使学校管理走向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以年级为主的扁平化管理其特征是管理层次得以简化,领导重心下移,提高了管理效率。一般情况下处室主任蹲点或兼任年级长,能有效的实现决策和执行的融合,克服了教学体系和教育体系两种形式运转所导致的脱节现象,使教育和教学真正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4.以年级为主的扁平化管理有助于管理从宏观粗放向微观精细方向发展。蹲点行政领导指导年级组长管理本年级组工作。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行政领导以身作则,通过课堂实践、教育教学调研、课堂观察、分层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管理中直接面对本年级教师和几百名学生,对年级情况了如指掌,管理直接具体,操作更细致、精确、科学。
5.以年级为主的扁平化管理有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职能作用。共同的目标和压力使备课组的整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加强。备课组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线,而教学质量又是学校工作的第一任务,通过精选学科业务骨干担任备课组长,发挥业务优势,并形成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备课组业务能力的提高,要求各备课组努力缩小组员之间的业务差距,做到质量水平整体提高,学校在对备课组质量考核中明确提出重奖优秀备课组,重奖整体水平齐头并进的备课组,通过这些奖惩措施形成一种理念,以此来提高备课组的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
6.以年级为主的扁平化管理能更有效的发挥领导包班、包学生的管理效能,我校高三一直在做“以情引导、提升质量”包班级、抓学生的管理方法,把部分学生包到中层以上领导手中,每位领导负责包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真情去感动每一位学生,在高考的关键时期,打赢一场攻坚战。这种包班级、抓学生的管理方法,实现了领导对考生实际学习、生活、兴趣、需求的了解,使决策更贴近学校实情,虽然当时我们不知道这种管理方法叫什么,现在看来就是与学校扁平化管理相吻合。
四、学校扁平化管理的运行
扁平化管理的创新使得学校各方面工作实现系统管理,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各处室、年级相互配合支持的执行机制,由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等落实监督机制,学校行政办公会、处室例会、年级例会有机结合的反馈机制。通过这四个有效机制,学校各项工作实现高效运行。
1.制定计划,展开工作。学校管理的首要内容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以此制约、引导、激励、凝聚全体师生员工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而获得办学的成功。学校确定总目标,处室、年级在执行过程中把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子目标。因此,学校的管理思路成为学校前进的方向标,起到引领作用。学校在紧紧把握方向的同时,不断鼓励和激发各部门、各员工的积极性,团结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此外,学校建立良好的导向机制,确保目标的顺利展开。
2.定责授权,落实到人。各年级组长全权负责本年级的教育教学和其他方面的常规管理工作,实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跟踪,强化过程管理。各年级在业务上接受各处室的领导,而在具体工作中可根据本年级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年级在职、权、责、利上有较大的自主管理空间。在各处室的指导下,年级组长领导本部门人员,确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备课组长为主力的教学管理框架。班主任主要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务,而备课组长主要负责本学科教学工作的安排与开展。在层层的管理体系下,学校教学工作得到层层落实,有条不紊的高效运行。
3.监督检查,及时把舵。学校将部分教育教学执行职能从处室分离出来,划归到各年级。年级将这些权力下放到各班主任和备课组长手中,在相关处室的指导下由年级长、班主任、备课组长等统筹安排常规教育,教学进度、教学方式等具体的环节。这样,固定的学校计划转化为灵活的教学统筹。各年级以备课组为核心,以备课组会为平台,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育教学的决策、监控、执行三个子系统的有机融合,成为年级获取胜利的不竭动力。
4.加大考评,形成竞争。在教育教学管理评价中,学校以每学期各层次常规管理评价及考试成绩为依据,统计分析同年级的平行学科、平行班级、平行教师之间的差异。在班级管理评价中,学校以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学生管理情况为依据,统计分析各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差异。此外,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行为以及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都做统计,这都将成为考核教师的依据。这样的考评即注重了个体又注重了群体,既注重了过程又注重了结果,做到了分层考评,点面结合,公平公正,能有效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学校扁平化管理的理性思考
1.学校行政领导在肩负“部门管理职责”和“蹲点年级组指导职责”双重责任的情况下,其工作重心往往还是倾向于学校部门管理,意识的进一步转化,方法和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有待于扁平化管理这一管理模式的持之以恒的推进。作为蹲点年级组的行政领导,虽然可以更多地在第一时间了解年级组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年级组长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但是,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他们还是会不自觉地更多地考虑校长的想法。出现问题特别是不属于分管条线的问题和要求,需要作出决断就更困难。这就要求每一位行政领导、中层管理者要领会学校总体的思路,校长对近阶段学校总体工作的思路和要求,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所以,扁平化管理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点对干部队伍的建设是非常有效的。
2.扁平化管理使管理层次减少,学校行政领导深入年级组第一线,工作重心在年级组,无形中使学校各部门领导间工作沟通减少,影响部门间工作的配合和协调,会影响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所以要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总之,扁平化管理或金字塔式管理,每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和优势,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也不绝对排斥金字塔式管理,必须吸纳金字塔式管理的合理之处。实施“处室监督、年级负责”的双轨制系统有利于从制度化走向精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汲取扁平化管理的积极元素,创造性地探索扁平化管理的新思路,有助于学校管理的有效、高效,体现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和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