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书遇上新技术
2016-06-22沈世婧
沈世婧
如今,童书市场上优质的内容资源已不囿承载于纸质载体,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加上动画、影视、舞台剧、展览、衍生品等形式的全面开发,赋予了一本童书更多的可能性,也给未来的儿童阅读带来多种可能。
当前的童书市场,一本儿童读物,不再限于纸质书的出版,还可应用二维码技术或AR、VR等技术打造成集声音、影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读物;基于一个卡通形象,不仅能创作出各类图书产品,更能打造出一个囊括玩具、幼儿游戏、数字互动课件等多个产品形态的教育品牌;围绕一个经典故事,可以开发出动漫、影视、舞台剧、展览等众多内容形态……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大众阅读体验的变革,让当下的童书市场焕发出一种新的活力,崭露新的可能。
如今,在竞争激烈的少儿出版领域,探寻少儿出版价值的最大化,加大少儿出版产业链的延伸,成为新的聚焦点,而对童书IP的开发运营,似乎正在成为一个突破口。“IP热”正蔓延至整个少儿出版市场,2016年也成为童书IP开发探索的关键一年。
加强作家作品的IP化运营
纵观国内的出版市场,相较于大众畅销书IP改编的喧嚣,围绕童书IP的开发和运营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起步阶段。除了对国外童书IP产品的引进外,针对国内优秀童书IP的运营,只有郑渊洁、杨红樱、曹文轩和杨鹏等几位作家作品的开发,且还未形成相应的市场号召力。但伴随阅读体验的颠覆式变革,越来越多的人群欣于接受多媒体、多介质、多元化内容表现形式,少儿出版商对童书IP开发的布局也显得更加积极。
从纸质书入手,围绕图书主系列的出版做相关系列的开发,将优质图书从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进行改编和创造,是童书IP延伸的一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超级畅销书《查理九世》系列就围绕其文字书延伸出了两个版本。据读书责任编辑楼倩介绍,去年推出的根据主系列新研发的彩图故事书《不可思议事件簿》系列目前已出版2册,首印32万套,市场反响良好;另外一个根据主系列故事改编的漫画版今年年底将会推出,且围绕书中经典人物形象所做的系列研发也会在未来陆续推出。另外,《查理九世》大电影的版权已经授权给光线影业,预计2018年的春节档会上映。
儿童文学作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谭旭东在接受《出版人》采访时指出,IP开发是一个新领域,就童书IP开发来看,是对童书的知识产权进行充分的挖掘,使其在市场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围绕一位作家的作品除了进行纸质图书的多版本、多系列延伸外,还可以做成动画片、电影、电视剧和游戏,并且利用作品中的经典形象来创建衍生产品。”
当前,将知名童书作者的优质作品进行全方位的IP化运营成为部分少儿社努力的重点方向。201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成立了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这是国内第一家以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为核心的“全版权” 运营机构。中心以出版曹文轩图书为核心,同时展开曹文轩作品版权输出,曹文轩影视作品改编,曹文轩语文培训项目等工作。这代表了专业少儿社在重要作家品牌的运营、优质资源的整合和灵活集中的管理方式上的一次创新,也标志着中国对于作家作品IP全面运营意识的觉醒。
除了出版社方面对童书IP运营的努力外,作家自身对作品的全版权运营意识也至关重要。“我可能是国内最早用自有资金将作品IP化的童书作家。”杨鹏对记者说。他是业内少有的具备IP实操经验的童书作家,也是中国首位与迪士尼签约的作家。过去的20多年里,他不断地通过个人的资源和力量,把自己的作品变成动画片、舞台剧、漫画、广播剧、影视作品……并获得很大成功。
在由童书市场孵化的IP产品全面开花的现象来临之前,作为IP源头的内容资源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社长李学谦表示,童书IP的运营和开发必须建立在优质的内容和经典的品牌上,“如果没有像样的内容打出品牌,所有的IP运营就只不过是又一次热闹而已。”中少总社通过早年在低幼出版板块的耕耘和长期的积累,形成了一批优质的经典品牌形象,其中围绕《幼儿画报》中“红袋鼠”家族的形象为基础开发的产品,不仅涵盖了图书、报刊等传统业态,还逐步开发了智能语音玩具、点读笔、文具,及数字化产品“红袋鼠故事屋”App、亲子育儿门户网站等新型业态。据悉,2016年大型原创电视动画《红袋鼠》系列也即将制作完成并播出。
立足图书 延伸少儿文化产业链
在许多有经验的少儿出版从业者看来,儿童产业如果构不成链条,童书、动画、游戏、漫画、舞台剧,都只能分散开来,形不成合力,因此,很难把IP化运营真正做起来。而在国外,成熟的少儿文化产业链条和全版权运营意识,使得诸如J.K.罗琳这样的作家以及迪士尼公司及其他儿童产业公司 得以让自己的作品IP得到全方位的开发。
