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阅读教学

2016-06-23罗建英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老师

罗建英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我校这几年着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大力推进生本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生本课堂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创设问题环境,关注师生教学态度的转变

生本课堂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大多时候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学贵有思,如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能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回归文本,从文本中找到答案,最后通过老师的点拔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中,一开始,为了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改变以前的老师讲什么,我听什么的状态,在预习时,我强制要求学生们针对课文提出三个左右的问题,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交流,评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也会相应的得到奖励,这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从以前的应付老师的作业变为自主的探索,从以前的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研究价值不高,变为越来越会提问题,提出的问题可以直指课文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进步的缓慢的,如果老师急于求成,又将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

二、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是整齐划一的

是要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写作特点等来确定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的本学期进行的环节磨课,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三四环节的读悟感受上,这是阅读课的重要环节,我们组确定以《桥》这一课为例,我们组的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强的,大多数老师教学经验丰富,都不只一次的教过这一课,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所以在前期备课过程中,我们很快就明确了目标:以第一课时三四环节为目标,集中解决这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为第二课时体会老汉的形象打下基础,教学设计也体现了这一想法:

经过第一次试讲后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洪水的体会,他们既能从课文中体会到运用修辞手法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效果,又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洪水肆虐的情景,还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最后把自己的感受送到朗读中去。不能不说这节课学生们表现的十分出色,很好的完成了课时目标,可是课讲下来后,我们共同有这样的感受;课上只关注了环境的描写,却忽略了和从物的联系,而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的。再改,第二次度讲时,注重了环境描写与人物的联系,却在学法上强调不够,吸取了前两次试讲的经验,在第三次试讲时,既注重了环境描写的体会,又恰当的联系了在这种情况下人物的反映,为第二课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第二课时理解老汉形象时,学生水到渠成,桥、老汉成为不可分割的,合二为一的主体。

三、有效的朗读指导使阅读课熠熠生辉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逐步加深。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现在语文课上朗读存在以下的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大量的时间用在老师的讲问上。2.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学生没有明白为什么读,只是教师让读而读。3.朗读的面窄。大部分学生都是当听众。4.朗读指导不到位。5.朗读评价单一。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好”,“读的真流利”。基于以上问题,我认为朗读指导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读”

创设朗读情景的方法很多,教师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利用导语,利用范读,利用多媒体课件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朗读情景。如在教学《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一课时,诗中的情境远离我们的生活,如何让学生们理解战争的可怕,从而体会到我们生的幸福呢?处理这个环节时,首先在熟读的基础上,我运用了多媒体图片,让学生观看了战争中和他们一样大的孩子的处境,面对那血淋淋的现实,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这个时候的朗读,充满了对这些孩子的同情与怜惜以及对自己幸福生活的珍惜。对文本的理解再一次的深化。如在教学《桥》时,在学生自读第一段的基础上,我对第一段进行了范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短句的好处,同时理解课文所营造的紧急的氛围。

2.传授方法,让学生“会读”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朗读指导也要讲方法。初读,读正确。再读,读流利。熟读,才能知其义。品读,有感情。要把握作品感情基调,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情感,读出文章的轻重缓急,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为此,要善于抓住文章重点段落进行训练。课文的重点段落,往往词语准确生动,句子含义深刻,意境深邃优美,对表现文章中心作用很大。

3.善用评价,让学生“乐读”

在朗读指导中,善于评价学生的朗读,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语,既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了朗读在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朗读。还以《桥》为例,一位学生在读“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时,读到时“势不可当”声音的气势和情感明显低了下来,当时我的评价语是:老师仿佛看到咆哮着的洪水向我涌来,可突然在我面前来了个急刹车,被什么给挡住了,学生马上明白了朗读中的问题,在第二次读中很好的体现了洪水的凶猛。

四、创设自由阅读的环境,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须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一路走来,自己的“生本课堂”的教学,有过迷茫,也有过彷徨,有过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激烈的争执,也有过学生对疑惑问题得到解决后的欢愉。在今后的“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切实落实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进一步激励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在课堂授课中,适时对学生的讲解做出点拨和评价,努力营造生本课堂,继续深入推进的生本课堂建设。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老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