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安全贮藏技术
2016-06-23刘金华
刘金华
摘 要: 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甘薯安全贮藏是农民收入的关键技术。文章结合甘薯的生理特点,在温度、湿度、空气成分上进行分析,采取不同模式和措施,合理控制温湿度,达到甘薯的呼吸要求,从而保证甘薯在贮藏期间的生理需求,最终达到少烂薯或不烂薯。
关键词:甘薯 贮藏 温度、湿度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084-01
一、引言
甘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含热量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现在甘薯作为保健佳品得到广泛承认,近些年我国的甘薯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在甘薯稳产、高产栽培过程中,安全贮藏是丰产、保产的重要环节。
二、贮藏期的生理特点
甘薯以块根为收获物,鲜薯体积大,含水量高,组织幼嫩,皮薄易破损、易受冷害和感染病害而发生腐烂。
甘薯在贮藏期间仍有旺盛的呼吸,呼吸强度比禾谷类种子大十几倍到几十倍,甘薯在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吸入氧气较多,放出的二氧化碳和热量也多,当氧气不足时,甘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少量热量。酒精对薯块有毒害作用,易引起烂窖。
三、安全贮藏对环境的要求
l. 温度:甘薯贮藏的最适温度是l0℃-l4℃,在此范围内,呼吸相差不大。当温度上升到20℃时,呼吸增强,消耗养料多,引起糠心,加速黑斑病和软腐病的发生。低于9℃易受冷害,使薯块内部变褐色发黑,发生硬心、煮不烂,后期易腐烂。
2.湿度:甘薯贮藏的最适湿度为80%-95%。当窖内相对湿度低于80%时,引起甘薯失水萎蔫,食用品质下降;当相对湿度大于95%时, 呼吸虽然降低,但微生物活动旺盛,易受病害。
3.空气成分:据测定,当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为15%和5%时,能 抑制呼吸,降低有机养料消耗,增加甘薯贮藏时间。当氧气不足5%时,甘薯进行无氧呼吸而发生腐烂。所以充足的氧气也很重要,能够满足其呼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很多甘薯软腐是由缺氧引起的,农村地窖通风性差,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积聚在底层,容易造成大面积腐烂,此时若同时发生冻害,则更容易坏烂。因此,在储藏过程中还要注意通风。
四、贮藏前的准备
甘薯收获期的早晚与安全贮藏 有密切关系。甘薯是营养体,具有无限生长特性,过早收获产量低,过晚收获易受冷害不耐贮藏。在气温18℃时开始收获,气温l0℃以上收完最佳。收获时要轻挖、轻运、轻放。剔除带病的、虫咬的、破损的、水淹的薯块,在甘薯贮藏地晾晒3-4天后入窖。
如用旧窖,入窖前要打扫清洁,发过病的旧窖要用硫磺封闭熏蒸消毒,或将窖壁土剥去2cm。窖内装放甘薯一般以占窖空间2/3为宜。
五、贮藏方式
l.棚窖贮藏法:不管是哪种窖型,都要有良好的通气设备,较好的保温防寒功能,还要结构坚固耐用,管理方便。窖址要选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土质坚实和管理、运输方便的地方建窖。通常在户外挖窖,深2米,宽1.5米,长度随贮量而定。窖顶每隔80厘米放木柱1根,铺20厘米厚的玉米秸、稻草或麦秸。上覆土0.5米左右,南边留出口。甘薯入窖前,将窖底铺上6-10厘米厚干净细沙,上面再铺放5厘米厚的秸秆或柴草,紧挨窖壁再竖向摆放5-7厘米厚的秸秆,以防湿保温。
2.井窖贮藏法:北方寒冷地区,可用此法。一般在庭院中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井口一般直径掌握在1米,下口直径1.5米为宜,井口太小,上下出入不方便,太大保温性降低,窖底部距地面一般保持在3~5米左右为宜,,在井底部两边挖贮藏洞,井底需垫黄沙。
六、管理措施
甘薯贮藏期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管理,?应掌握前期通气降温,中期保温防寒,后期平稳窖温三个原则。
贮藏初期:甘薯在入窖后20天内,薯块因呼吸作用旺盛而产生高温,此期窖内温度较高,因此,这阶段应做好薯窖的通风降温工作。使温度平稳下降,减少闷窖和病害的发生,所以,要敞开井口,让里面的热量及时散发出来,另外由于温度高,湿度大,常发生"发汗"现象,使堆表薯块造成湿害,可在薯堆上覆盖一层干草。另注意不要过早封窖口。
贮藏中期:中期管理以保温为主。甘薯入窖后20天到第2年2月初为中期,这阶段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随着外界温度的逐渐降低,易受冷害,要封闭窖口。在窖内要覆盖玉米皮或草苫等遮盖物,天气再冷时,在井口加盖一层厚草苫(井口一定不要密封,保持空气流通),让窖温始终保持10℃~13℃,防止冷害发生。
贮藏后期:甘薯经长期贮藏后生理机能衰退,此时气温回升,应及时打开窖口通风换气,降低窖内温湿度。虽然外界气温有所回升,但寒暖不定,气温波动较大,因此,仍需要窖温稳定,要定期检查,严防冷害。
在贮藏期间要注意两点,一是勤检查,发现烂薯及时剔除;二是下窖前一定要用灯试验,如火不灭,才能进窖。
参考文献
[1]李春田.红薯的窖藏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1(8).33.
[2]白冰.巧用草木灰贮藏保鲜[J].现代农业科技,20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