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实践性活动开展探析
2016-06-23宋明
宋明
【摘要】因改革深化与经济社会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各种思潮,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多元冲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让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主题实践性活动,强化在积极、主动与创造性的体验活动中实现知识内化,实现大学生在角色性实践中培养与提高自己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控能力、自我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实践性活动
在就业难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从小学就开始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论性的内容与说教的教法已经无法应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与变化迅速且各種信息泛滥的现实。实施主题实践性活动教育既有现实的倒逼,也是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指导下,高校应积极“营造实践育人的环境和建构实践育人的体制和机制”,在多样性主题实践性活动中“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实践性活动的类别
为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主题实践性活动的组织需要多样性的载体,让大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完成自己的社会化与各种模拟性教育,在自己的感悟、总结与教训中完善与提升自己。
(一)文体表演活动主题教育
文体表演活动是当前高校最常见、最常用、大学生最喜欢且参与最多的主题实践活动。根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这类主题实践活动主要有两种:第一,单一主题的文体表演活动。即学校或院校甚至班级根据工作计划或特定时期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一个主题所开展的文体表演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例如,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大学生所做出的某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正能量事件,让各院系或文体社团等开展创作,进行以宣传主人翁精神与对其他学生进行教育的文体表演活动,如专门的话剧演出等;第二,综合性主题的文体表演活动。这类主要是指高校每年的五四汇演、元旦汇演等,其中学校相关部门或院系都会对各节目进行思想性与政治性的把关,在追求节目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同时,实现不同角色实践体验下的教育意义。由于节目或实践活动项目多、意义大,因而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主题教育。
(二)公益实践活动主题教育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公益既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意识,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行为。当前大学生参加公益实践活动,既可以让他们通过各种事件本身去全面地认识社会,也可以激发自己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激情。根据当前大学生公益实践的内容和方法,主要有两类主题:一类是公益服务类主题。即以不特定的人或群体为对象,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他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一般以某种特定的服务为主,例如维持交通秩序、清除小广告、到敬老院服务以及到社区或公园开展体育项目或技能教学指导活动等。这类实践活动一般以学校与其他单位共建的形式展开,是院系或班级有组织、有纪律的活动;二类是困难帮扶类主题。即针对面临特定困难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的群体,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或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或由具有某种特定宗旨与功能的社团组织。例如,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基本的医学咨询服务,教育专业的学生利用暑期等时间开展支教服务等。
(三)社会见习活动主题教育
所谓社会见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为目的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大学生主要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主,不仅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也积极地推动自己的知识从理论向实用技能的转化。有两种实践路径:
顶岗实习。这种实习有两种形式:第一,大学生毕业前夕的实习活动,即到专业对口的单位或企业等开展技能性的实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的转化以及相关职业道德与技能的实践性教育;第二,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根据学科需要开展的实习活动,主要是针对某学科或专业的某个技能的实习活动。例如,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到医院开展一天的病房内务整理实习活动等。通过顶岗实习,让大学生在“技能实训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志愿者活动实习。这种实习既可以是学校、院系或班级有组织性的实习,也可以是大学生自己参加的活动。与上述相似的是,主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习活动。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旅行社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会计专业的学生到某公司或会计事务所开展会计见习活动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实践性活动开展方式
在现有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体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作为独立的学科与体系来开展,也被要求融入进各专业学科中,以多样性的路径来展开。在“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主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下,推进各种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学校常规性开展方式
