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安全措施在急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2016-06-23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安全措施质量管理门诊

戴 瑜

优化安全措施在急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戴瑜

510220广州市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心注射室

摘要目的:改变中心注射室输液的流程,区别以往的操作方法,达到护理治疗安全的效果。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应用移动通讯技术,推车到患者前注射,加强输液过程的巡视,执行每日的质量管理,使用绩效考核。结果:与传统的输液流程相比,使用移动通讯技术能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了护理操作中的差错,每日护士长或组长跟班,及时发现输液操作中的问题;绩效考核提高了护士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护患关系,让患者对医疗和护理安全放心,对治疗有信心。结论:通过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提高了输液室的工作效率,确保了输液治疗安全。

关键词门诊;中心注射室;安全措施;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1.073

我院中心注射室负责急门诊成人和儿童输液的治疗任务,输液室24 h开放,每日平均输液400例,最高峰时达到600多例。因患者流量大、随机性强、注射等候时间长、护士人手不足等因素,中心注射室经常成为护理安全及投诉纠纷高风险科室,为此我们对输液室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以确保输液安全,缩短患者等待的时间,使患者尽快得到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我科实行的是24 h工作制,每日输液量约400多人次(包括成人、儿童、急诊、发热),还有抽血、注射等治疗操作。中心注射室共有护理人员17名(其中包括护士长1名),年龄22~53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护士8名。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12名,中专学历2名。通过改变工作流程和质量管理等方法,在工作量不断增加而人员无增加的基础上,中心注射室输液的安全质量明显提高。

1.2方法优化措施:(1)设置叫号机、刷卡机,引进PDA移动通讯设备。患者到叫号机前刷卡取号(上面有刷卡的时间),接诊护士热情接待并指引其将药物处方病历放入篮子里,指引患者在座位上等候输液并带有微笑地告知:药液要充分溶解,您需在座位上等待15~20 min。同时提醒患者进食,询问是否需要排大小便,如厕时注意防滑。接诊护士核对正确处方药物剂量和电脑医嘱相符后,打印处方条码及患者身份识别码,微笑着贴在患者手臂上,引领患者到座位处等候。在输液过程中,随身携带的PDA呼叫比固定距离呼叫更快捷方便迅速,护士能第一时间在显示器上看到,快速赶到患者身边[1]。(2)改变护士操作方法,主动推治疗车到患者座位前注射。在推车滴针的同时护士能不断地巡视和观察病情,护士来回推车输液,不断地观察输液完毕的患者,无需患者呼叫,护士能及时得知要拔针。(3)设置巡视位,加强输液的巡查。每天增加1位巡视护士协助输液,输液中患者如有不适,能够及时抢救,这也是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体现。(4)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制度规范化。中心注射室输液的患者来自急门诊,成人和儿童每天的输液量较多,每个患者都希望能得到及时治疗,等待时间稍长便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因此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输液质量。护士长需要有每日的质量管理登记簿,登记发生的各种事情,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通过工作量来进行绩效分配。试行后护士们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1.3效果评价自2012年12月起,科室每月不定时发放“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及防跌倒告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输液室环境、流程快捷(治疗等候时间)和工作效率(巡视时间)及对护士的满意度(服务态度、注射知识宣教、输液注意事项、防跌倒告知),总分为100分,大于90分即为满意。由护士随机发放给3例患者填写并即时回收,在每月的20号提交给护士长。截止到2014年9月共收集到885份有效调查表,并随机抽取2012年1~10月885份调查表进行比较。护士长每月对每位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考评,从输液室环境、流程快捷和工作效率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每日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跟巡输液,及时发现各种不同的操作缺点,用持续改进质量簿来登记,作为跟进和绩效考评。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优化前后患者对输液室满意情况比较(表1)

表1 优化前后患者对输液室满意情况比较 例(%)

2.2优化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比较(表2)

表2 优化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分,±s)

