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同:不只是理想,更是活着的方向

2016-06-22杨帆

出版人 2016年6期
关键词:刘同新书青春

杨帆

尽管泣血式的书写更容易获取共鸣,但无数迫切需要抚慰的年轻心灵更渴望朋友式的关怀,刘同的写作可谓生逢其时。

“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在刘同新书《向着光亮那方》的封面上,这句话最为醒目。

封面上的刘同穿着那件“永不离身”的白色衬衣,面朝翻腾的海,给读者留下一个不羁的侧影。在书中,刘同是很少提及自己的,但他本人的故事其实也如新书封面一般壮阔多彩:从电视节目制作人做到华语电影巨头光线影业副总裁,他是无数年轻人的职场偶像,更是销量突破700万册的超级畅销明星,而在他孤身北漂的岁月里,他也曾迷茫、孤独、在黑暗中战栗、哭泣。面对《出版人》记者,这个集多重身份、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青年偶像展现了他聚光灯外的另一面,其中酸楚与欣慰交织,竟比他书中的故事更令人心动。

刘同其人

初见刘同,是在他光线影业的办公室里。那是五月初的一个周五,刘同刚刚结束《谁的青春不迷茫》电影的最后一轮宣传飞回北京,又接连接受了数家媒体的采访,虽然他的思路一如既往地敏捷,但采访结束后他告诉记者,之前的一周里他平均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如今已经处于随时可以睡着的状态,“接下来要休个假,好好歇息一下”。

不过刘同的假期并没有持续太久,几天之后,记者就在网络上看到他在长沙的签售会上被粉丝簇拥的照片。而在刘同接下来的行程表上,他还要在十天时间里奔波于从海口到郑州的6省12地,为新书《向着光亮那方》举办多场读者见面活动。

友人眼中的刘同是一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高强度快节奏的传媒生涯已使他习惯超负荷运作的状态,而凭《谁的青春不迷茫》一举成为红得发紫的畅销书作家之后,刘同身上的担子比以往更重了一些。周一到周五在光线工作,周末则飞到各地签售,是他几年来工作的常态。据责任编辑透露,自《谁的青春不迷茫》出版至今,刘同一共出席了超过200场读者见面活动,总计签售图书超过60万册。

如此高密度的工作令随行的编辑们都感到心疼,但刘同却一笑置之:“为了我的书,有太多人付出了太多心血,就算是为了他们,我也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文字上,还要竭尽全力去配合宣传,把工作做好。”

在刘同身上,这种与自己较劲的性格从他的大学时代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他的父母曾希望他学医,但他却执拗地选择了中文系。“当时身边的亲戚朋友对此十分悲观,认为我毕业后一定没饭吃,所以我从进大学第一天开始,唯一的目标就是凭自己的能力与努力找到一份工作。”为此他非常努力地练习写作,到处投稿,希望能够在未来找到一份与文字相关的工作,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工作与写作成为了刘同生命中难以分割的双重底色。

在湖南师范大学就读期间,刘同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类文学期刊上,这曾让他一度萌生走职业写作道路的想法。他一直希望能在毕业时出版一本书,然而天不遂人愿,最后这本长篇青春哲理小说与读者见面,已是刘同入职湖南电视台多年后的事情了。后来他辞去工作毅然离乡,开始了艰辛的北漂之旅,从最普通不过的节目策划一直做到光线传媒的王牌制作人,十年间,刘同经历了太多。“现在回想起来,倒非常庆幸毕业那年书没有出成。”念及这段往事,刘同坦言:“如果没有进入传媒行业,与那些人相遇、经历那些波折,我想我也写不出今天这般的文字。”

如今在刘同的世界里,工作与写作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因如此,成为畅销书作家之后,他并没有对工作有丝毫松懈,而就算是在北漂最痛苦的几年间,他也不曾停下手中的笔。“写作让我放松。”刘同说。所有工作都要插空完成的他,已经养成了深夜到家写上一两个小时再入睡的习惯。正如他所言,搞文学创作不能太功利,慢慢沉淀自己、磨练自己,总会被人发现——2011年,这块未经修饰的璞玉被真正懂得雕琢的人找到了。

从两万到百万

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李静媛告诉记者,她第一次发现刘同,是在《职来职往》这档电视节目上。在节目请来的众多职场达人中,谈吐犀利、真挚热情的他显得如此与众不同。李静媛仔细观察着这位年轻的嘉宾,并从他身上察觉到了某种特殊的力量。“他说话虽然尖刻,但总能一针见血,并拥有一种引人共鸣的特殊气质。”李静媛说,她脑海中初步形成了这样的判断:如果刘同写书,一定会受欢迎。

巧的是没过多久,李静媛就收到了来自经纪人的邮件,希望就刘同的博客日记与出版方洽谈出版事宜。读罢刘同的日记,李静媛坚定了自己的直觉:“真诚、质朴,是刘同文字中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并非高高在上地为读者指点江山,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将自己青春的经历与在生活中发现的真善美娓娓道来,让读者从点滴小事之中获得进取的力量。”仿佛发现至宝的李静媛连夜撰写了策划案,很快中信出版社就与刘同签下了出版合同,不过对于一本畅销书的诞生而言,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刘同给出的这份书稿,正是他十年来的积累——多达150万字的日记。编辑团队从中选取“一个北漂族的成长经历”为主题,悉心挑选出了15篇。看着过去尚显青涩的文字,刘同问:“是不是有点太矫情?”李静媛回答说:“如果你想给自己一个礼物的话,就应当把你的成长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但你也可以把自己今天的看法写在后面,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刘同照办了,这组关于成长的对话也成为日后《谁的青春不迷茫》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编排,《谁的青春不迷茫》终于在2012年底出版。此前刘同出版的其他作品都销量平平,对于这本体例特殊的新书,他自己也没有太大信心。书稿付印之际,编辑问他预估销量如何,他答不会太好,建议少印一点,结果首批只印了两万册。在首次签售会上,见惯了大场面的刘同就像第一次见网友一样紧张,甚至还请来好友壮胆。然而最终图书的销量却印证了李静媛的判断:《谁的青春不迷茫》出版不到半年,加印不断,轻松卖出100万册,至今总销量超过250万册。其后刘同于2014年在中信出版的第二部作品《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的销售成绩也分外喜人,成为当年的非虚构类图书销售冠军,获得第九届中国作家榜“年度励志书”,并在2015年央视两会观察新闻节目中,与《之江心语》《狼图腾》《活着》一起被评为年度国民阅读四大图书。

猜你喜欢

刘同新书青春
新书速递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新书推介
刘同:年轻的时候,豁出去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
新书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