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编排特点 落实课堂教学训练目标
2016-06-23顾建平田广
顾建平 田广
摘 要: 教育是共同体,教学是合成词,有真教就有真学。只要找到了课堂教学的训练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省时高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现象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176-01
2015年10月至11月,县局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对全县职专、4所高中学校和32所初中(含九年制)学校的课堂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了专项督(导)查。期间我深入课堂教学听课44节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教材中的单元导读和导学提示,用自己的理解和方法教课文,体现在古诗文教学中,惯用的方式是:作者——时代背景——翻译——内容与情感方面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教师把“研讨与练习”当作课后练习来处理,使得“研讨与练习”失去了其本身在教材编排中的价值和作用,也让课堂教学训练点的落实大打了折扣,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我就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针对古诗文课堂教学中现象,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立足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落实课堂教学训练目标方面的思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语文教材单元的编排由“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部分组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阅读部分由:单元导读——导学提示——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阅读小常识)(“阅读小常识”不是教材编写者的命名,是为了说明方便我自己起的名)五部分组成。本册第五单元选编了《桃花源记》、《短文两则(〈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四篇课文。
《桃花源记》的“研讨与练习”:
一、熟读并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加进自己的想象。
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提示]讨论前要先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并要有一些社会发展史常识)
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蓄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 )具答之。 (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四、下面各加点(粗)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研讨与练习一、练习三(3)直接指向《课标》第四学段(7—9年级)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单元导读“读懂课文大意,领会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是对导学提示“你是否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故事,但在当时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意义,并且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读课文时要注意,作者是按照他的社会理想来编织故事情节的。”的具体现。
研讨与练习二、练习三(2)这个研讨题的设计以练习一为基础,主要针对《课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单元导读 “本单元所选叙事文言文寄托了作者的情怀。”“读懂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领会丰富的内涵”而设计的。同时也是对导学提示中的“读后还要仔细想想,对作者的理想应当怎样认识,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全面落实。
研讨与练习三(1)、练习四这两个练习题直接指向《课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以及单元导读“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短文两则(〈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是本单元安排的两篇夹叙夹议的的文章。依据《课标》第四学段目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结合单元导读、导学提示、研讨与练习,在《短文两则(〈陋室铭〉〈爱莲说〉)》中通过围绕“研讨与练习二”重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词的训练与积累方面安排的“研讨与练习三”则是对《桃花源记》字词训练的进一步深入,重点了解“之”这个词的用法。在《大道之行也》中则紧扣“天下为公”这个词来理清课文的议论层次,通过对比知道“世外桃源”和“天下为公”区别。词的积累则侧重古诗文中的通假字的读音和用法。
《杜甫诗三首》将依据《课标》对古诗文教学要求,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杜甫在不同历史时期诗歌内容及诗风的不同,理解同一诗人在不同诗风中用词方面的特点。体会和感悟杜甫诗歌的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心”动,就会产生行动。学生醒着学总比打盹和睡觉强,主动学总比被动听好,教育是共同体,教学是合成词,有真教就有真学。
以上是我结合教材编排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堂教学训练目标方面的粗浅认识。希望我的思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分享各位一线教师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