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2016-06-23吴籽龙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适切性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吴籽龙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优秀的、丰富的生态理念,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生态文明思想入手,分析现代教育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阐释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阻碍因素,提出两者相互融合的路径,以期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适切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144-02

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节约与永续利用、尊重自然等优秀的生态思想与理念,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一方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其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与维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优秀传统美德,促进大学生生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些方面能够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它在现代教育中具有何种价值?哪些因素会阻碍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采取何种措施能够加强两者之间的融合?笔者通过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的阐述,合理选取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旨归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实践,逐渐积淀与累积起来的重要财富,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彰显着中华文化永续发展的理念与思想光芒。传统生态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优秀的生态思想,它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古人称之为天人关系,要求人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自然的节约利用,实现自然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它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要尊重自然规律。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道就是所谓的天道,也就是天地万物等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这种规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不受人类的控制,人只有尊重天道,尊重自然规律,敬畏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乱作妄为,不破坏自然规律,才能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避免自然带来的各种灾害。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表征,它将人与自然作为统一的整体,强调万物一体的思想境界,主张人道必须与天道相互统一,人道不能凌驾于天道,更不能控制天道,人要与自然万物相互协调、相互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同时人要对自然有敬畏之心,要善待、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三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国传统文化中已经具有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主要表现在节约与永续利用两个方面,道家思想曾提出反对挥霍浪费、贪得无厌的思想,主张要通过节约、节制实现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儒家、墨家等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强调自然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四是“仁爱万物”的友好生态观念。孔子曾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这种思想通过推己及人、推己及物,将仁爱思想推及到自然万物,将人与自然万物作为同等的生命来对待,人要利用“仁”的思想与态度来对待万物,实现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切性表征

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与高度的耦合性,两者之间的适切性主要表征为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是基于两者关系的综合考虑,探寻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促进与共同进步。

首先,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哲学思想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思想,它为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孔子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子的辩证思想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事物是发展联系的观点、仁爱的思想理念及以柔克刚的道德思想等,这些哲学思想都能够对人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大学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与内容,而且要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世界、对待生活、对待他人,这就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入丰富的哲学思想,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哲学思想对大学生的”三观“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对待人生,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其次,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的终极目的在于通过优秀文化的渗透作用,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一方面确保人们适应世界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人们对世界与社会的创造能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方面与传统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它同样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通过外部思想政治内容的逐步内化,遵循依从——认同——内化的基本过程,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因此,两者在价值取向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其三,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现代教育提供了道德观念的支撑。“仁爱万物”的传统生态文明思想将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的道德观念发展到极致,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与视角,促进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理念的深化,引导人的行为趋向于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发展方向,实现生态文明的持续发展,这种道德观念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的终极旨归都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教育的相互融合,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参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中,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三、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困境

1.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路径的缺失

传统文化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师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培育学生理念、引导学生价值观发展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在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教学的不良影响,教师理念与教学方法成为阻碍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这种理念的阻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放在考研内容方面,忽视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注入与应用,如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孔子的学思行思想、老子的辩证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等均涉及较少;其二,教师自身拥有的传统文化底蕴不够,无法找到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既没有充分认清传统文化中优秀文化思想的意蕴及价值,又没有探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元化方式及内容;其三,教师持有的学生评价理念落后。教师在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依旧秉持传统的评价理念,将思想政治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之间的讨论、问题回答等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大学生不能获得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从而很难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与反思。教学方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教师依旧是讲台上的“圣人”,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受到教师传统思想的制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很少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小组辩论、课外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最终将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启发性的教学要求。

2.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认同的偏差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不多,对于传统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更是少之又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文化中,受到功利主义与金钱至上思想的影响,很多父母对子女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更加重视子女的学历,迫切希望子女考上知名大学,找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导致父母忽视子女自身发展的特点与兴趣,忽视子女的成长规律,造成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扭曲了教育本身应有的价值。教育观念的落后、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得传统优秀文化思想更难融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阻碍了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教育之间的融合,这主要表现在很多大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屑一顾,如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等等,部分大学生将西方的我行我素思想作为自身行动的标签,这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不利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由于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不良之风与各种主义盛行,这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出现扭曲与分歧,甚至出现价值观的异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阻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网络环境是一种虚拟的环境,它主要通过互联网信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目前很多互联网信息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虚假、负面的信息通常会干扰大学生的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等价值取向,致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阻碍了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

四、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寻

1.改革教育教学的制度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两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整体,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直接因素,教学方法的有效是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指导大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学习,如孔子《论语》中记载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学记》中提出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的循序渐进教学方式,还有“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的教学相长思想[2],这些传统文化思想中蕴含的教育思想,能够帮助教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突破应试教育的禁锢,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引导学生应用传统文化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与意义[3]。

2.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大学生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过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高尚的职业责任感对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示范、表率作用,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传统生态文明思想的主动性与兴趣,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一方面,教师要明晰自身的使命与责任,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加强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素养,形成现代文明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文明思想与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具有开放、多元的教育理念,结合大学生的发展特点与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合理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接受、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内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提高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力度,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

3.优化文化熏陶的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学习环境的营造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三位一体,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环境、学校学习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为学生塑造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可利用互联网与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广阔的平台,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与共生共荣。

参考文献

[1]侯帅.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3):173.

[2]吴广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毕业论文,2013.

[3]汪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南昌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4]李宗云.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猜你喜欢

适切性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现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目标的适切性
提高情境创设适切性的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