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幸福的阳光照亮每个童年梦想

2016-06-23顾万春李志芳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幸福教育学校文化课程

顾万春+李志芳

摘要:学校的发展本质是文化的发展。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孕育高品质的教育,高品质教育可以实现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诉求。提炼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并将之融入学校的理念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和师生文化,以此塑造学校独特的文化品格;以师生幸福为愿景,汇聚学校资源力量,激励主体文化自觉并主动发展,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幸福教育文化,以此促进儿童现实和未来终身可持续的幸福成长。

关键词:学校文化;幸福教育;课程;课堂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A-0042-04

无锡市旺庄实验小学原名无锡县私立崇诚小学,校名源自《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学校诞生于1934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薪火相传半个多世纪,积淀下丰厚的办学传统。以“诚智”为核心的价值观被一代代旺小人认同与传承,成为旺小教育的独特文脉和鲜明气质。高品位的文化孕育了高品质的教育,从“十五”、“十一五”到“十二五”的10多年间,经历新一轮课程改革,学校对育人理念、课程教学、师资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尊重儿童本真,遵循教育本质为基点,以教师和学生终身幸福为诉求,通过传承和创新,精心打造独具校本特色的幸福教育文化,为学校高品质教育的发展探寻逻辑起点和核心内涵。

一、理念文化:幸福教育的价值追求

文化是学校成长的土壤,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学校结合历史文脉,梳理学校办学传统,为幸福教育奠定文化基础。寻本溯源,“诚智”校训,寥寥数语,阐述如下:崇诚故校,崇诚为先。说文曰:敬信无伪为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乐智新庠,乐智不穷。管子曰:四时能变为智。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诚为智之率,智为诚之资。尾生抱柱,诚而不智,浑然不知其变;晋武多智,智而不诚,不免遗笑青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诚则国诚,吾当以诚向善,以智求真,共迎此万世一时。

校训,是一个学校文化的源流,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诚智”校训,凝练了品格和能力两个范畴的育人目标。诚即真诚、忠诚、诚信;智即才智、机智、睿智。诚为智之本,智为诚之资。诚心启智,真心育智。学校立“诚智”校训,旨在要求全体旺小师生,成为诚实而有才智的人,养成言行一致、勇于担当的品格,培育明辨事理、有远见卓识的能力。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生活中愉悦的满足感,是对人生的一种积极体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憧憬。幸福教育就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幸福,学会如何获得幸福,提高发现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本领。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我们以此确立“追求高品质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培育学生气质,提升教师风范。

我们坚信,教育的本质就是启迪品格、生成智慧,高品质的教育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拥有诚智品格的人一定会拥有幸福人生。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我们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人格的完美、智慧的聪颖、体魄的强健,培养文明有礼、好学上进、活泼健康、情趣广泛的诚智少年,致力于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在教师发展目标上,我们着力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倡导诚以向善,提升教师职业操守,培育仁爱、忠诚和无私的教师品格。我们倡导智以求真,提高教师能力,培养研究、反思和创新的教师专业素养,激发教师的生命自觉,把握自身生命发展的主动权,实现教师个体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

二、教师文化:幸福教育的人文主张

不同的幸福观决定着教师对职业的不同的幸福感受。加拿大著名教育家克里夫·贝克(Clive Beck)博士认为:“道德品质是促进人类幸福,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是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必要前提。

1.品德为先,修以养德。我们将师德作为提升教师职业幸福的首要内容,着力于使教师成为诚以向善、智以求真的生命个体,帮助教师唤醒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激发自我发展的动力,不断丰富完善自我,理性追求职业的幸福。通过榜样引领、践行提升等途径,帮助教师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促进高尚师德的养成,构建美好心灵家园。

2.专业为本,炼而获能。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我们从课题研究、课改创新、课堂反思切入,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培育优秀教师群体,培养教师研究、创新、反思的专业素养,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修炼教学本领,提升业务能力,获得专业成长,体验职业的成就感,从“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到“桃李满园”,收获教师的幸福人生。

3.团队合作,和而得道。我们把建设一支和谐奋进的教师团队作为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青蓝工程”、“222素养提升工程”、“三名工程”,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同学同研同进。学校为每个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高品质专业生活,促使教师在勤奋中收获充实,在奉献中体验快乐,在集体中获得智慧,在创新中实现理想,使每一位教师获得成长的快乐、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

三、课程文化:幸福教育的行动指南

课程具有全面的育人功能,因此我们要让课程的目标整合、结构优化、内容充实,使课程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儿童发展,顺应教育规律。这种基于全面育人功能的课程才能使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好地适应儿童人格的完善和身心的健全发展,使儿童真正体验到教育的幸福。

1.课程目标突出“融”。人,因教育而成为人;教育,因人而存在。教育应该从培养“全人”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培养整体的人、全面的人。人性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可以用下表表示:

教育在传统上被分成德育、智育、体育。传统的智育偏重于人的认知方面,忽视了人的情感方面,如音乐课教学乐谱、技法,而对于我们为什么要唱歌、音乐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却很少涉及。本课题中课程目标的设置突出融合,德育重视个体性与主体性的统一,体育强调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智育主张知与情的统一。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体现出“人性”,才可能创造出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endprint

