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埋头拉车 抬头看路
2016-06-23郭晓心
文/郭晓心
郭勇:埋头拉车 抬头看路
文/郭晓心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为了更好地适应,需要以万变应万变。从电子行业的佼佼者到钣金行业的“懵懂少年”,再到行业公认的专家,郭勇一路走来倍感艰辛也颇具传奇。现在的郭勇既是武汉光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机电”)的副总经理,又是武汉·中国光谷精密制造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光谷精密协会”)的秘书长,为了进一步了解郭勇的智慧人生以及他所处的武汉钣金行业的发展状况,本刊记者对郭勇进行了专访。
转行投身钣金行业
2001年,郭勇进入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烽火通信”),投身于电子行业,从生产到管理,每一次岗位转换都能顺利攀峰。2008年在烽火通信产业方向调整的指引下,凭借在电子行业的多年经验,郭勇满怀信心投入钣金制作行业,开始负责烽火通信金工部(光谷机电的前身)的管理工作,从此开启了钣金行业之旅。
转行不同于转岗,郭勇由于缺乏钣金基础知识,对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艺毫无概念,导致工作交流都成问题,更谈不上管理,他一时间陷入困境,此时,郭勇才明白原有的经验和信心,已跟不上转行管理的步伐,必须灵活调整。他要迈出的第一步,是从钣金的基础工艺抓起,向生产一线人员学习,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知识,进而融入到行业中去。
现在,郭勇迈入钣金行业近10年了,从一无所知到精通标准化工厂管理,郭勇说,所学所获都离不开前辈们的指导和同行的交流学习。
成立光谷精密协会
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交流,2012年,在光谷机电总经理广爱清、副总经理郭勇牵头以及武汉市政府支持下,光谷精密协会成立了,它是服务于精密制造行业、企业的区域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据郭勇介绍,该团体聚合了精密制造产业链中从事技术研究、产品设计开发与制造、生产装备研制及相关需求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精密制造产品的联合技术攻关、技术交流及制造服务,旨在搭建一个技术交流平台,实现协会内资源和技术成果共享,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谋求企业共同发展,促进区域内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武汉钣金行业现状
据郭勇介绍,武汉钣金市场需求主要分布在通信、电力及自动化控制、船舶、装备制造(含激光切割、激光美容、激光打标设备)、科研院校孵化器等行业。市场需求过100亿元,大部分集中在光谷地区。
2011年武汉地区钣金生产企业不足100家,到2016年时已发展到164家。电力基础钣金配套占据80%,多为小微型企业,工艺质量参差不齐,成本价格差异较大。20%的企业为通信行业精密钣金配套,实行精益化生产管理,并在重点客户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服务能力偏弱,不能充分、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行业智能化程度不断增强,行业内领先企业如光谷机电、盛隆电气、长江电气、梅勒电气、长兴电气等10家产值过亿的主要企业已逐渐意识到差距所在,逐步建立了完整的制造服务系统,高精尖设备引进,智能化升级,激光设备得到普及应用,这部分企业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地区相关企业相比差距已明显降低。郭勇认为,目前武汉钣金行业的产业布局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有钣金配套需求的企业抱怨本地化配套能力不足,钣金件的工艺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价格偏高。另一方面以钣金制作为主要业务的专业化钣金企业认为武汉钣金需求量小,投入回报慢且风险高,支撑其持续投入和向专业化提升的动力不足。
武汉地区钣金制造业正处在结构调整、产业提升的转型期。随着竞争的深入,钣金产业链各阶段的利润空间均在压缩,降价的空间日趋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单靠价格竞争不能建立核心竞争力,不是长远发展的方向,开始努力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许多企业着手改造设备提质增效,并大力开发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将产品差异化及配套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寻找新的市场需求,建立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闭塞是现在武汉钣金企业的一大问题。现今,信息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应接不暇,但是郭勇所接触到的企业主管几乎很少花时间来查阅相关信息,更不用说企业有情报和信息收集的专职部门了。光谷精密协会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平台优势,将国内的最新行业信息引入到协会内部,定期组织会员单位走出去,参与到国内外的行业交流活动中去。
武汉钣金行业发展的着力点
近几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钣金件生产企业在生产中积累了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装置。未来武汉钣金件加工行业的发展将贯彻低碳、环保、节能、节材的设计和生产理念,向精密、高效、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武汉企业任重道远,今后应从六方面转型发展:一是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精密化、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制造水平,满足小批量和柔性化生产的需要;二是提高企业的生产、营销和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三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重视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重视现有职工队伍的再教育和培训;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纵览国内外行业发展,提高领导层决策的前瞻性;五是树立诚信观念,建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六是树立全局观念,建立合理的上下游供求关系。
“中国制造2025”与武汉钣金行业的未来
“中国制造2025”,关乎国家整个制造业未来发展,对于武汉钣金制造行业同样不能置身世外,武汉地区要为中国制造夯实基础,只有将钣金制造企业成功转型并提升到智能化制造水平,才能呈现快速与突破性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然而面对“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突然造访,依然让本地钣金企业感到措手不及。郭勇分析,通过对比,中国制造与先进制造国家的巨大差距彻底晾在台面上,并量化到50年,甚至是100年,认识到差距的存在,就必须要求我们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否则制造巨人开始奔跑,我们还在缓慢前行,那只会让差距进一步拉大,当然这样量化差距未必科学,我们没必要太过于悲观,要看到中国制造正在迅速成长,已经成为世界不可小觑的力量,恰恰是中国制造的高速崛起,才使制造巨人感到中国制造的潜在威胁,迫使他们奔跑起来占领新的制高点。
基于现代工厂的智能化改造需求,光谷精密协会2016年二季度工作主线以推动智能制造示范落地为主要方向并在六月份率先成立了“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同时在副会长单位武汉倍普科技有限公司启动首个智能制造试点第一条SMT生产线。
未来五年,手工钣金行业将逐步退出市场,而取而代之的智能化钣金制作工厂将得到较好的发展空间。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生产,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秩序,进一步提升武汉地区制造业服务水平及整体竞争力。钣金企业一方面应务实,生产永远是首位的,应踏实把生产做好,将管理水平提上去,练好内功。另一方面也要“务虚”,深刻理解“中国制造2025”所带来的全新制造模式,逐渐明晰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发展思路,即首先是产品数字化,然后是企业全面的数字化,这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与前提。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着手制定“企业2025发展规划”,开展顶层设计,制定分阶段实施的时间表,稳步推进企业的数字化工厂建设,逐步实现智能制造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