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控的华南模式
2016-06-23
张永慧,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营养学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双硕士。曾在新西兰梅西大学营养膳食与健康专业进修;先后被国家公派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长滩分校,进修公共社会管理专业和学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
张永慧从事公共卫生事业已30余年,他注重以问题为导向转化运用,以全球化发展视野,学习国外先进理念,结合国情、省情创新,实现本地化的应用实践。
2009年,张永慧引入国外风险管理理念与技术,全面应用于传染病和食品安全预警工作,推动建立以解决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以公共资源为基本保障、以社会动员为主要手段、以风险分析为核心技术的公共卫生模式。他创新性地把风险评估理论应用于重大传染病防控实践,组建了广东省重大传染病风险分析模型,形成以实时全面监测、及时科学评估、适时多方沟通、快速有效处置为核心的风险分析技术体系。
近年来,张永慧在广东省逐步建立健全的覆盖传染病、环境危害因素、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及社会舆情等在内的全方位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并形成定期会商、快速评估与深度专题评估等多种方式综合应用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年度与月度风险清单和控制流程图并形成专项评估报告,积极推动公共卫生专业工作在“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中的精准定位。2014年起,张永慧领导的广东省疾控中心,应用半定量风险评估原理为主导的食品安全风险分级方法,确立了广东省风险分析指标和模型,结合食品监督监测数据,分析出该省当前需重点关注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并提出防范策略,为政府快速锁定重点监管领域提供技术保障。
在工作中,张永慧注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开展传染病防控策略研究,服务重大疾病防控实践。他结合地区公共卫生工作特点,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监测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工作,并主持中英瑞气候变化与健康项目研究。
张永慧基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注重探索应对策略,多次牵头研究和组织应对传染病疫情。他利用研究成果制定分阶段、分区域甲型H1N1防疫策略和居家隔离治疗等措施。他率先提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分级风险管理策略和活禽市场管理分级响应策略,推进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牵头起草《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生鲜家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
此外,张永慧还创新了监测检测技术,提升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识别和应对能力。他首次在国家层面规范了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应对处置,主持制定涵盖食源性疾病主动识别、暴发调查与处置等系列规范指南性技术文件。张永慧带领技术团队率先运用基于分子分型的识别技术,建立全国库容量领先的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指纹图谱库,构筑包括“一网三库”的暴发综合识别平台,应用于暴发的早期识别。他率先在国内开展分子溯源技术比较研究,应用于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查因。
张永慧率领研究团队发明快速筛查8个目标致病菌的复合型基因芯片,研发苏丹红、三聚氰胺检测试剂盒,在国内首次发现诺如病毒新变异,在国际上首次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孔雀石绿、苏丹红)。2016年,张永慧牵头开展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识别与应对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