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微课的几点认识

2016-06-23程雪梅陶孝波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例教学资源微课

程雪梅 陶孝波

摘 要: 微课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运而生,如何更好的运用微课,进而怎样制作高质量的微课,让它为师者和生者更高效地利用,何为微课?先要从认识微课说起。

关键词: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101-02

现代新兴电子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微博、微信、微视频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微课也同样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掀起一股新型教育方式的浪潮。下面就我在学习、制作微课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谈谈对微课的几点认识。

一、“微课”的组成

微课即微型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与常规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而微课和说课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而微课是在上课,从导入到新授,从提问到点拨,从归纳到拓展都要按部就班一一落实,只是比实际上课少了学生的表现。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张一春教授恰到好处地总结了微课的四微特点:

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 wmv, 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三、如何开发微课

微课的开发从寻找问题开始。教师要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寻那些细小而真实的问题。找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要寻找到“真问题”也并非很容易。

找到问题之后,教师就要找寻问题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去研究解决的策略。这也就是基于“小问题”而进行的“小研究”。

小研究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刻板的操作流程,研究的周期也可长可短。教师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将研究嵌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于研究结果,不强调其理论意义,而只讲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效果。

当然,小研究并不意味着浮浅,教师不应止步于关注表面问题,而应当将思考引向更深的层次,甚至对小研究本身也进行思考,探寻研究的背后是否有什么规律可循,从而突破一个个孤立的小研究让大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同时,小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经研究而得出的策略反馈到实践中之后,教师可以对实践结果进行反思,从而启动新一轮的研究。这样,小研究也就形成了“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从而教师的研究能力也会随之得到不断的提升。

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由发现小问题开始,经过小研究,会形成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小策略,教师对小策略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利用PPT等简单的电脑技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视频文件以文字、画面和音乐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一堂微课程也就随之诞生了。

猜你喜欢

课例教学资源微课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课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