面对国内儿童市场,很多少儿出版机构意识到,一方面,除了要围绕自身原创优质IP开发进行大胆尝试外,另一方面,也要试图走出传统出版模式的局限,试图开启一片少儿文化产业的“新蓝海”。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福少社)在对其“魔幻国学”系列图书的IP开发上就有了全新的布局。据福少社副社长杨佃青介绍,围绕该系列产品之一的《魔幻三字经》已形成IP产业化运营项目,由福建少社与金墨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手开发,开启传统出版模式向原创IP产业化开发与运营的新型模式。“该项目的图书《魔幻三字经》全系列5册,已出版上市。围绕该原创IP,除图书外,我们还将产业链延伸至儿童戏剧、教育培训、营地拓展、衍生文具/玩具、动漫、影视等。”据了解,包括“魔幻国学冬令营”、《魔幻三字经》舞台剧等都已进入实操阶段,并获得家长和孩子的好评,而影视剧的开发和制作也已进入跟投资方沟通洽谈的阶段。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依托成立不久的时代少儿文化产业集团,以出版业务为核心,辐射教育培训、数字新媒体、动漫、游戏、影视、文化创意、文化服务贸易、周边开发等少儿上下游产业,实现IP的自主开发,形成少儿文化产业链的闭环,试图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以出版为龙头的少儿文化产业服务综合体。社长张克文向记者介绍,社里基于优质作品的IP开发走的是不同于其他大型IP生产网络平台的“精英路线”。“作为专业少儿出版机构,所积累的优秀作家作品资源是我们的优势。在筛选出值得开发的IP作品后,我们将会运用产业生产的模式,联合网站、央视动画、精英卡通等平台,实现内容跟动画大电影、影视剧作、游戏等的联动。”
此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一直倡导并践行的全版权运营理念,为出版社打造超级IP提供了可能。依托麦克米伦世纪合资公司的优势内容资源,借鉴国外IP运营管理的案例,二十一世纪社将自身的经典IP运营得有声有色。原创经典系列“大中华寻宝记”正在拍摄制作为动画片,鬼马星的作品《淑女之家》被改编成电视剧,《老鼠记者》《彩乌鸦》系列等作品也在进行诸如舞台剧和衍生品的开发……
不囿于影视、动漫、游戏等的童书IP化运营模式,成立半年有余的“小中信”童书出版品牌选择以童话主题展览的模式进入IP开发的金矿。在2016年第一季度,小中信一口气拿下安徒生奖50周年国际插画展和安徒生魔法乐园展,这两个重量级的展览IP。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小中信总经理卢俊向记者表示,少儿特展市场是一个与出版业十分相似的领域,因此,举办少儿特展成为了小中信未来进入青少年文化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举措。
新技术为童书出版“整容”
相较于IP运营为少儿出版带来的理念上的革新,以AR、VR为代表的技术浪潮对少儿出版的冲击似乎更加猛烈,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切实地影响着童书出版的未来。
孩子们对于图书产品向来有着更高的互动需求,大家所熟知的拼图书便是这种需求在纸媒上的一种延伸。如今,AR技术实现的虚拟与现实互动,让无数经典形象得以立体动感地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它赋予了童书更多的可能性,也给未来的儿童阅读增添了几分令人遐想的空间。
在这场技术引发的变革中,手握优质内容的童书出版企业当仁不让地站在潮头,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切入市场,以期在这场方兴未艾的战役中占得先机。
安少社便是其中之一。据时代少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凌介绍,公司此前已推出AR卡片等产品,并先行一步,将社内优质IP进行VR化,进而成功研发了VR童话主题公园和基地,预计将在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推出。
接力出版社也在这片蓝海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该社出版的“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便充分利用了VR技术,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据介绍,“香蕉火箭”系列共10册,涉及人体、动植物、自然、海洋等多个主题,通过在移动设备上下载“香蕉火箭AR”教育类应用程序,使用App程序扫描图书内页,书中的平面画面就会以三维立体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同看3D电影一般。
除此之外,小中信也在这一领域有颇多建树。“我们非常关注新技术、新界面、新体验在阅读产品上的应用,”据卢俊介绍,该公司推出的《科学跑出来》AR科普系列整体目前销售已经超过50万册,并在第一季度拿下了超过3500万码洋的惊人业绩,加上后续的出版计划,年销码洋过亿指日可待。
“AR、VR等新技术让读者进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视觉艺术空间,享受独特的、奇异的、超现实的视觉感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将彻底改变童书出版的面貌,好像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经过了电子技术的整容一样,未来的童书会更加绚丽。”谭旭东说。
“而从IP的角度来看,AR及VR技术的涌入给了童书IP开发更多想象的空间以及施展的舞台,其未来的市场机会和商业潜力将十分值得期待。”杨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