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做响区域特色品牌
2016-06-23撰文叶正义
◇撰文/叶正义
衢州: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做响区域特色品牌
◇撰文/叶正义
发展油茶产业,衢州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优势。全市气候宜人,有着适合油茶生长的土壤条件,是油茶的适宜栽培区,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油茶栽培史。油茶在衢州各县(市、区)都有分布,是衢州市主要经济树种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油茶基地面积达到69.48万亩,2015年全市油茶产业产值达到9.5亿元,涉及全市645个村、63.12万人。
政策扶持打造油茶特色品牌
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事关国家粮油安全和生态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中指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800个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点县,建立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木本油料种植面积从现有的1.2亿亩发展到2亿亩,年产木本食用油150万吨左右。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出台了《浙江省木本粮油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木本油料产业提升发展的意见》,对大力发展适合全省的木本油料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为全省各地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中央和省级财政还对油茶产业予以一定的政策补助,列入中央专项木本油料提升项目的良种油茶生产基地,每亩造林补助(包括基础设施建设)1100元,低产林改造每亩补助400元,第二年抚育补助每亩400元。政策的扶持较好地保障了经营主体的利益,在扩大木本油料产业规模经营的同时,也让其真正成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为充分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提升木本油料产业的号召,衢州市立足本地实际,坚持政府带动,注重质量和效益,致力打造具有衢州本地特色的油茶产业。2012年,衢州市成立了市山茶油质量安全协会,单位会员30个,个人会员25个,全市稍具规模的山茶油生产企业、山茶油科研检测单位与相关个人都已纳入其中。协会为加强山茶油质量监管工作,制定出台了《衢州山茶油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并于当年12月下旬开始对“衢州山茶油”产品实行监制。当前,衢州市正在研究制定《衢州市油茶产业转型升级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并加大政策扶持,重点实施油茶基地建设工程、精深加工工程、品牌营销工程、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和油茶文化提升工程。
近几年,衢州市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市油茶基地面积69.48万亩,其中良种油茶面积7.26万亩,分别占全省油茶面积27.29%、14.52%。衢州市是浙江省重点油茶产区之一,其中常山县27万亩,开化县20.24万亩,衢江区10.06万亩,江山市8.7万亩,柯城区2.48万亩,龙游县1万亩。全国100个油茶重点(示范)县中,衢州市就有常山、开化和江山3个县(市),其中常山县是浙江省最大的油茶产区县。二是产值不断增加。全市油茶籽本地产量15760吨,油茶产业产值9.5亿元,占全省油茶产业产值的42%,二产5.92亿元,二产产值位居全省第一。三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加工产能为98734吨油茶籽,位居全省第一。衢州市已经成为安徽、江西、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的油茶加工销售集散地,每年有63550吨加工原料油茶籽(原油折算成油茶籽)从周边县(市、区)和外省调入,占全市加工原料总量的80%。四是油茶系列产品品种齐全。目前,衢州市现有油茶加工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9家,拥有常发、茶之语、老树根、苏庄、刘家香、东茶等品牌,拥有6大系列、15类油茶籽油开发产品,主要有食用油、精油、化妆品油、医药注射用油、茶粕及茶皂素等。2015年第8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还特别设立了衢州山茶叶油特装馆,常发山茶油还获森博会优质产品金奖。
下一步,衢州计划通过注册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以及开展公共营销、在主流媒体公益宣传等品牌推广活动,着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大力推进品牌整合塑造,逐步形成全市茶籽油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品牌经营格局,发挥品牌集聚效应。积极做好油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证明商标以及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的申报、使用和管理工作。
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进一步提高油茶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衢州市坚持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增强精深加工能力,壮大现代经营主体,加快品牌培育整合,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规划引领,确定油茶发展途径。2014年底,林业部门牵头摸底了全市油茶产业情况,制定了产业规划路线图。其目标是建立山区绿色银行,路线是新种和改造,机制是推广示范引导,助力是工商资本介入。在有效利用现有油茶林资源的基础上,依据油茶种植区划,设立油茶产业核心区、积极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目前,衢州市已经形成“六个一万”发展战略,一万亩油茶基地重点放在油茶产业核心区,并以改造现有低产林为重点,新造油茶林与低改相结合,有效改善种植结构,扩大良种油茶比例和规模。同时,积极推进省级以上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油茶种质资源库建设,扩大良种苗木供应量。
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大产业。以品牌、标准两个关键来打造县域产业集群,打造现代油茶产业经济示范区,以油茶一产为基础,发展二产的综合加工利用和三产的产品营销、休闲农业等,打造缩小版的全链条发展样本。作为全国油茶产业百强县,常山、开化、江山正积极做好木本粮油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证明商标以及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的申请使用管理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市场,衢州市还计划建立油茶行业标准,整合油茶加工资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当地优质油茶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不断增加市场份额。并牵头建立行业协会,完善油茶加工行业公平有序竞争机制,切实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点带面,加大产业整合力度,逐步建立涵盖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完整的经济联合体和油茶技术服务体系,延长产业经济链条,推进产业化进程。
加强监管,保障油茶产品质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对种植、加工、流通全过程数据采集跟踪,强化产地准出管理和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质量送检、抽检、公示和责任追溯制度。规范油茶系列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科技支撑,强化技术服务力量。加强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油茶产业发展相关研究,重点开展良种选育、栽培丰产技术、油茶提取及深加工技术等研究。加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力度,强化油茶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技术示范、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油茶产区林地生产力及广大林农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创新,充分挖掘油茶潜在功能,不断开发适应市场的精深加工产品,形成食用油系列、化妆品系列、保健品系列、药品系列、洗涤品系列和中间体添加剂系列等产品,实现产品高附加值和高收益。
完善渠道,注重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衢州市高度重视产供销一体化建设,鼓励和支持油茶加工企业到油茶产业核心区建设基地,完善产业中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油茶加工、销售企业建立营销渠道和配送中心,逐步培育以衢州为辐射中心的省际营销中心,在此基础上发展专业油茶批发市场。交易可采用现场交易、异地交易、网上交易、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等形式,形成市场活跃、交易简便、供需双赢的局面。
文化搭台,拓展油茶文化产业。深度挖掘油茶历史故事、产业文化,寻找传统油茶特色乡镇(村),充分利用深厚的油茶文化,在生态环境优良的油茶生产基地开发建设油茶人家、油茶古道、传统榨油作坊等文化产业项目。在常山县打造集油茶生产体验、休闲观光、养生健体、文化创意、文化体验、乡村民宿、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油茶文化旅游园”。
绿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