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天鹅的故事》

2016-06-23左海霞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冰面天鹅自然段

左海霞

一直认为,阅读教学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语言文字本身和其背后隐藏的各种风景,可以是某种语言表达,也可以是一种情感熏陶,抑或是价值引领。每次的教学过程就是和学生一起去寻获这份“景致”。然而,面对文本,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实现这一过程呢?是重视语言文字,感悟角色形象?还是关注语言形式?带着思考,笔者和学生一起走进了经典名篇《天鹅的故事》。三次教学,三种角度,在教与思中寻找阅读教学新风景。

一教:重点感悟天鹅形象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精彩处进行推敲,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感悟人物形象。笔者试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对话,从关键词句中体会感受天鹅形象。同时,借助情境作模拟性生活还原,丰富体验,让学生感受更加真切。

【教学片段】

师:仔细读读这一段话,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这一击的沉重?

生:“腾空而起”。因为它飞得高,落下来的重力也就越大。

生:“颤动”。冰面都被震得颤动,老天鹅得用多大的劲。

生:“石头似的”。这里把老天鹅比作石头砸向冰面。

师:印象中,石头是硬的,胸脯和翅膀却是——

生:柔软的。

师:试着用双手使劲拍打桌面。一次、两次、三次,感觉怎样?

生:很疼,火辣辣的。

师:石头砸向冰面没有关系,可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与我们双手一样,都会——

生:非常疼。

师:当老天鹅一次次把自己当成石头砸向冰面,当它的鲜血染红了冰面,当它的羽毛片片散落,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生:坚强勇敢的老天鹅。

生:无畏的老天鹅。

师:老天鹅不怕疼吗?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它是为了大家的生存。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生:无私奉献的老天鹅。

【反思】课堂中,笔者努力将天鹅形象塑造得立体生动,目标看似达成,但却强烈感受到教学的“疲惫”。首先,课堂缺少真感情。因为基调设定是“感动”,所以学生必须要找出“打动人心”的词句,必须要感天动地,这种“被感动”的先入为主,让学生无法投入真情,课堂相对沉默。天鹅只是“高大上”的形象,远离生活。其次,从文本来看,未将其价值最大化。文本除了故事本身精彩以外,写作手法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特殊的叙事方式等等,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并未善加利用。笔者重视内容感悟形象,“得意”目标达成,而“得言”却没有得到重视。课堂容量显得过小,效率不高。

二教:努力追求“言意兼得”

鉴于上次教学,笔者调整思路,希望既能从语言文字感悟形象,即为“得意”,又能学习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也就是“得言”,“言意兼得”,提高效率,将文本价值最大化。笔者在课堂上做了三件事情:一是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以“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写出来的呢?”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到文本的细节处体会感悟;三是通过对比第5、6自然段,了解“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在感受天鹅形象的同时,学习场面描写。第一、二环节是在第一次教学的基础上作了调整,不同之处在于目标指向表达方法,就不再细细赘述,且看第三环节教学片段:

师:第6自然段是写众天鹅破冰的场面。它与第5自然段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老天鹅破冰时,主要写了它的动作,但写众天鹅时,写了它们的叫声。

师:这“克噜——克哩”的叫声传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所有的天鹅都学老天鹅,不断地腾空而起,又不断地下落,在拼命地扑打着冰面。

师:从这叫声中,你听到它们在说什么?

生:它们说:“兄弟们哪,加油!马上就要成功了。”

生:它们说:“兄弟们哪,加油!只要冰破了,我们就有吃的了。”

师:这就像劳动号子,那么有节奏,那么有号召力,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师:如果说老天鹅破冰场面仅仅是一个点,那众天鹅破冰场面就是一个面。点是通过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刻画,而面的描写则是通过声音等来侧面烘托,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法。这样写法,能让故事更加丰满,更加生动。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如果加上一些“特写“的点描写,会让内容更加精彩,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学生拔河场景的片段)

师:还记得我们拔河比赛的情景吗?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场面!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写当时的情景吗?(生自主完成小练笔后交流)

【反思】这样的教学,颇有语文味,但笔者总觉得课堂显得生硬。虽然目标指向读写结合,但教学过程就像是在阅读后面加了一个写作的尾巴,让练笔和阅读都变得尴尬。从学生的小练笔中也不难发现,所写内容大多众口一词,大同小异,没有亮点,缺少个性,可以说是功利地学习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这种“写”,虽源于生活,但与课堂教学脱节,写得不够真实。学生被动地接受写作内容,教师仅仅是从孤立的方法、技巧中指导,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内心需求。

三教:转变角度复述故事

孙双金老师在点评第二次教学时曾说道:“故事,什么是故事?它与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尝试教同学们讲故事呢?”他的一席话,阐述了教学的另一个视角。《天鹅的故事》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个故事。如何发挥“故事”的价值呢?那就是复述。鉴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将第三次教学直指“复述”,抓住文本是“故事”的特点,从复述入手,在复述中体会感悟。

【教学手记】

故事从最精彩的第5自然段讲起,老天鹅破冰犹如特写镜头,撼动人心。我让学生们自己先读,然后试着不看书讲一讲。大约3分钟后,我问:“谁愿意为大家讲讲这一段的内容?”班上一片沉默。我赶紧举起手边的空白卡片:“的确是有点难,那我们降低难度,你可以在卡片上写五个词语或短语,必须是你认为最重要、非讲不可的,然后看着词语不看书练说,等会儿讲的时候也可以看。”又一番准备,复述开始。

第一个学生直接将第5自然段背诵下来。我提醒:“讲故事不是背,而是讲自己记得的、感兴趣的、打动你的地方。”课堂兴奋点来自一个省略号。这段最后一句是“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我追问:“省略号在纸上能看到,但是听的人不知道。这儿究竟省略了什么?你能用语言把它讲出来吗?”原本相对安静的课堂,似乎一下找到了突破口,讨论声热烈起来。有人深情地说:“一次、两次,三次,只见老天鹅一次次腾空而起,一次次向下猛冲,一次次撞击着厚厚冰面,可是一次比一次慢,一次比一次费力,它那大大的翅膀沾满血迹,它的羽毛散落开来。”“第二次,第三次,它飞不动了,飞不高了,但它仍坚持着,它希望用柔软的身躯扑开这冰冷的冰面,用自己的行动给同伴更多的勇气。”……语言描述的画面让课堂变得悲壮。

最后,大家分组合作,完成众天鹅破冰内容的复述,有的用卡片,有的增加表演,有的则加上自己的创造,真的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成长。

三次教学,三个目标,都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探索和思考。从“形象”走向“表达”,重视语言运用。面对文本,老师最应该“教什么”?答案唯一,就是要教“表达”,教学生“以言达意”“以言表意”的方法,这才是语文教学之本。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猜你喜欢

冰面天鹅自然段
冰面下
冰面上
在天然冰面上滑行
秋天
一张图看天鹅奖
冰面精灵
“热跑”天鹅
天鹅之死
美丽的秋天
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