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忧伤的女孩
2016-06-23马志国
马志国
走不出忧伤的女孩
马志国
18岁的姗姗,原本是一个开朗活泼的高中生,而现在,她却陷入了悲伤的漩涡,怎么也走不出来。
大约三个月前,姗姗家遭遇了不幸,久病的妈妈永远地离开了她。没有了妈妈的家,好像也没有了温暖,没有了阳光,悲伤笼罩了姗姗的心,姗姗整日与泪水相伴。爸爸心疼姗姗,亲友关心姗姗,同伴安慰姗姗,姗姗周围的人都很关心她。
几天后,姗姗回到了学校,大家都以为姗姗会慢慢地好起来。可是,姗姗却陷入悲伤的漩涡走不出来了。很长一段时间,姗姗听不进课,读不进书,总一个人愣神,总想着妈妈去世这件事儿。既然上课什么也听不进去,姗姗就干脆听一些悲伤的歌,写一些悲伤的文字。有的时候,姗姗还会找个没人的地方吸烟。一个从没吸过烟的女孩子,居然一连吸上两三根。这样下去怎么行!这可把同学们吓坏了,大家就给姗姗更多的关心,更多的温暖。可越是这样,姗姗似乎越是走不出悲伤。
这可怎么办?同学们想到了心理咨询,这或许能帮助姗姗走出悲伤。于是,同学们陪姗姗来到心理咨询室。同学们先向心理老师介绍道:“我们知道她很难过,但是,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女孩,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应该能够好起来了,至少能正常学习了。但是,同学们对她的劝慰根本就没有用,她自己也说过,最受不了别人的劝慰。可我们不劝她,她又总是这么悲伤,这么痛苦。我们感觉她好像总在纠结妈妈去世这件事儿,怎么说呢?这好像是她的一个借口……”
一个借口?为什么同学们觉得这是一个借口?
我开始单独跟姗姗谈话,我跳过了关于姗姗母亲病逝的情节,直接谈起了她的学习情况。原来,姗姗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曾经是上游,可上学期最后一次考试却到了中下游。于是,这学期的两次考试,姗姗都没有参加,准确地说,是逃避了。目前,很多学科她都学不进去了,或者说干脆不学了。珊珊说,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学不进去,就是没动力,感觉努力也是白费劲儿。有时候,知道自己应该为爸爸、为自己好好学习,可就是不管用,就是没动力。于是,这时候她就会想起自己不幸的遭遇,就会想起妈妈……
“你妈妈一定是位好妈妈,但是,你扪心自问,敢说自己是好孩子吗?我觉得你算不上一个好孩子!你知道马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吗?”我的话语中没有同情,没有劝慰。
面对我近乎冷漠的提问,姗姗止住了快要流下来的泪水,泪眼模糊中抬起了头,开始了深刻地思考。
我与姗姗谈到了许多失去父母的孩子,谈到了他们勇敢地、坚强地成长的故事,谈到了18岁意味着成人,谈到了成人就意味着要勇于担当,谈到了担当就意味着不管遇到怎样的遭遇都要勇往直前。随着谈话的深入,姗姗眼里慢慢有了神采。
其实,姗姗不是不想做一个好女儿,不是想自暴自弃,而是找不到希望了。她的悲伤,其实是无望。庆幸的是,姗姗还没有彻底绝望,她希望有一种力量能拉她一把。这正是姗姗来访的潜在动机,也正是我没有给她安慰和温情的理由。因为姗姗此刻需要的不是温情,不是安慰,而是激励,是激发,是警醒,是帮她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只有找到希望,姗姗才能走出悲伤的漩涡。
怎样才算一个好孩子?怎样才能找到希望?这是姗姗开始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要着力讨论的问题。就此我们展开了讨论。最后,我讲了一头驴的故事。一天,一个农民的驴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在井里凄惨地叫,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很多精力去救驴。于是,农民请邻居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叫。不一会儿,令大家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了。这时,农民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驴将砸到身上的土纷纷抖落到脚下,用力地踩踏,来把自己一点点垫高。就这样,没过多久,奇迹出现了,驴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纵身跳了出来跑开了。
故事的启迪是深刻的: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姗姗也领悟到,只要心中的希望不灭,最终就能自救成功。临别时,姗姗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姗姗的双眼第一次闪动着希望之光。
姗姗是带着轻松的笑容再一次来访的。蓦然间,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了:这是那个悲伤的女孩吗?
再次坐在一起,我才发现姗姗笑起来很漂亮,很阳光。珊珊高兴地告诉我,上次的交流点醒了她,她重新看到了希望,学习状态也好了,能集中精力听课了,愿意和同学交流了,好像心里又有了阳光!她想好了,自己已经成人,要好好生活才无愧于妈妈……
看到姗姗终于从悲伤中走出来,我欣慰极了。我告诉姗姗:“为了自己,为了爸爸,要好好生活。其实,你是个好女孩。你不会怪马老师上次的话太冷漠、太无情了吧?”姗姗笑了:“我知道您是为了唤醒我,为了我早日跳出悲伤的漩涡。”
在前面那段很长的日子里,姗姗为什么久久地走不出悲伤的漩涡?这是因为姗姗潜意识里采取“鸵鸟策略”,进行心理自我防卫。鸵鸟遇到难以摆脱的困境时,就会把头扎到沙堆里,以此来逃避困境。姗姗也是遇到了难以摆脱的困境。这个困境就是学业的困境。一个学习成绩上游的学生跌到了中下游,因为妈妈的病逝又耽误了一些课程,成绩又下滑了。怎样面对、摆脱这样的困境?无望之中,姗姗一头扎进不幸遭遇中,以此来逃避眼前的困境。于是,不幸和悲伤成了她学习学不进去的借口。因此,与其说姗姗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不如说是她不愿意走出来,因为沉浸在悲伤之中可以让她逃避眼前的学习困境。
姗姗是个悟性很好的女孩,她边听边点头。我们谈到这里的时候,她睁大了眼睛:“哎呀,您说到我心里去了,怪不得之前我不喜欢别人劝我,别人越劝我,我就越难受。原来,我不是在悲伤,而是在拿悲伤当借口,给自己的不学习找一个理由。”
姗姗的感受很准确。起初她需要同学们的关心和劝慰,但是,渐渐地,她已经不是在悲伤,而是在拿悲伤给自己找托词,也就是同学们说的“借口”。所以,后来大家的劝慰反而会让她更难受。只要姗姗自己从悲伤中走出来,她的生活就会回归正常。只要回归正常,姗姗就能更好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