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的“海归责任”
2016-06-23
谓公共卫生,是以政府为导向,以预防医学科学为基础,以群众为对象,目标在于公众健康和社会的最终发展。
预防医学代表着现代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预防医学是当代中国最紧迫的任务,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社会遭受到重大疾病和灾荒,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不断威胁,慢性病负担的日益加重,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社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使推进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愈益迫切。
西方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源于工业革命,在中国则起步于近代。海归是公共卫生近代化的重要力量。作为中西文化的桥梁,他们在传播国外先进预防医学理念、引领前沿科研发展、应对防治公共卫生事件、健全践行卫生制度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当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举足轻重的生力军。从事公共卫生研究的海归中,大部分都登上了预防医学的宝塔之巅,成为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毒学、免疫学等领域的佼佼者,从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的重要奠基者。
推动全球卫生科研发展,积极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对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事件,海归积极推动建立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的防控工作,查明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发展趋势,研制我国疾病诊断试剂,建立疾病检测、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监测的实验室网络;制定国家中长期规划、技术策略和诊断标准;研究针对中国人民健康的新发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和干预措施,探索埃博拉病毒流行规律与入侵机制,为应对埃博拉病毒疫情及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带领首批移动实验室检测队伍出征塞拉利昂,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开展流行病学队列研究项目,致力于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推广营养膳食健康,推动妇幼卫生保健,并研究环境污染、职业因素、辐射危害的干预措施,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证据,等等。这些工作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维护国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莫过于2003年的“非典”危机。从危机的突然爆发到最终解除,都从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共卫生事业对于人类健康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治及宏观经济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贡献。
也是从“非典”开始,让我们把公共卫生和留学生这两个元素联系得如此紧密。那段时间,数十万尚在海外的中国留学人员与华人专家的智慧和资源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海外学人同此凉热,倡议声援,建言献策,捐款捐物,参与科研攻关和临床治疗……他们没让国人失望,在危机面前,表现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境界。“非典”这块试金石,试出了海归的心态、能力,甚至是缺陷和不足。无论如何,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海归的责任越来越举足轻重。
建设全国疾病防控体系,培养优秀专业人才队伍。在中国公共卫生薄弱的初期,近代海归筚路蓝缕、不懈努力,为建立全国疾病防控体系立下了不朽功勋。实施和组建国家、省、市、县、社区5个层次的疾病防控机构,形成了一个多部门协作的中国公共卫生联盟,共同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把西方先进的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介绍到中国,并在中国大地实现本土化。
此外,海归专家学者也是预防医学学科的带头人,是中国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项目的倡导者和最早实践者,始终参与和关注人才培养,提升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培育国际卫生人才,组建国际卫生志愿队,打造一流的疾控专业人员队伍。
这里不得不提到两位先驱的名字:伍连德和何观清。
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的伍连德,是中国防疫、检疫事业的先驱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知识广博、敏于观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组织才能,在防疫、检疫、兴办医院、医学教育和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发起创建中华医学会。
中国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何观清,早年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他为中国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为中国流行病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何观清眼中,自己的责任不仅是研究流行病学,也包括教书育人。他在医学和公共卫生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60年,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永远是值得后人借鉴和继承的宝贵财富。在当今的中国公共卫生领域,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都是经他手浇灌过的芬芳桃李。
实施公共卫生科研项目,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在科技部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公共卫生领域,海归专家学者占了半数以上。如果说海归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重要奠基者,那么这一群体建立的科研机构所取得的科研成就在中国当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划时代意义,其科学研究成果受到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的赞誉。他们还创办公共卫生专业刊物,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积极投身科研开发,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引入全球新技术、新思想和先进管理经验,提升中国疾病防控的核心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如今,“非典”已过去十几年,公共卫生领域的翘楚中,积聚了越来越厚的留学履历。当然,我们的公共卫生并未因“非典”的远去而高枕无忧。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很多传染病、慢性病问题还在解决之中,各种新生突发疾病、各类环境问题又接踵而至。这是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是需要更多人担负起的社会责任。在这个海归已经不再时髦的年代,其担负的责任却愈发重大而艰巨。国内外多年的历练,让他们有了更多攻坚克难、挑战权威、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底气。在普通民众眼里,公共卫生领域的很多工作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这也为他们的这份责任增添了一份崇高和敬意,但就像中科院院士、传染病研究专家高福所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