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民活得更健康
2016-06-23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我国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健康得到显著改善。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实施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公共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对广大公共卫生工作者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一方面仍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长期积累和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工作经验,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新兴科学技术研究解决公共卫生问题,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创新发展,使全体国民不仅活得长寿,更要活得健康、活得有质量。——何纳
何纳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常委、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埃默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1994年7月起,何纳先后在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2005年4月-2013年3月兼任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1996年1月-1997年8月,何纳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传染病与热带病研究中心访问学习,从事血吸虫基因组研究;1999年8月-2003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流行病学博士学位,从事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获该校2003年度公共卫生学院最优毕业生奖和美国国家公共卫生协会终身会员荣誉。
归国后,何纳主要从事艾滋病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尤其注重从公共卫生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创新研究,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十一五”期间,针对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单阳夫妻间HIV传播的科学问题,何纳团队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减少HIV感染者二代传播预防干预研究”发现,抗病毒治疗可减少66%的夫妻间艾滋病传播。该研究成果有力促成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艾滋病单阳家庭扩大抗病毒治疗以减少HIV新发感染的重大政策举措。全国艾滋病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从2012年初的49%上升到2015年底的78%,HIV新发感染率则从2012年初的2.6%下降至2015年底的1.0%,取得显著效益。
“十二五”期间,针对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疫情快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暴露前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PrEP)以减少HIV新发感染策略的急迫形势,何纳团队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MSM人群日服抗病毒药物预防HIV新感染研究”发现,日服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TDF)可有效预防MSM人群HIV新发感染,但该项措施在该人群中接受度很低,由此提出“目前我国暂不适宜在MSM人群中大规模实施PrEP”的政策建设并得到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