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关注对青少年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2016-06-23张锐刘盼盼米继红武玮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张锐 刘盼盼 米继红 武玮

摘 要: 人们都会关注他们社会群体中共同关注的信息。本研究以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实验法分别测量群体关注对青少年道德判断的影响、群体关注对道德行为意向的促进作用。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内容为道德相关的视频。我们预计群体关注组,即被试与社会群体(如相似他人)共同面对时,会因视频影响更大。同时检验群体关注是否能影响对情绪性刺激的行为反应,基于此检验由群体关注带来的情绪增强是否足以激发道德行为(意向)。结果发现:群体关注会影响被试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意向,并且群体关注组被试情绪变化强烈。

关键词:群体关注 道德判断 道德行为意向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155-02

一、引言

群体关注效应是当两个个体都对一些目标分配的认知资源比其他目标多,那么关于这些目标就会得到更多的共性知识。国外群体关注的研究主要是探究群体关注对认知加工的心理影响和群体同时经历的信息会得到更好的记忆和处理(Shteynberg, 2010)。群体关注来自行为学习(Shteynberg & Apfelbaum, 2013),在群体关注下获得的行为更容易内化和再现。当群体关注集中于情绪性唤起事件时,情绪性行为更强烈,恐惧、悲伤和高兴事件会变得更加恐惧、悲伤和高兴(Shteynberg, Hirsh, Apfelbaum, et al., 2014)。群体关注效应或一个社会群体的认知资源同时共同处理相同刺激,对共性知识的建立很重要。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个体都对一些目标分配的认知资源比其他目标多,那么关于这些目标就会得到更多的共性知识。有趣的是,你和他人同时共同关注不仅会使得目标更相像,你们的意识也会更相像。他们也会因此对共同关注的目标分配更多的认知资源。总之,群体关注十分重要,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被试会同时向相同的目标分配认知资源。这在交流中十分重要,因为在实际的交流互动中需要不断地对共性背景知识进行更新,从而达到相互理解(Clark, 1985)。

本研究结合了国内外前沿研究,将群体关注与道德判断结合起来,群体关注是国外研究新兴的重要领域,国内还没有涉及,而道德判断是国内外道德相关研究数量最多、成果最丰富的研究内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本研究中,群体关注的实验方法设计以及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意向的研究方法都是在原有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本研究将范围扩展到了青少年群体关注的研究领域,与之前比较关注成人群体关注效应的研究相比,目前对于青少年群体关注的研究还很少,青少年时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考察了群体效应对青少年道德判断的影响。国家的未来在青少年身上,青少年时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受群体影响,渴望群体关注的重要时期,形成高尚的价值观对于他们本身甚至整个社会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都有巨大意义。

二、实验

1.研究目的

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内容中有一段道德相关的视频。我们预计群体关注组,即被试与社会群体(如相似他人)共同面对,道德判断会因视频影响更大。同时检验群体关注是否也能影响对情绪性刺激的行为反应,来检验是否足以激发应对道德事件行为(意向)。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先后分别随机选取高中生60人作为被试,未曾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结束后赠予一份小礼品。

2.2实验材料

情绪情绪评定量表:《消极情绪量表》评定被试的情绪状态。本研究采用邱林修订的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邱林,郑雪,王雁飞,2008),该量表对中国人的适用性已被证实(黄丽,杨廷忠,季忠民,2003;任俊,2014),而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括5个消极情绪形容词(悲伤、愤怒、害怕、紧张、难过)。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从1到5程度依次增强(1表示完全没有,5表示非常强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选择相应的数字来评定自己的情绪状态。将被试在量表中对各个情绪词的评定分数进行加和,即得到分数,分数越大代表这种情绪的程度也就越大。

