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发展模式探究

2016-06-23范明会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

范明会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成为了我们能否真正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阻力。如何破解农村存在的问题,何种发展模式能真正带动农村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而又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

这些年随着我国对“三农”的重视,我国在农村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我们重视和解决。

1.相对贫穷

从2002年到现在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都在三倍以上。而且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也有所差距,据统计,2011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地区是上海达到了16054元,最低的地区是甘肃仅有3039元,相差很悬殊。

2.增收缓慢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收入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在这个时期之内,相比之下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增收速度是很缓慢的。1979-1988年这十年间我国农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7.7%,而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8.3%。

3.科技落后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就相当低。据统计2011年我国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53.5%,而发达国家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都达到70%-80%,像英、法等国都已经达到90%。

4.人才匮乏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我们需要的应该是有文化,善经营,懂管理的现代型农民,可是受城镇化,民工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的人数在减少,我们所需要的的现代型农民更少。所以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

这些现象证明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不是很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过低。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就需要我们找出一种好的模式来改变这种情况,以促进农村发展。

二、农村发展模式探究

当前在我国农村存在很多种发展模式,但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有三种。

1.集体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大部分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也有部分农村依然坚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坚持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这种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也使这些农村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例如河南的刘庄和南街村,江苏的华西村,湖南的湖林村等。

集体经济确实使我国一部分农村发展起来,但纵观靠集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这些农村有两个普遍存在的共性,第一历史传承。有一部分农村从农民合作化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一直实行集体经济,从未改变过,例如河南的刘庄。第二能人效应,这种发展模式确实需要一个能人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例如刘庄的史来贺,南街村的王宏斌,华西村的吴仁宝等等,但是现在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缺少这样的能人。

有以上两种共性可以看出,集体经济这种发展模式并不能促进我国所有农村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他的可操作性在今天显得不是很强。

2.龙头企业

新时期要想促进农村的发展关键是如何组织农民,不断提高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在带领农民走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国际化和标准化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

当期在全国存在的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28万个,带动农户1.1亿户,农户户均增收2400多元。龙头企业11万家,这些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保障农产品供给,维护市场稳定等方面作用突出,效果明显。例如铁岭开原市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这是一家以肉鸡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年屠宰能力达1亿只以上,目前他下属农户达6800多户,户均增收达1万多元。

但是这种龙头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它的本质是盈利,它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它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模式就暴露出来两个弊端。第一风险大。2002年到2009年我国很多地区发生了奶农把牛奶倒掉的事情。这类“倒奶”事件实际说明了,当龙头企业遭遇生产经营危机的时候,他们会把这种危机转嫁到农民身上,而这对于农民来讲风险很大,伤害也很大。第二利润低。在龙头企业这种模式下,农户处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最低端,他们负责给企业提供原材料,而他们的收入也就是卖原材料的那些钱。

2013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提到: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的收益。实际上这是我们中央针对龙头企业存在的弊端发出的一种声音。所以,龙头企业要想其能真正带动农村的发展还要不断加强管理,使其完善。

3.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动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等。

这种合作社有其基本的特征。第一 在组织结构上,合作社以农民作为经济主体,主要由进行同类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公民、企业、事业单位联合而成,农民只少占成员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从而构建了新的组织形式;第二在所有制结构上,合作社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劳动和资本的联合,从而形成了新的 所有制结构;第三收益分配上,合作社对内部成员不以盈利为目的,将利润返还给成员,从而形成了新的收益分配制度;第四在管理机制上,合作社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原则,构建了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现在这种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快速的发展。这种合作社即解放了农民,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像黑龙江省讷河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它即使农民收益增加也保证了农产品质量,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因为它建立的是全产业链的模式,这样农民可以得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润。而且合作社进行统一耕种,统一经营,这样也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农民收入多了,投入少了,那么农民的收益就自然多了。而且这种合作组织有利于大型机械的作业,也有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以上三种模式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有个共同点: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但是,集体经济需要客观条件,这种模式在今天没有可复制性。龙头企业目前对于农民来说风险大而且利润小。农民合作社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看他解放了农民,相比之下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且党的十八大提出限制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所以这种发展模式也符合国家长远的发展计划。

由此可见,农民合作社是目前促进农村发展最佳的一种选择。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