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后进生从“四心”开始

2016-06-22杨爱华

黑河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四心耐心细心

杨爱华

[摘要]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做好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教师要从“心”开始,即后进生的转化不能只追求分数的上升或者不再给老师惹麻烦,更要注重矫正其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帮助其形成完整、正常的人格。班主任要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培养其自信心和进取心,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爱心;细心;耐心;童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而这“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进生。

后进生也叫“问题学生”,他们的学习和品德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做好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教师要从“心”开始,即后进生的转化不能只追求分数的上升或者不再给老师惹麻烦,更要注重矫正其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帮助其形成完整、正常的人格。要做到这些,班主任至少要有“四心”。

一、爱心,爱而不溺,动其真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有一颗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爱心”要求教师要以“情”育人,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感情桥梁,并不断增加感情的厚度,逐步形成老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的良好教学氛围。

后进生一般都是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生命个体,他们大都会因功课不好,或因屡犯错误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赢得别人尊重的迫切需求,为了让大家重视自己,关注自己,这些孩子常常想方设法从另一个方面来表现自己,于是就出现了各种花样翻新的反常行为。“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要真正走近后进生,走进弱势群体的心灵,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爱心,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充满耐心和信心。用爱心做桥梁,用真情去沟通,任何学生都会向你敞开心扉。但是,爱并不是一味纵容,要爱而不溺,动其真心;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

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每位班主任捧着一颗爱心,用爱去浇灌每一棵幼苗,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所有的努力,有爱就一定会创造奇迹。

二、细心,扬长避短,增其信心

马卡连柯说得好:“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是去尊重一个人。”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教育也是一样。小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尊重,就会获得在精神上的最大满足。班主任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一定要多一点自尊心,少一点火药味。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都值得别人学习,即使是后进生也一定会有一些过人之处。后进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和自卑的心理状态,培养自信心,是转化后进生至关重要的一步。作为班主任,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后进生,教师更要适时地抓住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中闪耀的“火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后进生,满足他们的荣誉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自信的人。良好的教学风气和育人环境,能让后进生由厌学向可学、愿学、乐学转化,由消极向积极转化。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肯定和当众表扬,这样他们就会心情愉悦,注意力相对集中,听课质量自然提高。有的后进生还会把教师的表扬讲给家长听,也会受到家长的夸赞,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教师要以此为契机,细观察,勤表扬,提高后进生做人的尊严感。有了这种尊严感,后进生就会努力进取,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效应,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耐心,宽容期待,磨其顽心

耐心和宽容心是教师的基本素养,班主任对待后进生更需要有耐心,有宽容之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身上的缺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玉不磨不成器”,班主任只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帮助后进生磨去他们身上的缺点和顽性,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1.对后进生的要求要合理

对后进生的最初目标不要太高,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并给予适度的支持和鼓励,使他们稍微付出努力就可以摘到桃子,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获得的成绩,体验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断产生前进的动力。

2.坚持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教师要掌握批评的技巧,使批评富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师的批评在于严厉与和善的圆满结合,要让学生既感受到合乎情理的严厉,还能感受充满人情味的关切,使后进生能够自然接受,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3.坚持家校合育,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对后进生的教育,尤其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要多方联系家长,统一教育观念,架起家校同步、共同提高的桥梁,以求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播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花开之时必定满屋飘香。

四、童心,换位思考,以心换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教育著作《做最好的老师》中也谈到:“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教育家的话让我们感悟到“童心是师爱的源泉”,班主任拥有一颗童心,换位思考,以心换心,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显得特别重要。

1.教师要与学生换位思考

班主任要拥有一颗童心,就要“蹲下身来,放下架子”,把学困生当做朋友,站在他们的立场,用他们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事物,也就是说,要学会与学困生换位思考。教师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要多考虑事情的来龙去脉,想一想自己与学生同年龄阶段时的不羁行为和怪异想法,正确把握学生的行为和性质,分清事情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是故意的,还是生理发展的“自然”现象。要从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和维护班级利益出发,选择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切忌简单粗暴,伤害学生。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不用成人的能力去衡量学生,也不用成人的水平去判定后进生,更不能用同一尺度去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

2.学会倾听,多与学生相互沟通

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家庭中去,了解他们最敏感的心理问题,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真诚、平等地对待他们,这样他们才会信任班主任,才会推心置腹地对你讲话,才会增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

3.还要具有丰富的涵养

班主任要能容忍学生暂时过激的言行,宽容学生的冲撞和反叛。教师批评、教育学生都是为了学生好,为了纠正他们不规范的行为,但是,也会带来因个别差异而发生的当面顶撞或消极抗拒。班主任如果有宽广的胸怀,丰富的涵养,就能容忍学生的过激言行。对此可以适时进行必要的冷处理,以使一些尖锐的问题得到缓解,给后进生提供一个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时间。

教师的童心,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软件”。常换位思考,痛其所痛,乐其所乐,感受后进生成长中的喜怒哀乐,才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和转化他们。

每个后进生都是一粒蕴含希望的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班主任就是园丁,爱心浇灌,细心呵护,童心期待,耐心守望,陪他共同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这粒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原本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仁宝.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四心耐心细心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2)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4)
细心的外公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浅谈幼儿教师家长工作之“四心”策略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做“四心”教师,实践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