道德判断情景测验:本研究改编自岑国桢的中学生道德问题应对策略研究(岑国桢,李胜男,王丽,2003),自编道德判断情景测验,问卷由三个情景故事及相应的问题组成,主人公面临的道德事件分为三个方面,即财物损坏、人身伤害和声誉损坏。这是心理学研究道德方面的问题时常常涉及的三个内容。三个道德情景故事都考察被试对情景中的观点是接受还是不接受,以及接受或者不接受的程度如何。采用九点计分考量被试的接受程度,认为绝对错误取最小值-4,绝对正确则取最大值+4。本研究中测验情景经专家评定。实验视频由专家评定后经同质被试测试后使用。道德情景由在校教师配合执行。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3(群体关注:同质群体关注,异质群体关注,无群体关注)×3(道德情景:财物损坏,人身伤害,声誉损坏)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群体关注为被试间变量。因变量为道德判断的分数。群体关注的分组是由学校老师配合创设情境,以同质被试为例:由老师通知学生,这份问卷标注名字,大家可以随时传阅,每个人都能看到任何人的填写情况,这样使他们处于被同质被试关注的情况下。

3.结果与分析

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可得,在同质群体关注组、异质群体关注组、无关注组中,被试负性情绪前后测改变的均值差和标准差分别为-6.95±3.83、-6.55±3.15、-1.70±3.52。进一步经配对样本t检验可知,在同质群体关注和异质群体关注中,负性情绪的前后测差异均显著(分别为t=-8.112, p=.00,t=-9.289, p=.00),表明视频成功诱导被试负性情绪的改变,而在无关注群体中,负性情绪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t=-2.156, p=0.044),表明在无关注群体中,视频对被试负性情绪的改变影响不显著。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财物损失情景中,群体关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差异显著,F(2,57)=0.038,p<0.05,而在人身伤害、名誉损失情景中,群体关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分别为F(2,57)=1.097, p>0.05,F(2,57)=0.220,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在财物损失情景中,同质群体关注与异质群体关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差异显著(P=0.030),同质群体关注与无关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差异显著(P=0.023),异质群体关注与无关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920)。

校园暴力中,群体关注对道德行为意向的影响差异显著,F(2,57)=5.026,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校园暴力同质群体关注与异质群体关注对道德行为意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737),同质群体关注与无关注对道德行为意向的影响差异显著(P=0.005),异质群体关注与无关注对道德行为意向的影响差异也显著(P=0.013)。

三、讨论

对道德判断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青少年被试中群体关注对道德判断中财物损失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人身伤害和名誉损失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青少年在高中生阶段能够接触到的道德判断相对较少,对于财物损失方面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多,因而比较敏感;而对于人身伤害及名誉损失则不能感同身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道德判断上,同质被试与异质被试差异显著,同质被试与无关注被试差异显著,而异质被试与无关注被试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青少年对于班集体以及同是青春期的同伴比较看重,希望能树立更好、更道德形象,而当面对的是社会上不熟悉的人,或者独自一人时,便会降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

对道德行为意向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校园暴力的情况下,群体关注对道德行为意向的影响显著。我们知道,青少年正处于一个激素分泌旺盛,十分容易冲动的阶段,我们的研究結果也显示,青少年在观看完视频后,在群情激奋的情况下,同质被试与异质被试的道德行为意向都收到了显著影响,而无关注的被试则影响相对较小。

我们认为,之所以产生这一结果,是因为青少年在观看视频后,情绪产生了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到道德判断的道德行为意向。研究结果显示,被试的情绪前后测差异显著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止他们被其他情绪煽动从而顺利成长。

四、结论

(1)青少年群体关注能够影响被试的道德判断,在财物损失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

(2)青少年群体关注能够影响被试的道德行为意向。

(3)青少年群体关注会引起被试较大的情绪反应。

参考文献

[1]黄丽,杨廷忠,季忠民.(2003).正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7(1),54-56.

[2]邱林,郑雪,王雁飞(2008).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应用心理学,14(3),249-254.

[3]任俊, 李瑞雪, 詹鋆, 刘迪, 林曼, 彭年强. (2014). 好人可能做出坏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研究证据. 心理学报, 46(6), 84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