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酿酒工程人才与技术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工作

2016-06-23辜春燕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辜春燕

摘 要: 2013年酿酒工程人才与技术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自成立以来,秉承“企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看人才”的人才与技术一体化观念,以酿酒工程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单位为纽带,整合酿酒领域科研、教学、装备、生产等多方优势资源,搭建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技术进步为目标的行业资源共享平台,组织实施酿酒领域共性科技项目,参与行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发展战略活动,培育行业技术骨干队伍,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增强行业自信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传统酿酒产业不断发展和走向世界。

联盟将努力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构建人才与技术相偶合的产学研用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传统酿酒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才型升级换代。

关键词:联盟工作 经验体会 不足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077-01

一、联盟工作进展情况

联盟工作紧紧围绕着产学研结合、瞄准行业国际前沿、实现多方共赢为目的,开展了大量的互帮互助工作,全面超额完成了联盟年度工作计划目标。

1.科研院所、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

培养行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联盟成立的宗旨。因而联盟一直积极进行着多方尝试,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共商人才培养方案、申报社会急需新专业、指导学生现场实践等措施,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

水井坊公司总工程师赖登燡教授任教2011级和2012级酿酒工程专业“白酒生产技术及工厂设计”、“酿酒工艺设计”课程;剑南春集团总工程师徐占成教授任教2011级、2012级和2013级酿酒工程专业“白酒风味质量设计”、“白酒品鉴及勾兑技术”课程,受到学生好评;徐占成教授还参与了2013级酿酒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最终审定工作;沱牌舍得酒业李家民总工程师参与了2015年酿酒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家审定工作;国家酒检中心主任钟杰高工参与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新专业的全程申报和人才养方案修订和专家审定工作。

八百寿酒业、三苏酒业等多次为酿酒工程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研训练、酿酒快乐体验教室、酒文化社团活动等提供各种支持,包括技术咨询、物品赠送以及经费赞助等多种形式。

2.大学、科研院所专家积极服务企业发展

联盟积极为成员单位组织出国访问交流、开展科技咨询、提供科研支持、合作撰写专著、培训企业进修人员、指导企业博士后等多样性活动,使成员单位真正感受到联盟的活力、合力和引领作用。

2013年11月,由联盟发起组织了第七届“中日酿造技术与食品”学术研讨会及赴日技术交流考察。活动历时10天,分别在日本东京、大阪举办了研讨会。省内外科研院校、酿造企业等12单位20多位代表参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省食研院、华宇瑞德科技、渔樵仙酒业、缘河酒业等6个联盟单位14名代表同行。

2015年9月,由联盟与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的“第八届中日酿造/食品/营养/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日传统食品创新论坛”,在四川科技馆举行,活动历时3天。主要围绕中日酿造/食品/营养/环境等相关领域,传承创新,全方位、多层次开展食品行业的学术技术交流,增进友谊,共谋发展。来自国内外相关学科专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食品企业等70余家单位的代表共计26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其中:日本、韩国参加单位共13家,参会专家和代表22人。

联盟成立以来,分别为沱牌集团、八百寿酒业、水井坊公司、剑南春集团、茅台习酒公司等联盟单位提供了白酒成分检测、产品质量分析、酒类新产品开发、窖泥菌种资源调查、窖泥标准研究等方面的科研支持。

2013年10月,在合作完成“习酒酿造环境微生态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与联盟单位茅台集团习酒公司达成了合作撰写《白酒微生态学》专著的协议。该书涵盖白酒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系统性地探讨了白酒生产的整个过程体系,提供了酿酒过程不同环境微生物分离鉴定、微生物代谢分析和风味物质检测、人工窖泥应用等多种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为指导中国白酒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联盟委托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通过旁边生的跟班学习方式,为联盟企业人员提供完全等同于学历教育学生所拥有的全部教学资源和生活资源,参与进修培训的学员现已达到7人,其中1人已获得进修合格证书。

为了配合企业高水平人才引进战略以及急需科研项目公关的需要,联盟委托四川大学分别与剑南春集团、五粮液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开展“剑南春古窖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和“青梅发酵酒的低醉酒度研究”项目攻关。

