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自己“活”起来
2016-06-23史莉
史莉
摘要: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影响着今天的幼儿教育。“活教育”呼唤“活”的儿童,“活”的儿童呼唤“活”的教师。要践行“活教育”思想,就要理解“活”、读懂“活”。活,在单元教育课程中,特别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可以解释为激活、放活、唤活、励活、启活。教师只有让自己的专业成长与“活”一致,才能理解活教育,把握活教育的精髓;才能从普通变特色,从特色教师走向“活”教师。
关键词:陈鹤琴;活教育;“活”的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A-0049-03
一、“活”的儿童呼唤“活”的教师
拜读陈鹤琴的著作,一个故事特别有趣。有一天,陈鹤琴问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你曾见过松鼠吗?”女孩回答:“看见过的!”陈鹤琴又问道:“有多大?”女孩举起两手的食指在空中比画约摸两寸距离,回答道:“这样大!”陈鹤琴继续问:“你在什么地方看见的?”女孩回答:“在书上。”然后她拿出一本油印教材递了过来。陈鹤琴翻开一看,教材画图上的那只松鼠画得非驴非马,根本不像一只松鼠……这位六岁女孩的回答让陈鹤琴陷入了深思。在陈鹤琴看来,“若要教小孩子知道松鼠这样的动物,教师最好带领他们到树林中去看活松鼠,次之把松鼠拿了来给小孩看,务使他们得到一种正确观念。”这就是“活教育”思想,它鼓励我们向大自然、大社会寻求答案,鼓励教师做一个会使用“活”教材的老师,而不是一个只会在书本上照本宣科的教师。
(一)园子是“活”的
陈鹤琴说过:“要知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中求得,也应在自然界获得,什么‘动物学,什么‘植物学,什么‘地理,什么‘常识,大概都是可以从自然界中学得的。我们在书本中看死的标本,死的山水,不如到野外去看活的动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
幼儿园有很多的树,在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不同的颜色,闻到不同的芬芳。春天,从陈鹤琴故居旁盖满红色的枫树道往前后院看,铺满柿子林的二月蓝、纤细的垂丝海棠、怒放的樱花、闪烁的金钟、绽放的紫荆、娇媚的梅花和桃花,满园的花浪,宛若彩云铺落在庭院里。夏天,柿子、桃子、葡萄、石榴、橘子挂满枝头,来往于前后院中,夹道的绿色植物拍打着孩子们的脸颊,仿佛向后院的大班孩子告别。秋天,是幼儿园最美的季节,不多见的金桂一簇簇、一层层缀满枝头满园飘香,南京标志性的梧桐树张开五指托举着沉甸甸的黄冠,酝酿了一个夏季的枫叶以鲜艳的红色向孩子们展示秋天的风采。冬天,当百花静养,万物驻足的时候,一束束、一朵朵的腊梅在寒风中发出阵阵冷香,沁人心脾……为了营造“活”的园子,我们在葡萄架下架设了休闲长椅、在鱼池边搭建了探险小屋、在柿子林下安装了攀登架、在梧桐树下摆置了旋转滑梯,孩子们玩中乐、乐中学、学中成长。
(二)课程是“活”的
陈鹤琴说:“总体来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
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会唱一首歌——《小兵丁》:“我是一个小兵丁,哒哒哒,向前进,你是一个小兵丁,跟我前进,拍拍手,踏踏脚,一二三,三二一,我们都是小兵丁,小兵丁是我……”《小兵丁》由陈鹤琴改编作词,也是他最喜爱的歌舞表演节目。在今天的幼儿园,《小兵丁》已是保留曲目,更是表演游戏的王牌节目。单元课程有近百年传承的内容,也有随儿童需求生成的内容。课程强调随着儿童的变而变,以儿童的天性为首要依据,以儿童的需要为选择依据。从预成到生成,从教师决定到儿童自主,从集体教学到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幼儿园的课程成为幼童本位的课程,成为游戏的课程。
(三)材料是“活”的
陈鹤琴说:“小孩子玩的玩物是要‘活的,不要‘死的。所谓‘活的玩物就是变化很多的,小孩子玩了不容易生厌的;所谓‘死的玩物,就是呆板的,不会变化的,小孩子一玩就要生厌的。”
在幼儿园《游戏组织参考要项》中,有关于材料的具体要求:①操作性、可变性高。②种类丰富、数量充足。③安全卫生、宜重复使用。④摆放位置合理。“活”的材料让师生拥有了“活”的资源,“活”的资源让游戏有了“活”的效果。
二、“活”的教师读懂“活”的教育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有读懂“活”教育,理解“活”教育的精髓,才能运用“活”教育。下面以音乐特色教师的培养为例,看一位教师如何从音乐技能型教师走向“活教育”的教师。
(一)音乐教育中的“活”语言
音乐教育的“活”语言包含口语、眼神、动作等。陈鹤琴说:“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因为人的动作可以直接影响小孩子的动作,他看了就可以模仿。一张死的桌子,一把死的扇子,虽然可以给小孩子一种刺激,但是有时候桌子、扇子,竟会不发生什么效力。”
在孩子们倾听音乐《玩具兵进行曲》后,教师精心创设了一个选礼物的游戏情境,按幼儿人数准备了不同的头饰(小姑娘、小狗、小士兵、小猫等),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一个礼物胸饰,并佩戴在胸前。要求孩子们选好以后,把自己当成是角色,想出该礼物的动作,然后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出所佩戴胸饰的角色的动作。游戏一开始,一些表现能力强或是积极勇敢的幼儿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礼物,并上来表演,但是,相对内向的涵涵戴了胸饰却始终不敢上来。教师轻轻走到涵涵身边,弯下腰,轻轻地拥抱着她,用含笑的眼睛注视着她,并在她的耳边鼓励着:“你真是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你会跳得更好看。”涵涵备受鼓舞,有点害羞但是同时又充满自信地走向大家,终于和着音乐的旋律做起了动作。往往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和支持、信任。
(二)音乐教育中的“活”组织
音乐教育中的“活”组织包含师生互动、差异帮助、激情暗示。陈鹤琴指出:“凡能够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