该活动的开展即在学校的宏观规划下,各院系与班级按照学校的计划或规划,结合自己院系与班级计划开展的主题实践性活动。根据高校学科教学与部门工作实际有两种开展方式:第一,学科性主题实践活动。即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主,结合其他学科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需要来展开。例如,一些校企共建的专业学科,其中某项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就需要大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开展技能学习,到某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技能的实训,并从中学习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与行业公德等;第二,部门性主题实践活动。主要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院系、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学生会与其他社团等,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中,相对某一个部门而言,其活动都是有限的,但在积极发挥集体作用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一张密集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对大学生起到全面性的教育作用,例如学校或院系党委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辩论赛、学校团委组织的群众服务活动、学生会组织的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等。
(二)特定节日性开展方式
利用特定节日开展具有“集体记忆、文化认同、社会动员方面的特殊功能”的纪念活动,让大学生在多载体的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前高校常用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效作用的节日有两类:第一,伟人诞辰。主要是指革命伟人的诞辰纪念日,如李大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及其他的革命先烈等,甚至也包括在高校所在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性杰出人物等。学校或院系根据需要组织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对伟人的生平和精神的回顾中扩大与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视野和境界;第二,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主要是指近代史以来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和民族的危亡有着重大关系,例如五四青年节、九一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八一建军节、七一建党节与国庆节等。这类纪念日的活动既可以是各种事件的回顾与宣传,也可以是主题文艺演出等,让大学生在重温历史中,感受伟大祖国成就取得的不易,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等。
(三)社会共建性开展方式
社会共建性开展方式即学校与其他单位或社会团体在目标与计划一致的情况下,大学生与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常见的活动有两种:第一,相关单位在大学生参与的帮助下完成某种工作。这种情况属于社会上的某个单位发挥组织策划作用,大学生在他们的专业指导下开展某项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大学生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在某个特定的路段或地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等;第二,大学生与相关单位员工一道完成某项工作。这是双方均衡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打造新团队和构建新的人际关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大学生和城管一道开展市场的秩序维护活动,让他们体验城管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增强法制意识、秩序意识与公德意识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实践性活动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实践性活动是把教育与活动的过程融为一体,把知识教育与服务社会的就业技能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体验式教育”中,拓展自我教育路径,增强自我教育实效。
(一)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在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中,无论谁是组织者,大学生都需要在总的计划或规划下,根据实际动态变化的情况,做出切实性的教育:第一,活动需要的知识教育。根据活动的主题,大学生容易知道自己需要准备什么知识、自己有什么可以运用的知识、缺少哪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之间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整合等;第二,活动需要的技能教育。作为实践活动,就需要大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如开展某种制作、某种配合性的技能劳动等,尤其是在学校专业教育中没有学到的技能等。
(二)培养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控制能力,直接决定着活动的开展顺利程度以及活动的秩序状况。因此,在活动中大学生要培养两种控制能力:第一,个人好恶控制。即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等,破坏了整个实践活动的大局,尤其是因为个人的不服从或对某种做法的坚持,导致整个活动方案无法执行等;第二,个人能动性控制。实践中的各种活动,都是经过全面考量后的结果,其中既有教育性的考虑,也有学生安全性的考虑。因此,大学生不能仅按照个人的认知,擅自改变其中的某些细节或环节,致使整个活动目标偏离或为活动的继续进展埋下安全隐患等。
(三)培养大学生自我创新能力
出于纪律、秩序与安全因素的考虑,针对大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活动的事前与事后:第一,在活动之前就把相关活动的内容与方案等告知学生,以征集意见或建议的方式吸引广大学生参与,集中他们的创新灵感与聪明才智,使活动目标更明确、活动载体更完善等;第二,在活动之后,加强活动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工作,让参与的大学生们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加以反思,探究活动的策划、组织、具体实施及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等,其中可以进行创新提高的切入点,为今后主题教育活动积累经验与创新灵感等。当然,在活动中组织者或教师等,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并未影响整个活动大局的创新行为给予积极的支持,避免大学生创新思维或灵感稍纵即逝的现象发生。
隨着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改革与发展的深入,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较为熟练且直接地能运用到工作的技术技能。因此,作为高校就需要积极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他们的专业知识转化和技能培养工作结合起来,在创设学校主题实践平台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实践平台的创建或共建,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四川民族地区高校维护政治稳定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JS14-076。
参考文献
[1]刘小戈,杨耕.实践的基点——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
[2]邹开明.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
[3]秦记洪.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3,(6).
[4]何军峰.试论纪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2,(6).
[5]王晓红.基于实践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