二、联盟工作成功经验和体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联盟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结合,为企业所想所急,产学研合作取得极大成功。

1.引领企业开展前沿科研及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

围绕酿酒行业技术产品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化、现代化酿酒产业模式为目标,根据酿酒行业技术产品发展趋势和企业开发需求,组织申报和承担政府各类科研计划项目及企业技改项目。

针对联盟企业沱牌集团“白酒(样品)香味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技术需求,联盟委托四川大学并联合锦江学院国外合作单位日本国立鹿儿岛大学烧酒研究中心共同公关,派遣硕博士研究生赴日进修,探讨了顶空气相、磁力搅拌转子吸附、顶空固相微萃取、Monotrap萃取吸附-热脱附等多项先进的前处理技术,建立起先进适用的GC-MS酒样分析方法,采用磁力搅拌转子吸附萃取技术从沱牌浓香型酒样中分离出90种成分、从沱牌酱香型酒样中分离出71种成分。

2.发挥联盟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衔接的优势

围绕酿酒行业人才培养战略,以培养和造就稳定的酿酒技术骨干人才为目标,联盟除了依托锦江学院办好酿酒工程本科、大专教育之外,还积极组织联盟单位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组织开展各类酿酒职业资格证培训等。

联盟企业水井坊公司、缘河酒业、三苏酒业、大地红运酒业、沱牌集团、剑南春集团、泸州老窖集团、渔樵仙酒业、八百寿酒业、习酒公司等积极接待在校生生产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不少企业还与学生达成了就业发展规划。同时,部分企业积极送培青年职员,通过共享高校教育资源,使企业人员获得继续教育和进修深造。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强了国内外技术学术交流

围绕酿酒行业产品质量技术进步的需要,以酿酒行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联盟组织开展了客座教授讲座、专题研讨会、专家考察指导、国际交流互访等技术学术交流。

联盟分别就八百寿酒业的“金箔酒技术标准完善”项目、缘河酒业的“酒藏工业旅游规划”项目以及五粮液集团的“大曲曲虫综合治理”项目开展了问题调研、资料查询、技术咨询和座谈交流,为酿酒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咨询和项目成果论证服务,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极好参考。

4.通过联盟合作平台,有效缩短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期

联盟的组建极大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转化向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建立起产学研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机制,加强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和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配套化,提高了新型技术的成熟度和工程化水平,缩短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

联盟依托四川大学开展了“基于传统中药和中日酿造技术的药曲发酵食品的开发研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为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公司、中坝酱油公司开发出“西洋参米醋”、“黄芪麦醋”、“红景天酱油”等新技术产品,形成了“西洋参玉米清酒”、“西洋参紫薯酒”、“黄芪红曲山药清酒”等发酵酒工艺并在联盟企业凤和黄酒公司实施了中试放大。

三、对联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酿酒工程人才与技术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搭建了一座产学研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满足了高校、科研院所、酿酒企业的共同发展需求,促进了科研成果效益放大,是提升酿酒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的有效途径,可望有效地解决我国酿酒企业集中度分散、自主创新不足、共性技术缺乏和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但是,由于联盟成立时间尚短,各方面工作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注入,通过创新成果的规模化产业应用,使我国酿酒产业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为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较大国际知名度的酿酒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建议科技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联盟的扶持力度,通过支持联盟持续开发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在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方面形成突破,以形成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规模化示范工程;通过发现和培育优秀人才,使其有机会承担、实施更多的科研项目,从而为我国酿酒行业养成一批产业化技术开发创新大师。

综上所述,酿酒工程人才与技术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搭建了一座产学研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满足了高校、科研院所、酿酒企业的共同发展需求,促进了科研成果效益放大,是促进我国酿酒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的有效途径。联盟的组建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酿酒企业集中度分散、自主创新不足、共性技术缺乏和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联盟通过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注入,通过创新成果规模化的产业应用,必定使我国酿酒产业焕发新的活力,从而为我国打造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较大国际知名度的酿酒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正云,张文学,罗爱民.校企联合促进酿酒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3,(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