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尔米拉古城的女王传奇

2016-06-22猫斯里

时代人物 2016年5期
关键词:奥登罗马帝国波斯

猫斯里

对宗教圣像造成大量破坏的“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已被赶出了帕尔米拉。该叙利亚古城拥有众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建筑。

差不多就在一年前,伊斯兰国武装占领了帕尔米拉古城,使得当地人胆战心惊,唯恐这些野蛮的疯子破坏帕尔米拉这座古老城市的文化风貌。坏事情当然他们是不会少做的,且不说那些已经无人值守的博物馆,就算是露天的古羅马剧院也没有能够逃过他们的疯狂发泄。历经两千年风雨的老剧院成为了IS屠杀异见者的大舞台。

叙利亚的考古界泰斗哈立德·阿萨德也被IS以保护异教的偶像崇拜为罪名斩首。只是不知道当地的叙利亚人是不是像被拉长了脖子的鸭一样在那看戏。消息传来,政府军反攻帕尔米拉成功,多少令人欣慰。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去年政府军在边打边退的过程中,也对古城进行过空中打击。国破家亡的战乱时分,人类的文明古迹是最脆弱不过的了。

那为什么帕尔米拉的归属问题是叙利亚内战的一个饱受关注的点呢?一方面帕尔米拉位于叙利亚的中心地带,对于政府军由守转攻具有桥头堡的意义。另一方面,帕尔米拉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文明,文物古迹众多,被誉为“沙漠中的新娘”。那里的文物对于研究地中海古文明有着很高的价值。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座城市也有着相当的含义:它是丝绸之路进入欧洲之前的重要一站,曾经是商人汇集、钱货流通的经济重镇。想要搞清楚古代丝绸之路并从中学到些经验发展新的“一带一路”,帕尔米拉的借鉴意义于今天的中国仍然存在。

帕尔米拉

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帕尔米拉都是一些大帝国的附属城市或者小邦国。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到后来的阿拉伯帝国、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土耳其,帕尔米拉的政治地位都不算太高。但是在罗马帝国面临三世纪危机的那段时间里,帕尔米拉迅速扩张,在地中海东岸建立了一个规模甚大的帝国。其疆域范围囊括了今天的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埃及和土耳其东南部,虎视眈眈地看着七零八落的罗马帝国。而这一切的领导者,竟然是一个武则天式的闪族女王。

芝诺比阿的出身几不可考,她自己后来声称具有迦太基女王狄多和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的血统。至于这个是为统治的合法性吹牛还是确有其事就有待更多考古证据了。但与她同时代的人记述她为“美丽聪慧、皮肤黑亮、牙齿像珍珠一般、有一双明亮的黑眼睛”,甚至“比埃及艳后本人更加漂亮”。看这个描述应该是典型的闪族美女,大约也是众星拱月的角色。事实也的确如此。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其父亲是当时罗马帝国在帕尔米拉的一位高级官吏,这位官员千金也是从小娇生惯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她正式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之前,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召集一帮哲学家、诗人和青年军官在她的宅邸里吟诗喝酒。兴之所至,芝诺比阿还会让军官们带着她外出骑马打猎,从小就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气。而跟从那些留学亚历山大港和希腊各地的学者那里,她学会了希腊语、亚拉姆语和埃及语,在智力上又开发得非常全面。一直到她兵败被俘的时候,还有一批忠心耿耿的学者固守在帕尔米拉城内,拒不投降罗马皇帝,这和她早年的社交圈经历不无关系。

那邻家有女也要初长成啊,芝诺比阿后来嫁给了帕尔米拉邦君奥登那图斯,成为了这位英武之主的第二任妻子。这位奥登那图斯也不是等闲之辈,为罗马帝国的东部殖民地开疆拓土。和波斯人大打出手,把不可一世的波斯人赶出了两河流域。罗马皇帝大喜之下,封他为罗马的东方总督。奥登那图斯也更加卖力,带着自己的部队在东部边境继续寻觅波斯人,打算进一步扩大罗马帝国的控制区域。其实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感觉到自己实力强劲而罗马正在不断衰弱,有了可以建立一个自己小帝国的可能性。

可是历史没有给这个能征善战的国君足够的机会。公元267年,他在土耳其抗击南下的日耳曼蛮族时被暗杀了。同时死去的还有他的大儿子和继承人海冉。这个海冉是奥登那图斯和原配夫人的孩子,据说和老爹一样,非常有军事才能。现在两人双双倒在刺客的刀下,王位的下一个继承人就是芝诺比阿给奥登那图斯生下的二儿子。可新王年幼,当时只有一岁,作为太后的芝诺比阿这时候就从幕后走到了历史秀场的前台了。

征服计划

远在罗马的皇帝和近在身边的重臣们都没有料到,这个接替死去的老公上台的太后居然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主。针对当时的国际局势,芝诺比阿制订了一个令帕尔米拉崛起成为大帝国的总体规划方案。首先是继续委身于罗马帝国的治下,学她老公往东边打,进一步做大自己的势力。接着等到高卢人和日耳曼人在西北方骚扰罗马帝国的时候,再联合波斯人,一个抽身吞并当时还是罗马地盘的土耳其和埃及。等到罗马缓过神来的时候可能一切都已经晚了。而且由于高卢人的实力如今也极为强悍,罗马想要派人来救恐怕都来不及。