《安娜波尔卡》是一支欢快优美的乐曲,我们根据音乐的性质,将它设计成《有趣的玩具盒》。教师创编了相关故事之后,引导幼儿听音乐、讲故事。刚开始,孩子们不能进入状态,于是教师就随着音乐,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暗示:用扛枪并向前踢脚的动作表现小士兵,用双臂打开在身体两侧作上下飞舞状来演示小鸟,用双手拎裙子来表示小公主。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体态动作理解音乐。在互动中,孩子们听懂了,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他们积极创编了小士兵、小鸟、小公主的动作,在音乐中想象着,随音乐舞蹈。在教师提供的音乐氛围中,孩子们用“动”态的方式理解了“静”态的音乐形象,创新潜能得到了开发,更提高了自信,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爱好。endprint
(三)音乐教育中的“活”方式
音乐教育中的“活”方式包含从室内到室外、从看到听、从模仿到表现等。《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必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可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在舞蹈《斗牛士》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观看了斗牛表演以及《西班牙斗牛士》的舞蹈录像,孩子们喜欢极了,于是教师将这个舞蹈稍加改动变成了早操的律动,用抬头、侧立、耸肩、左手叉腰、右手有力地张开并上举等来表现斗牛士的元素动作,用双手拎着裙摆夸张地围斗牛士转圈来表现观众的动作,两个元素动作随整首音乐乐段的变换而交替使用,让孩子们到室外尽情表演。在课余时,在操场上,在家庭里,孩子们常常会“露一手”做一个抬头叉腰的亮相动作。瞧,孩子们化身为一个个英勇的“斗牛士”,稚拙的动作,无畏的神情,真让人忍俊不禁。
三、从特色教师走向“活”教师
每个教师经过几年的带班经历,会慢慢地从一个不熟练的教师历练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比如有些教师是音乐特色,有些教师是美术特色,还有些教师是数学特色等等。我们认为,光这样还不够,一个教师最终应该成为“活”教师,应该在孩子们一日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和家长在一起,和同行在一起,都能给大家“活”教育指导的教师。
(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活”教师
皮亚杰曾说:人类依赖于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幼儿更是必须依赖于人类给他创设的环境才能生存,才能正常发育成长。
实施“活”教育的活动区不仅能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亦为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其积极意义体现在创造力、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交往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为活动区准备了废旧纸盒、饮料瓶、酸奶盒、果冻盒、牙膏盒等等。在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画画、一起剪纸、一起手工的过程中,废旧纸盒、饮料瓶、酸奶盒、果冻盒、牙膏盒在我们的手里转眼变成了漂亮的“花篮”、“可爱的娃娃”和新颖的“消防车”。孩子们通过这种活动,既动手又动脑,同时促进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孩子们一起在“寻找恐龙”的区域里,发现了恐龙的许多秘密,还把家长的资源也调动起来,一起到常州恐龙园继续寻找,并将找寻到的蛛丝马迹记录在区域中。
在活动区的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游戏,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内在需要,也促进了孩子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在这里,孩子们不仅与各种材料交流,而且能够与活动区中的人进行自由交往。
(二)和家长们在一起的“活”教师
当今社会要求家长和教师一起共同教育他们的子女,不同学历、不同层次的家长和我们教师之间教育观念、思考角度等不同,常常会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家园共育的难度可想而知。作为一名教师,要会用“活”教育的思想帮助家长正确地理解我们的教育,并配合我们开展工作。陈鹤琴说: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
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中,应学会倾听,从家长的倾诉中了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真实状况,与家长共同商议家校共建的最佳教育方案。教师还应学会转移,消除部分家长的误解和不良情绪,大部分家长会在教师理性的转移中,认清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教师,家长自身也应承担监护人的不可推卸的教育和培养的责任。
(三)和教师们在一起的“活”教师
陈鹤琴的《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第十六条指出:教师教教师。所谓教师教教师,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开教学或者巡回教学之类。这是现代教育方法上的一种趋势,不仅可以在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举行,同样可以应用“分组教学、共同研究”的原则,推行到所有幼儿园,提高所在幼儿园中层教师的教学水平。
和教师们在一起的“活”,包括和组员的有效沟通。所谓有效沟通,就是通过听、说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天的我们更应该让儿童在幼儿园里自由地活动,随意地游玩,吸收新鲜的空气,享受天然的美景。我们要让陈鹤琴“活教育”实验的光彩熠熠生辉,影响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丁伟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