2.课程内容强调“合”。小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月光曲》,了解了音乐家贝多芬的一些品质,同时在音乐课上了解了贝多芬的作品与生平简介。原本这些知识是相互割裂的、零碎的,因缺乏共同的背景而容易被人忘记。音乐老师通过一番重构,以《贝多芬之路》为题,作一次专题的介绍,把作品与人品(故事)串成贝多芬这个人物的一生,让学生欣赏,从而使学生获得了对贝多芬这个人完整的认识。在设计这类课程时,所选择的内容打破了原有学科的界限,以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为原则,把原有零散的知识加以组合、重构。

3.教学方法注重“通”。幸福的教育受益于方法。教育方法可以在各个学科之间互相融通,有益补充。例如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抛出一个问题—引发一个猜想—提出一个假设—获得一个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同样可以运用于数学课,以改革、完善、创新数学教学。当然,我们也认为,一堂课不应单调地使用某一类型的方法。一堂课就像一首歌,它要由多种教学方法综合演绎而成,从而培养素质全面、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发展奠基。

课程目标融合,课程内容联合,教学方法融通,这样的课程特征能更好地体现全人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四、课堂文化:幸福教育的实践方式

幸福的课堂生活是旺小幸福教育文化的一个缩影。学校幸福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建立,为幸福课堂文化提供了导向,各学科确立自己的幸福课堂标准,把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幸福教育的因子,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1.互动生成的幸福课堂。互动生成是指师生在平等合作氛围中通过交互性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成有价值的新问题、新知识、新思想,从而让学生激发生命活力,在认知、思维、情感、心理等方面实现主动建构,获得发展。我校语文课堂注重情境、情趣和情智,倡导情理交融、智慧生成。

2.体验发现的幸福课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发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发现中体验探索的快乐。我校数学课堂追求感知、体验、发现,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广阔的思维中,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3.快乐成长的幸福课堂。“国际课堂”是我校创新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以活动的方式,注重参与,激发快乐体验。外籍教师给一年级同学教授“Clothes”(衣着)的相关内容,学习表示颜色的单词,课上采用听说、表演、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最后老师用所学知识给学生展示了一条美丽的彩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积极参与,配合默契,在欢声笑语中学习英语。万圣节到了,Abe老师通过看图学词、看图抢答、画画涂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带领大家学习万圣小故事。老师寓教于乐,师生积极互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万圣节词汇,了解了西方的节日文化,还增强了国际交流意识,开拓了眼界,从而提升了学习能力和人生智慧。

五、学生文化:幸福教育的生活样态

学生文化是指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行为规范、言语表达和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生活方式。学校通过开展“七色花社团”、“多彩文化节”等活动营造幸福的学生文化氛围,培养多种潜能,让学生快乐成长。

1.快乐班集体,润泽学生心灵。一个充满幸福感的班级能引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温暖心灵,充盈精神,达成生命的健康发展和自我实现。为创建这样的幸福班集体,我校开展“五星”班集体建设活动,要求每个班级围绕“文明、好学、健康、互助、快乐”制定班级目标,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导向,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开展积极的班级特色活动。在争夺“五星”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来自秩序的和谐、源自美德的快乐。

2.七色花社团,点燃智慧火花。学校社团是打破班级界线,以学生爱好、兴趣、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纽带,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的一种组织,具有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等特点。学校创办了七色花十大社团,培育学生的七种品格。红花瓣是谦逊礼让的仪态,橙花瓣是向善感恩的品质,黄花瓣是正直勇敢的品格,绿花瓣是健康乐观的风貌,青花瓣是好学上进的习惯,蓝花瓣是丰富广泛的情趣,紫花瓣是合作创新的意识。学生们在囡囡舞蹈、春之声民乐、小旋风轮滑、喜羊羊动漫等十大社团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扩大了求知领域,完善了知识结构,丰富了内心世界,培养了合作能力,对推进幸福教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多彩文化节,感受童年幸福。学校根据一年的时令、节庆,每年举办“六大节”活动,形成了校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读书节,与书为友,浸润经典文化,拓展知识视野。艺术节,开发潜能,发展特长,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体育节,参与各种竞技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科技节,在各项科技活动中,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发挥聪明才智,体验创新的喜悦。双语节,创建平台,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增强国际理解力。数学节,开展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活动,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现象、理解数学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内涵。学校多彩文化节是一种校本化的活动课程,使孩子们的学校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更符合孩子们的个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在享受幸福的童年生活中陶冶情操、提升阅历,丰盈生命。

学校以学生幸福为价值诉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更贴近、更真实地看待成长中的每一个学生,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在校园里,快乐的班集体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温暖,多彩的课程使学生享受到童年的精彩,高品质的学校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童年的美好,为学生未来生活播下了一颗颗幸福的种子。

责任编辑:丁伟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幸福教育学校文化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幸福教育课程:儿童个性发展特需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