计划当然很美好啦,具体实施起来也基本上如她所计划。在和波斯人的萨珊王朝纠缠两年之后,她艰难地把东部国境又推进了一些。

此时传来了罗马皇帝北上抗击高卢联军的消息。芝诺比阿的《隆中对》里所谓“天下有变”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她和波斯人不再纠缠,亲自带兵从国境西边杀出,与自己的亲信大将兵分两路直取小亚细亚和埃及。

她的将军札达率部攻打埃及,把罗马驻埃及的执政官枭首示众。而芝诺比阿则迅速地自称为“埃及的女王”,仿佛她自己就是克里奥帕特拉转世一般。埃及人久已疲于应付罗马人的统治,见有所谓的“埃及艳后传人”来,倒也夹道欢迎。而帕尔米拉国内的老百姓可是疯狂了,他们从来没有做过象征着文明的埃及的宗主国。芝诺比阿在国内的威信进一步被树立。军队也在民间传唱女王的健美,人称其为“战士女王”。她能够骑马指挥骑兵行军,也能够和步兵一起赤足跋涉好几公里。你可以想象一下叙利亚到埃及那个干燥炎热的气候,一个女王在野地里走这么长的路不吭一声吗?芝诺比阿小时候的打猎沙龙所培养的良好体质这时候也派上了用场。

她自己所率领的部队则是从叙利亚北上,吞并了土耳其的东南部,势力范围一直到今天的安卡拉为止。至于剩下的那些黎巴嫩、约旦等黎凡特地区就更不在话下了。整个人类文明发轫的新月沃地有一半都在这位女王的手里,一时间也是文明世界的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但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事情总是会发生。在三年内膨胀起来的帕尔米拉帝国,即将面临一个强劲无比的对手。

功败垂成

奥勒良可能是罗马历史上最能打仗的皇帝,他一生征战四方,战无不胜。芝诺比阿在新月之地掀起一阵狂潮的时候,奥勒良正被北方的蛮族搞得焦头烂额。有多支蛮族部队都想进军罗马,奥勒良的边防压力极大。腹背受敌之下,奥勒良采取了两手办法。一方面默认芝诺比阿的既得利益,使她丧失警惕;另一方面以北部边境回缩为代价,紧急与蛮族人谈和。反正北边的那些小村镇也收不上来税,而且长期以来也只是在名义上归属罗马。东方的埃及才是罗马皇帝的掌上明珠,怎么能坐失这么重要的一个附属国呢。一旦蛮族人满意了获得的地盘收兵,奥勒良马上就带着原本用于北伐的兵团向东行军。让芝诺比阿霸占了东边这一块区域,不仅会因为重要的贸易通道被堵塞而影响本已摇摇欲坠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埃及的粮食被扣押会造成国内饥荒。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奥勒良在行军途中给芝诺比阿写了一封信劝降。结果芝诺比阿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回复道:我有波斯雇佣军和阿拉伯、贝都因盟军,你要打就来打呗。

结果一仗,罗马人赢了。芝诺比阿的重骑兵损失大半,表示不服,要求再战。

第二仗,罗马人又赢了。

芝诺比阿这时候开始打算收拾细软跑路,却没想到奥勒良的大军闪电一般把帕尔米拉城围成了一个铁桶阵。其实也怪芝诺比阿自己不好,非要搬空了国库才肯走,磨磨蹭蹭就等来了敌军。想要扶植她抵挡罗马的波斯人倒挺仗义,提供了骆驼给芝诺比阿和小国王。结果趁着夜色逃出城来又被奥勒良的骑兵抓了回去。这下芝诺比阿算是彻底折腾不动了,由奥勒良用黄金链条绑回了罗马。

从帕尔米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民族独立失败的彻底的悲剧。女王被俘、城市被扫荡,几年内烈火烹油的大国崛起一下又被打回了原型。但是对于罗马来说,这是它成功解决了三世纪危机的一个标志。

一个真正以罗马人为主导的罗马帝国算是“重受天命”,又在地中海沿岸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200年。

后来芝诺比阿被奥勒良宽恕,在罗马郊区得到了一座宅子,重新过上了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文艺生活。

她的沙龙仍然能够邀请到各地的哲学家、文学家前来赴宴。据说她后来与一位元老院的議员再婚,并生下了几个孩子。她的小国王儿子虽然死了,她的血脉却继续延续着。

这样还算幸福的结局对于一个传奇故事来说未免太过无趣。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芝诺比阿死在了被奥勒良带回罗马的路上。至于究竟是饿死、病死还是受伤死的,就又是一个历史难解的谜题了。

猜你喜欢

奥登罗马帝国波斯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Twopoems on Brueghel’s Landscape with the Fall of Icarus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
大帝前生
三个最奇怪的词
苏联火星探测遭遇神秘事件
罗马帝国早期西班牙行省宗教崇拜罗马化刍议
抓小偷
迷途知返
可爱的孩子