3讨论

我院中心注射室负责急门诊的各种注射,每天24 h运作,以前手工操作让患者将药物和注射单放在篮子里,患者站在一旁看加药过程,还生怕护士加错、加少药,但这样出错率反而更高。患者在等待的时候没有固定的座位,打上输液针后本应由护士指引到座位上,但很多患者拿到输液瓶就自行到座位上;没有护士跟踪和及时巡视;患者自行调滴速等,使输液中存在很多不安全的隐患。

以往的大型输液流程为摆药→加药→打针→拔针,流水作业看似很快,但有很多漏洞:(1)由患者自己将药物放入蓝子里,没有护士接诊查对患者的处方药物剂量是否正确。(2)遇年老耳聋听不清自己姓名的人,不知药物是否属于本人。(3)因没有排序号且相似药物多,输液顺序容易被扰乱。(4)当有人吵闹导致护士不专心时输液容易出错。(5)患者输液后自己挂瓶隐患更多,自己调滴速,容易造成输液反应。(6)因人手少,难以达到护理部要求的双人核对标准。(7)转瓶和拔针都难以把关,经常是护士看到患者呼叫,还没有看清楚就拔了针。如此多的弊端,说明没有制度的监管,没有严格的操作流程,会影响治疗和护理,谈不上安全。要改变这种情况,一定要有严格的制度和管理规范[2],有高科技的技术指导,才能让患者对医疗和护理安全放心。

优化后护士推治疗车到患者面前注射,一是体现亲情化的服务;二是减少患者的来回走动;三是能针对老年患者,疼痛不舒服等患者提供更多帮助,如提供床位,由护士推车到患者面前注射,减少了患者来回走动。护士来回推治疗车可以随机观察滴速,还可关心患者,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往的护理治疗中,护士只是坐在治疗室等待患者来呼叫,病情变化都不知道,相比之下,不停的推车巡回注射,对患者的治疗更安全,更能体现出护理人员的关怀。在输液操作过程中,要求双人核对,PDA能达到双人核对的效果[3],护士的每一步操作都能在PDA设备的储存信息中查询,这对护士们的操作过程很有帮助,如需查询哪一天、哪一人操作都可行有记录,而传统的操作则无此功能。提高护理质量有理论有设备,并实施到位,保证了输液护理的安全。

结果显示,原输液室环境、患者等候时间、巡回时间,患者满意度都比使用前有明显提高,近1年来未出现1例错误输液。从接诊到配液到输液,有PDA帮助核对,错的概率几乎为0。相比之下,PDA的功能比率大,又可以节省人力(双人核对),效果很好[4]。

通过护士长的持续质量改进簿登记,每天进行考查,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每天将发现的护理缺点及受到表扬的护士及时登记在护理质量改进簿,由此强化输液的安全管理,绩效分配与工作量、考评挂钩,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显著提高,患者的安全输液也明显提高。

4结论

优化急门诊输液中的安全措施初显成效, 但流程的优化决不是一次性的改良运动, 也不意味着服务流程的完美, 门诊服务总是不断面临新的挑战[5]。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 优化输液安全措施已经成为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常态性内容。本研究通过优化门急诊输液中安全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利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不断改进工作, 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同时提高门急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罗秀娟,郑林,吴晓锐,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7-8.

[2]贾锐.PDA在静脉输液差错预防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967-968.

[3]冉雪.静脉输液安全中的责任心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4(1):84.

[4]郑乐乐,候建华.二维码与移动计算技术在输液室输液流程中应用[J].上海护理,2014,14(3):75-77.

[5]陈晨,赵昶.医院优化门诊服务流程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6):34-35.

(本文编辑陈景景)

(收稿日期:2014-11-09)

戴瑜: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猜你喜欢

安全措施质量管理门诊
10kV配电线路维护工程的安全措施分析
门诊支付之变
超高墩柱翻模施工工艺及其安全措施分析
玩轮滑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